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393

第393章 内圣外王

王守仁友善地接待了这个人,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想拜入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行头,准备出去游历讲学。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颜,极为冷淡地问他,为何要这种打扮。

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么破除理学陋规,讲求心学真义之类。王守仁静静地听他说完,只用一句话就揭穿了他的伪装:“你不过是想出名而已。”(欲显尔)

这人彻底呆住了,这确实是他的目的,在他出发前,唯恐身份太低,被人家瞧不起,希望利用王守仁来扩大名声,所以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来炒作自己。

这位仁兄还是太嫩了,要知道,王守仁先生看起来慈眉善目,却是耍诈的老手,当年他老哥出来骗人的时候,估计这位书生同志还在穿开裆裤呢。

故弄玄虚的书生眼见花招被拆穿,也不好意思呆下去了,他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向王守仁告别,准备回家。但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王守仁却在这时候叫住了他,并很是诚恳的对他说,他仍然是自己的学生,可以继续留在这里,而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此人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家世和出身,从来都不在王守仁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要做的,只是无私的传道授业而已。于是,这人收起了他所有的伪装,庄重地向王守仁跪拜行礼,就此洗心革面,一心向学。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艮,他后来成为了王守仁最优秀的学生,并创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学派——泰州学派,因为王艮是泰州人。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解放潮流?大家是否感觉很是熟悉?解放嘛,还是不风流最解放,所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其实这个泰州学派刚刚开始的时候,其身后曾经站着一个能力非凡的巨大背影。而这个背影的名字也不再是不风流了,这小子改名了,叫做兰陵笑笑生!

王守仁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之所学倾囊传授。王守仁是个好老师,他因材施教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

据我所知,能够这样做的,古今中外似乎只有两千年前的那位仁兄——孔子。我甚至都认为这王阳明比孔子做的还要好,还要高明,还要圣人。因此王守仁即便是还健在的时候,就已经完全不负后人给他的那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了——圣人!

王守仁四处讲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在了大明朝的朝野四方。但是王守仁也有烦恼,那就是他的这一举动也惹来了时代局限的麻烦,狭隘认知的敌对。

王守仁的心学风起云涌,官方权威的程朱理学家们终于无法容忍了,在他们看来,王守仁的“异端邪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会荡涤一切规范与秩序的,因此他们责无旁贷的纷纷发起了攻击。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写文章的写文章,写奏折的写奏折(很多人都是官),更绝的是,当时的中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竟然也把影射攻击王守仁的话,当作考题拿来考试,真可谓空前绝后,举世奇观。

漫天风雨,骂声不绝,总之一句话,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对于这一“盛况”,尽管不怪的弟子们都十分气愤,可已达超凡境界的王守仁却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可以作为这个叫王守仁的人的一生的注解。

王守仁的这种八风吹不动的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这漫天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王守仁身正不怕影子斜,以所作所为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人,他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古人,即便是那些在历史上非常着名的人物,也对他望尘莫及,这其中就有那有着全才之称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

宋朝苏东坡曾经福至心灵,灵感爆棚的做了一首诗偈,立刻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苏轼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但是当佛印禅师看过苏轼的这首诗偈后,竟然当场批注了“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但是佛印早就料到他回来,留言给苏轼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一看恍然大悟,默然无语,自此自叹修养不及佛印禅师。

八风,哪八风?

1. 称: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给你欢喜。

2. 讥: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给你烦恼。

3. 毁: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给你阻难。

4. 誉: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再来,称你是圣贤再世,给你捧场,给你得意。

5. 利: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给你利益。

6. 衰: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给你贫困,给你衰微。

7. 苦: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给你逼迫。

8. 乐: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以上所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八风,这可怕的境界,若能如如不动,不为这八种境界风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

王守仁心如止水,已达如如不动之境界,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对他来说已然空无一物。

是的,前进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下万物之间。其实说起来,即便是那个前圣人孔子,在王守仁面前也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因为人家王守仁真正达到了那个叫做【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是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宋朱理学的出现,所有人随之都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也就是说“内圣外王”就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而王守仁确实不愧是古往今来,内圣外王的天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