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秦岭论语
14638200000004

第4章 唐长安(1)

地气与文脉

恐怕连秦始皇也未曾料到,他辖下的一个小小的长安乡,到汉高祖手里易为都城并成了流芳百世的名字。一说当是自取美名,所以名为长安,是因为它美好。

王莽政权短命,把长安改成了常安,现在看起来是有点无趣也无聊。好大喜功的隋文帝嫌长安城狭小,惧怕妖异偏又梦见洪水淹没了都城,事实上旧城已近八百年光景,污水沉淀,连饮一瓢清水也成了问题,也就只好在龙首原以南另建新都大兴城。

唐高祖复为长安,但唐长安已非汉长安,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最后达到了同代世界城市宏大辉煌之峰巅。

唐长安,就这样成了类似某一个丰美、灿烂之秋的记忆符号,镌刻在了恒久的时空之间。氏族晚期,出现了都邑即城市。摩尔根所说的都城是“用土坯和石头盖造的群宅院,有似于一个碉堡”,中国原始都邑的城垣则是由夯土板筑,就是说只是一座土城。从炎帝的姜城堡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到周都于邰、秦定都咸阳,华夏文明的足迹转了一大圈,又回归黄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渭河之滨。

到了唐朝,是第十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前后历时一千零六十二年,创造了千古的光荣与梦想。

关中自古帝王都,咸阳原上埋皇上,说的是一种地气,一种文脉。

完美的“京样”

《诗经》说“询美且都”,都,闲雅也。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宫殿壮丽,人才荟萃,物品丰备,极尽富丽堂皇。一说“都就是头”,头是人的中枢神经。“城,盛也,盛受国都也”。大,是一种理想和象征。论面积,唐长安城相当现在明建西安城的七倍左右,比同时期的拜占庭都城大七倍,较巴格达城大六点二倍,居当时世界名城之冠。唐长安城之大,已经大到了超乎需要的地步,城西北部成为外围地,可以耕田。

中国都城的传统规划思想,源自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以王宫为中心,将一个城市的行政、宗教、经济中心分开,足见以功能区分的原则。王宫的核心位置体现出君主的权威性,而前朝后市的规划则代表儒家先义后利的理想。

从风水角度来看,唐长安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一百零八坊,其象征寓意是恰好对应一百零八颗星曜。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的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

太极宫是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三四十座宫殿,构成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景象。其中一座称“镜堂”,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世称其丽。

位于丹凤门正北的含元殿是大明宫第一大殿,也是当时整个长安城中最宏伟的宫殿,殿基高四丈多,龙尾道的修筑更映衬出它的高大雄伟。但也因这条道坡长阶高,成为年迈大臣朝见之畏途。大中十二年正月,宣宗在含元殿卜尊号为“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当时太子少师柳公权年已八十,从坡下步行至殿前,力已委顿,误听封号为“光武和孝”,结果被御史弹劾,罚了一季的薪水。据说,这是如履薄冰的几朝元老的柳先生一生所犯的唯一的错,真的不容易。

兴庆宫曾是唐玄宗作太子时的宫殿,登基后改建为皇宫。占地两千亩,为北京故宫的一倍。玄宗与杨贵妃常年在宫内享乐,诗人李白、梨园长李龟年曾分别应邀入宫作寿演戏,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及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也来过这里。在离宫园林建筑中,华清宫皇帝莲花汤是用莹彻如玉的范阳白石所砌建的,并以石梁为顶横亘汤上,与古罗马沐浴石构建筑相似。

中国城市,由氏族聚落的城堡开始,在隋唐达到了高峰。论规模与设计,格局和气派,称得上中国建都理想的完美“京样”。

东市与西市

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是最大的商业设施与机构。

二市各占两坊之地,分别在轴心朱雀大街之东、西第三街,形制为方形,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市周围筑墙,每面各开一门,内设井字形街道,将市内分为九区,每区四面临街,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设。

