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14648300000005

第5章 成长之路,源于身边(3)

第五,成才计划,必然要受到环境的限制。我记得前不久,一个12级的学弟跟我说过:“你当然不能理解那些就盯着金融专业的人。他们跟你们北京这些睡觉都能考上人大的文科生不一样,都是自己拼出来的。你如果出生在一个偏远地区,你根本不可能会有转到历史专业去的想法。”刚看到其实是很生气的,因为被说成睡觉都能考上人大的学生。不过后来我心平气和回了一条:“对啊,我也许根本就不会喜欢上历史。”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确很大。我们怎么可能要求一个不发达地区的又去学琴棋书画,又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因时因地,这种计划都是随时可变的。

第六,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是一个参与者的形象,而不是领导者、旁观者的角色。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我在学习的时候,我的父母不是不管不顾的,而是都在各自学习。全家都是一种学习型的氛围。高三的时候,我在复习,爸妈一般都会看各自感兴趣的书,或者在忙自己的工作,到后来一起研究学校专业的事情。让我觉得很安心,也很开心,有人和我在一起奋斗。如果孩子发现父母也在一起努力,往往会更加有动力,而少了很多怨言。而在孩子性格、习惯的培养上,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我的父母在家都小心用词,很少出现脏话。在外更是不抽烟不喝酒,让我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在兴趣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家里浓郁的文史氛围,书架上那些被我妈妈还有我两代人翻过的文史类书籍,注定了我会爱上这些东西。

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成长路上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调整好心态去面对这些。无论如何,一家人一路同行,会迸发出无穷力量的。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信心与成才计划,也许现在孩子理解不了,总有一天会发现这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二节 女孩成才要先飞

本节精彩提示:

1、俗话都说笨鸟要先飞,其实无论是聪明的鸟还是笨鸟,都要抓住先机,尽早培养。男孩女孩也都一样,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小时候父母对我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2、早期教育的几个好处: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压力小,空闲时间较多;学龄前孩子的可塑性强;学龄前女孩基本没有太大的反叛情绪。

3、女孩语言方面的天赋,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争取一个都不能少。重在一个氛围,重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重在形式多样的培养,重在鼓励和激励。

4、文艺方面的培养,也是女孩子的一个优势。其实这些文艺方面的培养,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一技之长或者文艺素养的提高。在我看来是锻炼孩子胆量,提高孩子自信心,塑造孩子性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5、在行为习惯上,我觉得小时候父母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做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就是胜利,那是天天妈妈在我耳边念叨的东西。

6、还有一些兴趣导向的培养,比如爱美、还有运动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应该对女孩子从小培养、引导。爱美是女孩的天性,但有些家长担心把握不好,容易把女儿误导,过于喜欢穿着打扮,影响学习;而运动本身是女孩的弱项,父母一定要强势引导,让女儿像男孩那样好动好玩。

正文

俗话都说笨鸟要先飞,其实无论是聪明的鸟还是笨鸟,都要抓住先机,尽早培养。男孩女孩也都一样,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小时候父母对我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在我妈妈的书中看到,学龄前教育对女孩显得格外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女孩智力发育早,一个是女孩要面对的问题更多。其实我觉得,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开发以及能力培养不分性别,都挺重要的。现在师范大学都有一个专业叫学前教育专业。我一个这个专业的同学,每周都会学习很多课程,语言类的如法语、文艺类的如手风琴、跳舞等等的课程。可见现在学前教育的范围之广泛,父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也是非常看重的。对于第二个原因,并不完全赞同。我觉得所有的学前教育都是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并不是说以后遇到问题多就需要在这个时间里好好教育。而且日后男女面临的问题我相信都是一样多的。

(1)抓住学龄前的那几年

其实抓紧学龄前的那几年对女孩进行培养,在我看来有如下几个好处。

第一,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压力小,空闲时间较多。学龄前的孩子,只用去幼儿园学点最基础的东西,每天玩玩闹闹,远没有上学后的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对孩子进行其他各方面的培养,既不会让孩子因为无聊沉迷于电视电脑,也不会让孩子因为学的东西多而觉得厌烦。小时候我还能兼顾画画、英语、电子琴、舞蹈等等好几项,到了后来就只能专注于一两项了。

