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月是故乡明
17535200000002

第2章 序二

年轻时候看王朔的经典调侃,印象深刻:有一天,你啥事都做不成了,就去写小说。对我来说,写小说是个特别需要耐心的活,而在我的青春岁月里,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生育孩子,照顾家庭,忙碌于工作。三十岁我才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等到出版,已经是九年之后。早些时候,如果有了表达的需要,我通常写一点小散文,有时候,也学习写一点杂文,来触摸心情,发表意见。并且,我时常没有精神去好好地琢磨身边的人与事,或者思考关乎生与死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们发至灵魂深处的天问,这些都离我太遥远。

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小说对于我的影响力。我的头脑和身体在好的小说面前,通常不堪一击。小时候从床底下的柳条框里拖出一本本父亲订阅的《小说月报》,看个泪眼婆娑,哭个稀里哗啦,可以几天食不甘味。长大了阅读某些伟大的小说,通常因为作者对死亡的思考而产生强烈的窒息感。记得父亲突然去世之前,我正在看大江健三郎《死者的奢华》,死亡的气息如此沉重地笼罩着我,足足三年,浓重的乌云徘徊在头上挥之不去。

小说赋予我洞察力,穿越生活的表面,走向本质,走向核。小说因此使我在生活中变得沉默。因为,局外人式的无奈和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苍凉感就蛰伏在生活的暗处,而对小说的阅读使我学习到一些这样的穿透力。因此,小说干扰我的思想与情绪,侵入我的生活,甚于音乐、话剧、散文、诗歌、绘画等任何一种文艺样式。每看完一本这样的小说,我的情绪和思想就会受到一段时间的干扰,我每每需要花时间很努力,才能将自己从小说的情境中抽离出来,回归到现实中。因此,在成长的人生路上,小说有时会使我在他人的眼里变得有些不可思议。

自然,这种情况随着年岁逐增,渐渐好转。现实人生斑驳陆离,我渐渐意识到,纷繁芜杂的人生状态相较于阅读,显得更为生猛活泼。关注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关系,以及蝼蚁一般的个体与时代、社会这些大风车之间的关系,是很有趣与幽默的事。当我终于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并且觉得人生具有真正意义的事情正在一件件变得少去,就像秋天的小石潭,水落而石出,人生渐渐露出它本来的面貌的时候,我开始写小说。

起初,我以为写小说,必须拿出长篇。于是,毛毛糙糙就写了一个长篇。投稿与等待的光阴,使我本来就急躁的脾性几乎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耐性。然而,我必须找一件正经事情做,这件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做到老。于是,某一天,我在报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农村老妇因为思念外出打工的孩子,徒步三年,在各个城市寻找。我在这则新闻面前震撼无语,于是,对着地图,想象她目不识丁的眼和奔波不止的脚,穿越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这样,我创作了《上路》。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感谢编辑给了我继续创作的信心。

与其说写作,不如说是对人生疑惑的探寻与解答。人生路上,我常常为许多人和事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它们就那样千姿百态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我需要梳理寻找其中的答案,创作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女人、成功、性、家庭、孩子、社会秩序、嘴、语言、虚假……是的,虽然人生美好的时光已经大半过去,但在世界面前,我时常像个幼稚的孩子一般迷惑与无助。为什么那些人看上去似乎从来没有更深一点的忧愁呢?作为一个女性,除了丈夫、孩子、家庭、工作之外,就没有别的话题了吗?为什么那些人可以那样无所事事而快乐地生活,甚至招摇着这种快乐,看上去貌似很成功?对于社会规则的运用,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人们的答案是那样的轻而易举,那样貌似铁板钉钉?为什么滑稽和荒诞的事件充斤在生活中然而人们可以熟视无睹?

在这些疑惑与问题面前,我看到自己像蒙克油画《呐喊》中的人物一样,捧起双手,圈住嘴唇,向着无尽的远方,发出内心的呼喊。这种呼喊,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情绪,迷惘、困惑、不屑、愤怒、爱惜、欣赏、眷念……构成了我的创作心泉。创作一篇小说,与临溪风竹之下,弹奏一支古曲应该有着相同的意境,自然,有时候也可以是乡村音乐,可以是踢踏舞。这种纷繁芜杂的感觉是如此丰富,恰如不同状态下,复杂多变的心情,以及那些从嘴上莫名蹿出的这样那样的句子,它们通常成为我创作小说的首句。

就目前我写下的不多的小说来看,我看到自己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绝非有意识的选择。所有的小说都是纷繁芜杂的情绪状态的役使与延展,就像不同的季节、天色、情境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一样。身为女人,我爱惜女人,时常像贾宝玉一般为女人的命运感到无奈和忧伤。生活中的女人,就像不同品种与季节的花朵,有着不同的土壤与环境,因而置身于各种各样的情境与遭遇,我以审美的眼光对待她们。这样,就有了这本集子。

我的小说有着恋生的特性,就像孔子说的一样:未知生,焉知死。我想尽可能展示关于生的各种纷繁芜杂的状态,繁华而多彩的人生,彰显生命的魅力与光芒,因此,我的小说很少对死亡做出思考。

翻翻年轻时候看过的小说,诸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我对自己有着许多的期许,希望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耐心些,再耐心些,这样,我可以写得更加细腻一些,更加富有场景感和表现力。这条道路很是漫长,而我已经走过了人生大半的好时光。不过,孔子言:“七十秉烛而学犹未晚矣。”我就权且以此自勉吧。

方淳

201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