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月是故乡明
17535200000001

第1章 序一

写作总是关乎心灵的,构筑精神家园是其中重要一项。家园与主人相依为命,构筑的过程,就是书写的过程。

多年前偶遇一年轻女记者,说写了一部小说,要请我看看。花了时间看稿。这部长篇小说题为《病人》。我和她交谈了作品。肯定了她的语言能力,交流了故事结构、人物设置方面的彼此心得。看来我们平时的言行其实都在栽花种树。不曾想那天的会晤在她看来,就像栽下了一棵小小的树苗。今春我再次收到她创作的作品,她将这些年发表的一些作品结集成册,便是这一部《月是故乡明》。

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小说集,体现当下社会环境中女性生存的方方面面,她们的快乐、痛苦、担当、承受与挣扎。这些女人有的是生活在小巷、古街中的江南女子,如《蛇惑》中的石雨和《月是故乡明》中的石苔青,她们美丽、寂寞,如同江南深秋的烟雨,身世迷离而人生沧桑;有的是成功企业家的太太,如《花斑》中的何美兰,在与小三姜媛的较量中用尽心计而徒然神伤;有的是心地善良、纯净美好的妓女,如《梨花院落溶溶月》中的林花月,最终获得爱与生命的尊严;有的纠结于生儿育女,希望从中寻找自己的生命存在,如《二胎》中的三姐妹,在怀二胎的问题上各藏动机,有遂愿的,也有失落的,从中可以看出生育对女人生命之影响;有的在邪恶势力面前,感受自身的软弱与苍白,如《阿尔卑斯山的雪》中遇到国际飞贼的“我”;有的沉迷于婚姻外寻找快乐和安慰,如《疼痛与飞蛾》中的母亲,这幽暗而深藏的人性带给丈夫、孩子难以承受的痛苦;有的误以为遭遇到天真烂漫的爱情却陷入被敲诈的危险境地,在爱情与风险的矛盾冲突中迷失了方向,如《见思惑》中的公职人员艾娜,爱上了一个从事黑道生意的商人而无法自拔,简单的爱情呈现出难以言说的复杂性,从而揭示人性的冲突与自我对立。

女性,一直是文学的表现对象,也是文学庞大的从业群体。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学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呼唤经典,催生经典。在这一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作者关注女性文学,促使女性写作意识的自觉,将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识地描述现代女性各种各样的生存形态。方淳的《月是故乡明》,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现代社会,女性在物质、精神上不再依赖和依附男性了,女性独立意识深入人心,但女性生存遭遇的现实问题是否都解决了呢,她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女性在与男性的交往中,曾表现出怎样的生命姿态,这正是方淳作品所关注的内容。作品中的女性,都希望由自己来掌控命运,都有这样的强烈意愿,她们在现实人生中,是生活的承担者,独立而坚强,但在与男性交往中,或多或少留下伤痕,然而,她们并不沉溺其中,她们的自我意识又是清醒的。她们在生活中遭遇男人,与他们失之交臂,男人来去匆匆,只是她们生活中的过客。美丽而忧伤,潇洒而哀愁,这是方淳小说女性群像的特质。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到这些女性与男性、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她们充分融入社会,以斑驳陆离的社会现实作为背景依托。她用的是写实笔法,展现的是真刀真枪的现实人生。方淳说,生活是活色生香的,她只想展现活泼绚烂的生,她们太美丽,太丰饶,她流连于这片美景,竟然看呆了。

我们可以在方淳作品中感受日常生活的世俗文化与人情冷暖,这需要对生活的沉淀、认知、提炼和创造,而方淳正走在这条路上。如同方淳所说的一样,从事女性写作的过程,也是自我人格修炼的过程。而我们,不妨用宽容的眼光,看方淳如何继续修炼。

是以为序。

王旭烽

丙申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