市是商业区,所居主要是商户,有邸、店、肆、铺、行等。肆店名称一般是卖啥称啥,如酒肆、茶肆、肉肆、卜肆、书肆,也有如鱼店、油靛店、法烛店、珠宝店、瓷器店,绢行、帛行、衣行、药行、铁行,波斯人做买卖的地方就叫波斯邸,也有以店主姓氏为名的。有旅馆、钱柜,有木头市,有买卖驴、马、家禽的,有兽医,有出卖劳动力、买卖奴婢的,也有殡葬凶市。

西市还有手工业作坊,烧炭曝布商、善射人、杂戏艺人等。仅东市内货财有二百二十行之多,四方珍奇,皆所集积。

两市四周各坊和城门附近及大明宫前各坊,也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坊内有巷,巷内有曲,店铺遍布市外坊曲,流动小贩推车串坊,煞是热闹。市从都城伸延到周边州县,以至天下州县,处处有市。

每天明时,街鼓擂三百声,夜禁已解,坊市开启。市吏主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抬高物价要受到处罚。

街市商业空间经常举行宣示活动,有贞观的迎经像和咸通的迎佛骨,有天门街的祈雨,有贵族官僚和民间的迎亲、送葬车队“徒以炫耀路人”,有奢靡之风的侈丽眩目。

还有公众性的徇刑,先在皇城内左献庙、右告社,然后游行至东、西市示众,再押到城西南隅独柳树问斩。

万国来朝

唐长安城是最大的商业都会,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去可通西域、中亚、波斯和欧洲,不少地方置商馆并设互市监,如广州设有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全国设官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形成了长安城与全国和世界各地多元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

《旧约圣经》有“用丝绸为衣披在你身上”,有丝绸就会知道中国,知道长安。作为东方大帝国的都城,唐长安站在丝绸之路的这一端,吸纳了一个更辽阔更新奇的世界的营养。以亚历山大里亚命名的新城七十多座,从地中海滨一直延伸到阿富汗和印度边境。如今天的赫拉特、撒马尔罕、马里等,原先都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与要道。

于是,东起日本、西到罗马或拜占庭、南到印度、北至流鬼的各国使臣纷纷来朝,唐长安成为文明世界的中心。许多国家都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万国来朝,城中置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唐朝威及西陲,中亚即以“唐家子”称呼中国人。长安有国学六馆,太学诸生三千人,新罗、日本皆遣使入朝受学。

诃陵国的贡品为饮之亦醉的椰树花酒,赤土国则以甘蔗作酒,杂以瓜根。交趾进贡的龙脑如蝉蚕形,皇上唯独赐给贵妃一枚,香气彻十步远。朝鲜用马、布、纸、墨、笔和折扇,换取中国茶叶、瓷器、药材、丝绸和书籍。日本孝廉天皇向鉴真和尚表示:“江山异域,日月同光,以唐为范。”鉴真说:“中华文化,两国共享。”然而唐长安的制度文化不输入只输出,如日本大化改革后,仿效或原样照搬了唐朝制度。

有一句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最早也许是从唐长安人说出来的,是站在长安的角度环望周围时说的,从外围说也就是条条大路通长安了。当时罗马的纺织业很发达,有一位外国学者风趣地说:“中国人从大秦买回来的正是这种经罗马加工的丝绫,他们的完全没想到竟买回了自己的丝绸”。长安、洛阳显然是交付了高昂的加工费。

海纳百川

唐长安兴盛时,世界上只有阿拉伯帝国与之并存,印度的佛教文化是由唐朝扩大了影响,文化统一并兼容,儒、佛、道并行。长安寺观林立,著名佛寺有大兴善寺、大慈恩寺等。玄奘自贞观元年从唐长安城出发,至十九年西行取经归来,唐太宗令宰相率朝臣远出迎接,并在洛阳接见玄奘,进行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次译经活动,并建造大雁塔收藏经典。

长安在天文学、算学、医药学、地理学、史学等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外,在文学艺术上更是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