第二,学龄前孩子的可塑性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刚开始接触到这个世界的阶段。对于社会上的事情,对于自身的认识,都处于萌芽阶段,更别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在这个阶段,如果给她们灌输了积极向上的东西,注重对她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念有重要影响,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时候父母的作用很强大,记得我就是从小被父母带到书店一起看书,后来对书一直有极高的兴趣。

第三,学龄前女孩基本没有太大的反叛情绪。等女孩子大了,我们发现反叛的时候就比较频繁。因为我自身就是女生,朋友很多也是,在上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安给自己的东西。长大后,父母让学个东西,让去上个课外班,一般都要反抗好久,或者压根就消极抵抗。在学龄前这个阶段,尽管女生也会有些小脾气,也会不高兴去学东西、去练习,但是总体还是比较听话的,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对于我个人来说,体会比较深。小时候父母让我练电子琴,有的时候确实没啥兴趣,但是碍于父母的权威,还是会忍气练下去。但是到了后来大了,上初中之后,父母让我练完电子琴又接着学小提琴,学了一年后实在觉得累,不想动了之后,就敢于罢课了,觉得父母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了,父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硬逼着,于是小提琴就没有继续学下去。

(2)学前教育不妨多姿多彩

培养必然是从各方各面进行的,以我的例子来说说吧。

1.首先就是语言。从小的耳濡目染对女孩的语言培养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一个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我一直挺郁闷自己就是不会说方言这个事情。在河南、广东、北京都生活过,妈妈还是四川人,就是一门方言都不会,不会听也不会说。归根结底,我觉得还是没有那个氛围,没有从小就被灌输。在河南的时候,家人都说的普通话,在幼儿园也是。在深圳的时候,只有本地人才会冒出几句广东话。导致我现在说的也就是普通话。

我现在还收藏的一带两岁零九个月的录音磁带里还能听到那个时候,爸妈教我背唐诗,教我英语单词的实况。他们就在尽力为我营造一个语言学习的氛围。

里面还有一段很可爱的对话。我爸爸装作是记者,给我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来回答,模拟采访的场景,锻炼我的对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虽然那时的对话现在听起来显得很稚嫩,但是确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当时父母还会给我讲很多童话故事,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故事是什么含义,也许就是模模糊糊的印象,不过那些语言在我脑海中也印下了很多痕迹。记得每次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我也都能从容面对,也很感谢父母的教育。

那个时候家里的磁带特别多,那会儿还不是现在这样的电脑、cd时代,很多歌曲、故事都只有磁带形式的。每晚都是这些磁带伴我入睡。我会自己主动去模仿那里面的声音,去学习那些儿歌和故事。包括学英语的时候练习的听力,都是以磁带方式出现的,每次我就会放一盘磁带进去,什么都不干,就一直听着,自己想说了就跟着说几句。其实对我的英语发音也是很有帮助的。

那时父母对我的识字写字也很重视。我总是喜欢在各种地方歪歪扭扭写下各种自己刚刚学会的汉字。也许字迹很丑陋,现在都不堪入目,但是也没有被训斥,反而被鼓励多写。让我在五岁的时候比同龄人认识更多的字,可以独立看四大名著的连环画版本,也能独立看一些带拼音的童话书。

综上来看,语言方面的天赋,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争取一个都不能少。重在一个氛围,重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重在形式多样的培养,重在鼓励和激励。

2.文艺方面的培养,也是女孩子的一个优势。所谓的琴棋书画这一类的兴趣爱好。当然,也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

在上小学前,我是在河南南阳油田这个地方生活。那里的条件和大城市没法比,但是父母也是抓住一切机会让我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会让我接受最好的文艺方面的教育。于是学龄前我学过电子琴,画画,舞蹈,还在一些歌唱比赛前去接受过声乐培训。

