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141

第141章 一念天堂我不成佛

王守仁给大和尚摆的这个龙门阵,其实是佛门的一个重要彻悟点,叫做拿手好戏——当拳头变现为手掌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手掌,不能看到拳头,但是你的心能不能看到拳头?而那个拳头就是【阿】,手掌就是【弥陀】,就是【阿、弥陀】,【阿弥陀佛】。

而这还仅仅是表层的解释,再往里说就是石破天惊大法!

【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阿弥陀佛】也。

而【闻】者『见道』也,『见道』就是『明心见性』。

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而什么是「石破天惊大法」呢?就是讲你明白了什么是佛,你当下就是佛!不要离开讲经堂,不要离开板凳,眼睛都不要眨一眨,当下成佛!石破天惊!

大和尚至此,其实已经认输了,但是他心中还有一点执念,虔诚的问道:“师父,是如来佛大?还是阿弥陀佛大?”大和尚连敬语都用上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尊王守仁为师了。

但是大和尚的这个问题,却让王守仁真正认识到了他佛法的浅薄。

这大和尚平常的时候看似高深,计入是如此的肤浅,他连佛的真谛和根本都不知道。

但是王守仁还是对他敦敦教导道:“『如来』佛号是一个一切诸佛的通号,而『阿弥陀佛』号是个别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叫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佛叫释迦牟尼如来,这是方便说。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的——天如来、人如来、狗如来、猫如来、泥巴如来、风如来、雨如来,万法无非从「如」而「来」。”

大和尚再次俯首道:“还请师傅再次明示。”

王守仁不得已,只能再往下说:“『如来』就是最高度概括、体现圆顿大法『一心三藏』的功德智慧。

所谓「一心」就是我们的一个念,这一个念当下就是十法界万法。

所谓「一念」就是「不二法门」。

「一念就是三藏,三藏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法,无量法当下就是一念」。

拳头变成锤子、变成剪子、变成扫把、变成木排、变成一块布、变成一个兔子的耳朵,我这个手指头可以是无量的指头,无量的万法。”

大和尚“何为正法?”

王守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

大和尚“何为三法印?”

王守仁“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

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

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

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

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

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

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

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

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

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

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与世界和平共处。

涅盘寂静是说涅盘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盘是寂静的。

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

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

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劫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不得主。

唯有佛陀为究竟涅盘,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

大和尚“佛经浩如烟海,我该从何入手?”

王守仁“《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

虽各别开生面不一,而其立论落脚无二。

有说无量诸经鸣锣开道,敲打边鼓;《首楞严经》剖析万法,彻法源底;《妙法华经》一语道破,石破天惊;般若《心经》提纲挈领,一领风骚;《阿弥陀经》藏头露尾,头尾双彰。

究此四经一道,纵横万宗,经纬一体。

藏心妙相,融会贯通。

直以“如是我闻”冠置群经之首,以为千经万论开宗明义之总纲,而作十方三世盘根错节之津梁。”

大和尚“请师傅再说如是我闻。”

王守仁“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

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

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

《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

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

十方三世天地万法。

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

一真之人者,我也。

阿弥陀佛也。

一心三藏也。

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

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

一多互等,同异当下。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

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

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大和尚再次五体投地,“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