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18591800000118

第118章 不重生男

耶律贤知道反抗无济于事,闭上眼睛不再开口。

喜隐坐到床边,俯下身子,亲切地说道:

“皇上,天道轮回,还是想开点。你说我是逆贼,十一年前你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不用我说了吧。噢,刚才说的罪行还要加上这一条。十年皇帝,你这个逆贼也该过足皇帝瘾,赚足够本了。你要是乖乖听话,我不会难为你,还让你和我那个小姨子卿卿我我平安到老。这可比你们对先帝厚道多了。但是如果你不服,那就没有什么亲戚之情可讲了。”

“王爷,抓住了两个小黄门,都是想要溜出去报信的。有一个跑出去老远,又给追上抓了回来。”麻住进来,在喜隐耳边说道。

“他娘的,你们是怎么搞的,不是告诉你们连只老鼠也不许跑出去吗!当着那些奴才的面把这两个小贼打死!看他们谁还敢。”喜隐大声道。

耶律贤的嘴角绝望地抿紧。只听那个猫叫一样阴柔的声音又对着他说道:

“别急,一会儿我那小姨子就会来了,你们就能团聚了。本王已经了解清楚,每天议事之后,皇后都会来看皇上的。对不对?到时候可就有好戏看了。”

******

“现在二十万大军屯驻在鸳鸯泊,既不能遣散回乡,又不能立即开战。干耗粮草不说,当兵的呆久了还会无事生非。你们说这仗到底还打不打,什么时候打?”燕燕蹙眉愁道。

她坐在北枢密使的位子上,几位重臣赐了瓷墩坐在对面。韩匡嗣削职还乡,北枢密出缺。大战正打到一半,二十万大军整装已毕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征。皇帝身体越来越差,不能烦扰受累,她只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当然要打,南京和满城的仇不能不报。军队好不容易集结起来,如果遣散,再想集合又要旷废时日。现在就等皇上和皇后做出决策,军队就可以立即出战。”耶律斜轸道。

他做了北枢密院副使,现北院在没有正使,日常事务都由他料理,但遇到重大事情还是要靠两宫,现在主要是皇后亲自主持商议。

“陛下,报仇不能急于一时。以目前的情况看,最为有利的时机是秋季开战。夏季南下作战天气炎热,北方骑兵容易生病。而且满城战败之后,士气没有恢复,训练也还不够。这次不打则已,打就要必胜。要是因为仓促出战不能取得胜利,敌人就会更猖獗,我方的士气也更难恢复。”耶律休哥说道。

休哥在今年年初终于如愿以偿,脱去文官袍换上武将服,被任命为北院大王,正式取代了因为南京战事被撤职的耶律奚底。

“北院大王说得对。皇后不用为军粮发愁。从今年春天开始,南枢密院已经组织军队屯田。从南京调了一些擅长农事的汉人来教士兵开荒耕种。鸳鸯泊水源充足,单是几十万战马的粪便都是上好的肥料,土地只要稍加改良就可以变成肥沃的农田。二十万大军今年就可以开垦上千顷田。种下的粟、麦、黍、豆秋天必有好收成。现在先调各地粮食做军粮,等到收割之后,除了用作军粮,还可以将余粮还给各地,并减轻各地为了战争征调粮草的负担。”韩德让说道。

他现在的官职仍是辽兴军节度使,但是并没有去平州赴任,而是随钠钵大营到了鸳鸯泊,执掌了南枢密院。年事已高的郭袭已经递交了致休的表章。他是个聪明人,看得出这个位置早晚是韩老四的,早点主动让出来,还能落得皆大欢喜,有利子孙的前程。朝廷当然不能一递辞章就立即接受,现在还在慰留阶段。但老郭已经基本不理事了。为了表示老骥伏枥的忠心,他花时间写了一篇谏章,请减少畋猎游狩。他也明明知道这不是打猎娱乐那么简单的事,关系到契丹朝廷的根本生存方式,不过是做一篇表面文章。朝廷也煞有介事地表彰一番。至于采纳不采纳,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对南京来的汉人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把家都迁过来。让他们认真教士兵怎样开荒、肥土和耕种。契丹人不懂农耕,不知道怎样将原始的草地变成良田。这是汉人最擅长的事。要是能把周围的万顷草场都变成良田,今后遇到用兵和灾荒,朝廷就没有什么可发愁的了。”燕燕十分高兴。

