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142

第142章 神人的观点

最后,王守仁轻轻的舒了一口气,对那大和尚说道:“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大和尚“还有老母在堂。”

王守仁“想念吗?”

大和尚沉吟良久,眼角湿润道:“怎么会不想呢?”

王守仁“想就回去吧,如是我闻,阿弥陀佛。”

于是,高深莫测的神秘大和尚回家看老娘去了,山里的围剿战也已经接近尾声了。

剩下的那些土匪们一合计,这样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

再说了这个王大人咱们也实在是惹不起,不如先服个软,暂时招安好了。

一家人心说反正你老王总是要走的,您老人家走了以后我们再闹也不迟。

就这样,土匪头们手牵手、肩并肩地到了巡抚衙门,表示愿意服从政府管理,改当良民。

其实土匪们想出来的这一招倒也不坏,可在王大人这里,就不是那么好使了。

因为王大人有一个好习惯——查档案。

在剿匪之前,这些人的老底他早就摸得一清二楚,真心假意他心里有数。

土匪们看到王大人以礼相待,都十分高兴,以为糊弄过去了,可是没过两天,王大人突然发难,杀掉了其中几个人,而这几个人都是曾经受过朝廷招安,后来又旧病复发的。

对这种老痞子,王守仁是不感兴趣的。

杀鸡给猴看,这一招用出来,就没什么人敢动了,于是假投降就变成了真投降。

就这样,烦了朝廷数十年,屡招不安屡打不平的江西土匪,就被王大人一手给彻底扫平了。

王守仁先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连打带拉,连蒙代骗,终于把问题给解决了一个干干净净。

当初不败领着徒弟来找不怪的时候,曾经对无剑说王守仁是一个天下第一的聪明人,无剑当时还不以为然,以为师父说的有点太过夸张了。

并且大家刚刚见面的时候,无剑也没看出这王守仁有什么出奇之处,心说这不就是个有点寒酸的普通人嘛。

可不败与无剑就在旁边切近,把王守仁做的这些事情从头至尾看了一个通透以后,直接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所以当不怪不败下山,说那大和尚已经承认这些土匪都是那宁王主谋的时候,无剑丝毫没什么惊讶之色,他觉得有这俩人出马,这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无剑随师父跟不怪回到衙门,却听到这神人也是的王守仁竟然鼓励他们师徒俩,继续去踢馆,甚至还表扬他有先见之明。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无剑却真不敢认为这不怪比自己还不懂事,只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是对于不败而言,这一趟的收获却太多了,多的有点超出预计了。

他因为不怪的讲解分析,对于当今天下的形势,有了更加真实、更加详细、更加直观的了解。

而对于这些现实的情况,那不苟言笑的王恕王大人,是不会说给不败听的。

就王守仁的讲述,此时的大明朝,确实是有点闹。

那短命的先皇帝朱樘,虽然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硬是把明朝的江山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

并且因为他的缘故,这大明朝还再次有了蒸蒸日上的局面。

但有创业的,就有败业的!还真是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关键是,这猪一样的队友,还不是别人,而是队长,是咱们的领导!

朱樘死后,千不情万不愿的上位的这位爷,那可真叫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名垂千古永垂不朽的主啊!他老人家的名号光照千秋,成为万世的典范——朱-厚-照!!

厚照兄半点也不坏,更加不傻,甚至可以说是聪明绝顶,文武双全,活泼可爱,兴趣广泛??????只是这位爷有一个毕生的爱好,也没什么,就是好玩。

好玩没什么,更不能说是什么罪过,谁还不好玩呀?!但是这万事都得有个度,你要是跟厚照兄一样,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十二个时辰,每一分每一分秒,什么事也不干,就是玩,惊天地泣鬼神的玩,那就不好了。

更加可怕的是,这厚照兄可是有工作的人啊,他是大明朝的皇帝!!有史以来所有的皇帝,即使他们日理万机,也不可能处理完帝国所有的事。

这朱厚照的老爹朱樘,不就是这样给硬生生累死的吗!

但是傻人有傻福,好在这朱厚照有根基深厚的文官集团,也就是儒家替他一力撑着。

这明朝的大好江山,这才可以正常的运转。

而维持着这个帝国运转的一众人等当中,首推杨廷和杨阁老!因为他的废寝忘食的工作,这才让天下的老百姓,能正常的生活。

话说这儒家的胸怀和抱负,可真不得了,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只要是人,都会有缺点,这杨阁老也不例外,聪明如王守仁,一生都游走在当朝的核心以外,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了,咱们这么说,可能有点强人所难。

因为这杨阁老怎么说,也是个有组织的人,也只是他们集团中的一份子罢了。

而这不怪虽然出身儒家,也考取了功名。

但他却开宗立派,自成一家,这样一来就跟儒家是敌非友了,人家如家干嘛要自找不自在!

不怪对于儒家如此对待自己,只是微微一笑,懒得搭理。

但是他懒得搭理,其他人却没有这份高风亮节,他的学生们却想搭理一下。

于是多年后,他创立的《心学》有一个插班生传人,其功绩和地位更在这杨阁老之上!那人曾经对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吾非相,乃摄耳。

这个豪气冲天的人物叫做张居正,但是他连一个宰相都不是,怎么就摄了呢?摄,摄政也!!这摄政已经够牛逼的了,应该到顶了吧,NO,王守仁的徒子徒孙们后来竟然还成立了一个小社团,叫什么东林党的,直接决定了明朝的灭亡!

而此时的王守仁,其能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大智通天的地步,为什么不搭理这儒家的排挤呢,难道他真的不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吗?王守仁想,并且这也确实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

但是为了另外的一个原因,大智通天的王守仁还是决定放弃了自己的这个理想。

王守仁选择避让的这个原因,就是大明朝现在的皇帝,朱厚照成天胡作非为的原因。

就王守仁慧眼如炬的观察和分析,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而这个结论却跟当时大家的观点,以及后世绝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完全不同,甚至是正好相反。

并且也正是因为王守仁的这个结论,对不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才有了后来那么多的故事和巧合。

王守仁入木三分的认为,这朱厚照虽然有点乱来,但是深挖其原因,却是另有乾坤。

那就是他也不想这样,却不得不这样,他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

朱厚照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简单——权利!尤其是大明朝的军事大权,枪杆子里出政权嘛!

但是这军权的争取谈何容易啊,何止是他呀,就是他爹,他爷爷,他爹的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没有实现这个理想!说句不好听的,明朝的皇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一个摆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