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我在刚开始接触这些的时候,是充满热情的,觉得都很有意思。天天碰碰琴,在纸上画画,练练舞,这样的日子也挺不错的。后来发现真的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努力的时候,一定是会开始厌倦的。在这个阶段,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用各种法子让我自愿或者非自愿地学下去,总算培养了我的文艺素养。我虽然嘴皮上不想承认自己喜欢这些东西,喊叫着累、无聊,但是这么多年过后的现在想想,每当看到美好的图画,听到自己的手指弹出来的乐曲,看到自己跳舞的录像,总是十分满足的。说到底,我喜欢这些艺术。但话说回来,如果一个孩子讨厌一个东西到棍棒底下都能继续抵抗的,那么家长也应该放手了。

其实这些文艺方面的培养,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一技之长或者文艺素养的提高。在我看来是锻炼孩子胆量,提高孩子自信心,塑造孩子性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拿电子琴来说,练习的过程虽然千篇一律,比较枯燥,而且在老是出错的时候容易打击我的积极性。但是每次经过每周的辛苦练习后,在老师那里得到一句“比其他孩子接受能力强,弹得好”这样的评价,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也就让我更有信心学下去。其实无论我当时的内心想着是拿这个去交差还是去炫耀,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因为学到的那些永远是自己的。

再说跳舞,其实记忆已经不多了,就记得一次在整个油田地区举行的一次健美操或者舞蹈比赛上,我和其他小朋友代表我们幼儿园参加比赛。当时是在一个大体育馆里,而我因为跳的好而被安排为领舞的,是开场的第一个站起来跳的角色。为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出乎大人们意料地自己天天在家在幼儿园练习,去公园玩的时候还在想着动作怎么做,生怕忘掉一丝一毫。最后表演完自然是一等奖,那种辛苦付出而得到回报的感觉,让我记住了天道酬勤这个道理。

唱歌这个爱好,估计是最锻炼我胆量的一项了。记得当时在一个饭店里有一个卡拉ok机,唱完了之后机器会打分。每次去那里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冲上去玩那个机器。一般都在底下坐着十几桌人的情况下开始唱一些耳熟能详的儿歌。能这么大胆的原因就是我的分数永远比别的小朋友的分数高,永远会有很多人鼓掌来夸我唱的好。从小养成的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的习惯,也一直持续到现在,也算是一项试胆运动吧。

3.智力外因素的培养。我比较喜欢称之为行为习惯,人格性格的培养。

在这个培养上,我现在想想,就我的父母而言,有到位的地方,也有很欠缺的地方。

最欠缺的就是自理能力。如果我以后有孩子,这点一定要好好培养。现在都记得很丢人的一件事情,在幼儿园班上,老师让我们系鞋带,当别人都系好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茫然地站着,原因就是我根本就不会系鞋带。家里人为了省事也就没给我买过有鞋带的鞋子。那次尴尬的场景之后,我就更加讨厌鞋带,后来也是任性地不穿有鞋带的鞋子,直到小学几年级的时候才学会。这种情况,父母就应该及时发现并及时教会孩子。再说家务,这个就更加惨不忍睹。小时候家里有保姆,叠被子、叠衣服、洗衣服从来就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从小到大我的自理能力就没有提升过,到现在也只能算一个菜鸟水平,实在是很惭愧。自理都不行,就更别说帮忙做饭,打扫房间这些了。在幼儿园也都是同学老师帮忙做的。

关于我的人格性格的培养,我觉得父母很大一部分是成功的。当然人格里的缺陷是无可避免的。我自认为是一个很包容,非常能忍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都曾经感叹过我跟什么人都能和谐相处,觉得我这个人的包容性很强。其实跟我从小看过很多书,常常跑到外面旅游,见到的人和事比较多都有关系。见得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也就见怪不怪了。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口角纠纷的时候,我常常都是中间调停的人。比较中庸的性格也得益于父母从小到大的培养。如果说不成功的地方,就是家里的家教比较宽松,我在家的时候总是显得没规没矩的,和父母之间总会有点没大没小的。父母总是觉得我在外面也很辛苦而很包容,其实是纵容我了。现在我在家里有的时候也会和家长发生争执,现在想想也是十分不应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