事在人为,用不一样的人,就能做出不一样的事。她更加确信朝廷没有用错人。契丹和北方部族所居住的地区苦寒缺水,不利农耕,而且游牧民族的饮食以肉食为主,人吃的粮食,喂马的豆料需求量不大,所以经济一直以畜牧业为主。即使有少量农田也都不成规模产量不高,被称为“插花地”。只有燕云十六州汉地的农业才比较发达。像现在这样的大规模屯兵,要是放在太祖太宗时期,就要不断南下打草谷解决需要的粮食,可是朝廷早就严禁随意越界侵扰,抓到都会严厉处置。所以才会让朝廷为粮草担忧。听到有这样的解决办法,而且已经着手在做,她自然十分欣慰。

“四哥,”议事结束后,燕燕将韩德让留下来,笑吟吟地说道:“幺妹生了个女儿,我很高兴。这几天忙得没有时间去看她,你替我和皇上多去看看。她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也不在身边,她从小就和你这个哥哥最亲,你要多关心她。我让春喜准备了赏赐,你替我带给她。”

也许是翻越燕山的转徙受了颠簸,韩幺妹刚一到鸳鸯泊就生了。燕燕最早就得到报告,大国舅的头生是个千金。燕燕真的很高兴。她没有重男轻女观念,只要幺妹能生,还愁生不出儿子为国舅家传宗接代吗。女儿有女儿的好处。国舅家的女孩可以成为皇后,那样的话,自己这一族的荣耀就会延续下去。从父亲萧思温那里来说,外孙是皇帝,孙女是皇后,这是契丹皇族和国舅族最为完美的结合。这种盛况以前只有应天太后述律平那时出现过。

述律平的父亲名叫婆姑,那时还没有姓氏。他的女儿述律平生的儿子耶律德光做了皇帝,即辽太宗。他的儿子萧室鲁的女儿萧温做了太宗的皇后。更有甚者,他的重外孙耶律阮做了第三代皇帝,即辽世宗,他的另一个孙女萧撒葛只则做了世宗皇帝的皇后。越是显贵的家族越有荣誉之心,这被契丹人称为一门三后,代表了家族的最高荣耀。这种高峰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超越。如果萧隗因的女儿将来做了皇后,萧思温家族就是一门二后了,萧继远的女儿如果继续做皇后,就可以与述律平媲美。当然这是萧燕燕的如意算盘,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因此对于国舅族来说,虽然没有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程度,也完全没有汉人那种重男轻女的观念。

幺妹毕竟是汉人,燕燕就是不想让幺妹以为生了女儿不被重视,才特命韩德让去探望,并准备了厚重的赏赐。

“两宫的盛德幺妹一定感怀在心。臣和小妹都叩谢圣恩。”德让说着就要行礼,被燕燕让大尚宫春喜一把扶住。

“都是一家人,四哥何必如此多礼。我一直都说,你是幺妹和隗因的兄长,就是我的兄长。”燕燕亲切地说。

她对韩家父子本来就有好感,认为是忠诚和谋略兼备的难得人才。当然相貌出众一表人才更加深了这种好感。现在则更加刻意地加以笼络。因为皇帝一病不起,令她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她一个才二十八岁的年轻女子,带着一群年纪幼小的儿女,想要独立支撑天下太艰难了。她本能地觉得韩氏父子不仅是朝廷的栋梁也是她可以依赖的亲人。

“那臣就替小妹谢两宫的恩赏。”韩德让不卑不亢地微笑着抱了抱拳表示感谢。

“好了,你去吧。我也要去看看皇上了。”

燕燕在护卫们的簇拥下乘着步辇朝皇帝的寝帐走去。韩德让退后一步,微微躬身目送着辇驾离去。春喜尚宫没有随去,而是留了下来。她要带着韩德让去取备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