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13541900000006

第6章 从蔡五条到蔡三条

早年我在绍兴城里游走,也曾走进过大通学堂和蔡元培故居。

民国史上,要找出比蔡元培口碑更好的人,似乎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他评价都甚高。后来我得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蔡元培纪念文集》,也是名人忆他的文字,可以闲读之。

这个当年的翰林,后北大的校长,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影响甚远。杭州绍兴一带的文人墨客经他提掖的不在少数,周氏兄弟等,当年去教育部做事,肯定跟这位同乡有关。反清的时候,他曾是个暴力革命的信徒,研制炸药,亲历亲为;其言其行,甚为前卫。

前卫还表现在他对婚姻的态度上。

他的第一任夫人王昭,也是媒妁之言的结果,那时的蔡先生也有大男子的作派,要妻子对他言听计从。据说王昭有洁癖,而蔡先生是诗人气质,所以俩人的小摩擦是没有间断过的,只是王夫人的离世颇早,她把位置让给了后来者,那一年蔡先生才33岁。搁在今天,男人还在做房奴讨生活呢。

面对这金牌王老五,媒客们踏破门槛。蔡先生不胜其烦,于是开出五项条件来——

第一识字;

第二不缠足;

第三男子不娶妾;

第四,女子在夫死后可再嫁;

第五,夫妇意见不合即离婚。

消息传开来,就像听到炸弹爆炸一样,媒人们纷纷作落花流水逃窜状。

今天我们来看这五项条件,前两条针对女性,不算太高,但就蔡元培来说,这似乎是必要的条件了;第三条针对自己,算是对女方的承诺。前卫的是四五两条。第四条放在当时是了不得的事情,也看出了蔡先生的开明。而第五条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一重磅炸弹。一个“即”字,透出蔡先生的性格。当然这在今天也行不通啊!不过在蔡先生看来,因为有前四条的铺垫,这第五条如果真要践行那也是水到渠成的。

我们不妨用两岸关系的专业术语,可将蔡先生的这五条征婚条件,称为蔡五条。

那一定是在跟王夫人婚姻的基础之上得出的,而且跟当时的世风完全有关。男人娶姨太太和纳妾,在当时的名人中比比皆是,特别是生于晚清的这一批人当中,但是蔡先生敢于自断后路。

鲁迅和许广平,因为鲁迅有妻朱安,且一直活着,又没有离婚,所以他们的关系只能称作是同居,这恰恰是考虑到了名分问题。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几十年如一日,在志摩像前给他放一束鲜花,但是他跟那位光绪师傅的孙子翁瑞午也是同居的,但是先决条件就是,你不能离了糟糠之妻。

后来成为蔡二任的还是他自己去觅来的,夫人叫黄仲玉,善工笔。是蔡先生从朋友家中先观其画,然而四处打听才觅得的。

这有蔡元培先生的《自写年谱》中说到这一段婚事:“有林君為言都昌黃爾軒先生之次女天足,善書畫。黃先生方攜眷屬需次杭州,可托人探詢。我適與童君又往臨安,抵餘杭,薄暮,童君識餘杭某局長葉祖鄉君,往投宿。葉君設宴相款,我大醉,葉君諒我真率。晚餐後,葉君導觀大廳中所懸之圖畫,均極精細之工筆畫,款署黃世振,字亦秀勁。葉君说,这是我同鄉黃君爾軒之女,甚孝,嘗刲臂療大疾,工書畫。童君就告以我有求婚的意思,葉君慨然以媒介自任。”蔡先生原文为繁体字,故保留原样。)

一九〇一年十一月廿二日,蔡元培先生和黄仲玉在杭州結婚,而且是别开生面的。据说还以一场演讲会代替了闹洞房,演讲主题是男女平等问题。这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尤是“再嫁”“离婚”等字眼都是极其新潮的。今人结婚,已经非常程式化了,都已经有唱堂会的趋势了,好像成了新民俗之一种。

男女平等如果光是停留在理论上,那还不算什么。蔡先生的可贵,在于从理论付诸了行动。

不缠足又通诗文,于是才有了这一段婚姻。可惜还是红颜薄命。蔡黄生活了二十年之后,黄夫人又不幸去世了。后来蔡先生写了不少相当感动的悼文。

感动,但不等于就过单身生活了,这个也要面对现实。所以蔡先生也还有第三段婚姻。

蔡先生的第三段婚事,是在他任北大校长的时候。这个喜欢开诚布公的男人,再次开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

第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

第二年龄略大;

第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看得出要求越来越高,其实也是越来越现实了。如果说蔡五条有着反封建的因素,那么这一次的蔡三条民主的因子更多了。

这一回最终走进蔡先生生活的是一位叫周峻的女子,她比蔡先生小24岁,但当时也已经33岁了,未婚,曾是蔡先生执教过的上海爱国女校的学生,所以她对蔡先生一直有着崇敬之心。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结婚仪式,一时成为美谈。婚后十天,蔡周相偕出国,蔡夫人在德国汉堡攻美术,后创作一倾心之作《蔡元培半身像》。蔡先生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七年。蔡夫人相夫教子,琴瑟和谐。后来我看邵洵美夫人盛佩玉的回忆文章中说到,1932年他们请蔡元培夫妇在上海大东酒楼吃饭,周夫人有一口杭州话音,而各种资料上说蔡女士是南京人。1940年,蔡先生病逝于香港。

关于老夫少妻的模式,我将另文说之。但是就张爱玲后来嫁给大他29岁的美国作家,以及浙江江山才女毛彦文(即让吴宓苦追了一生的那个女人),后来在37岁时初嫁给66岁的熊老先生(湘西人,做过民国的总理)这两例来看,我得出的结论是老男人不可靠。因为他们活不了多长时间,而老男人呢以为娶个少妻可以滋阴壮阳,没想到仅有的一点元气很快就要丢光的。

从婚恋看其个性,蔡先生还真是喜欢办事情的制度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这样的人做校长,一定是把规矩会订得好好的。这里要补充一点,蔡先生早年研制炸药就是为了杀清廷的五大臣,具体执行任务的是安徵人吴樾,事未遂,当时炸弹爆炸吴烈士身亡。他曾有遗书两点给其未婚妻,一点是说你可以嫁给某人,一点是说将来要为他立一个铜像。

绍兴人中既有鲁迅,又出蔡元培,真是越人之无尚荣光啊。既有主笔的,也有主政的,当然,还有舞剑的秋瑾。

而在我看来,就人性人品来说,蔡先生几乎是个完人。十年前,作家陈军写过一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长篇小说,今天想来,可写蔡先生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这从蔡三条到蔡五条,只是想从婚姻看其人的品性。也就是说,他的前卫,不仅仅是思想观念上的,而是那种娶老婆过日子的前卫,这才是真正的前卫,而且更更要的是他的率性和真诚。看看今天各类人的征婚语词,有物质要求的,有“处女”要求的,倒也能见世风之一斑啊。

一代不如一代,可以换作一代不像一代,而这也正是后来者的幸运吧,如果一代酷似一代,那反倒麻烦了。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今天我们说天在变,道也自然在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