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的密码
12952400000014

第14章 秦朝式崩盘:至刚易折?(6)

一、项梁举起了楚怀王这面大旗

公元前208年,农历癸巳,蛇年。 这年夏季,六月,放羊娃芈心在项梁等义军实权人物的拥戴之下,登上王位,成为楚国的国王,为了怀念屈死咸阳的楚怀王,部将们一致献上一个称号:怀王。从此,芈心也被称为楚怀王。当时芈心的年龄,也就十来岁。

读到这里觉得有点奇怪。《周礼》说:“小丧赐谥。”所谓谥号,是对一个人生平行为的褒贬评定,因此,谥号可以说是古人死后的盖棺定论。但是芈心还活得健健康康,咋就有谥号了呢?其实芈心被称为楚怀王,这是借用先君的旗号,是一种自称。这不是特例,姬昌称文王,姬发称武王,这都是生前的自称。

芈心这个楚怀王手里自然没有什么实权,武信君项梁掌握着大部分军队,在这战乱年代,有兵权就有发言权。况且,芈心这个楚怀王本身就是项梁拥立的。

那么,项梁为什么不象陈胜那样自立为王呢?这个问题,范增分析得很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虽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民间也有句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对王室贵胄的崇拜,由来已久,不是一个陈胜能够改变的。尤其是秦末大乱的形势之下,拥戴一个百姓怀念的先王子孙,显然比自立要更得民心。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项梁这一选择的无比正确,楚怀王政权俨然成了反秦各国和各起义武装的“盟主”。四面八方,前来投奔的英雄豪杰,络绎不绝。这些投奔项梁的豪杰中,有骁勇善战的英布,他依靠老丈人番君吴芮的支持,带着数千江南健儿,归附了项梁,成为项家军中武勇仅次于项羽的一员虎将。足智多谋的张良也来到了项梁军中,他是为了光复韩国而来的。在张良的游说之下,项梁同意立韩王后裔公子成为韩王,在从前的韩地打起了游击。

还有这位,“沛公”刘邦也来了。在沛县起兵后,他以老家丰作为基地,四处攻略。没想到他委以留守重任的老乡雍齿,居然乘他离开基地的机会,叛变投敌,致使可怜的刘邦有家不能回,只能流浪啊流浪。

项梁待刘邦不薄,他赞助了刘邦五千士兵,十个五大夫(秦汉二十等军功爵的第九等)级别的干部。从此,刘邦也成为项家军中的一员。

据说,这时期刘邦和项羽处得关系相当不错,如果说他们曾经约为兄弟,那多半是在此时。而且这二位还经常一起带兵出征,这或许是项梁的有意安排,用刘邦的沉稳狡猾,弥补项羽的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投奔项梁的豪杰中,还有一位来自淮阴的有志青年。这位淮阴人家境贫寒,却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母亲死后,家里根本穷得没有一毛钱来办丧事,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甚至夸张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他就是韩信!

以韩信的自我定位,当然不会去从事一些跌份的职业,而体面的工作,却又一时与他无缘。所以办完丧事后,韩信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当然也就没有固定收入。韩信没有固定收入,秦帝国政府也没有制订最低工资和救济金制度,韩信只好到一个相熟的某亭长家里蹭饭吃。蹭饭多了,某亭长老婆的脸色就不好看了,有一天就提前把饭吃了,等到标准午餐时间韩信上门,亭长打哈哈说小韩啊,你饭吃了没。韩信说我还没吃呢。亭长说哎呀真不巧我们已然用过饭了,不如喝杯水吧!韩信虽然潦倒,自尊心却很强,看出夫妻俩的用意,一怒之下同该亭长绝交而去。

饥饿的韩信走到郊外河边钓鱼,但鱼儿并无佛家心肠、舍身相救的意思,总也不上钩。有个漂洗丝絮的老大娘觉得这个小伙子太作孽了,给他饭吃,韩信知恩图报,说:“将来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老大娘却怒了,斥责韩信说:“一个大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稀罕你报答!”

韩信如此境地,却还很注重自己的仪表,常常佩着宝剑在街上晃悠,有个杀猪的泼皮看不惯了,就想羞辱他。于是辱骂韩信说:“别看你长得人模狗样,搞把剑装得大侠似的。你敢捅我不,不敢,就从老子胯下钻过去!”

中国人最喜欢看热闹,古人也不例外。立刻就聚了好些闲人,有的就嚷:“捅他!”韩信对泼皮怒目而视了许久,忽然轻松一乐,我怎么能跟此人一般见识呢!杀了他,世上不过少了个泼皮,我却也要抵命,史书上岂不是少了个孙武、乐毅!韩信慢慢低下身来,从泼皮的胯裆下爬了过去。闲人们自然很失望,从此韩信是胆小鬼的印象也铭刻在他们心中,流露在他们脸上。

韩信的忍耐当然是为了保存有用之身以图将来,在淮阴的经历说明,韩信要抓住自己的将来,就要离开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韩信的第一个选择,就是项家军。但在项梁手下,他始终默默无闻,不得重用。

二、官场老手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

英雄在项梁帐下集结,遥远的咸阳秦宫,为统一立下不可抹灭功勋的丞相李斯,却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局。

整个战国时期,有大量的六国人士离开繁荣奢华的故土,来到被当时人认为是穷乡僻壤的秦国。这种情形,与19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淘金潮颇有相似之处。数以万计的淘金客为了黄金,从美国以及拉丁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来到荒僻的旧金山。同样,战国时期,从商鞅开始,以张仪、范睢、蔡泽等为代表的东方打工仔络绎不绝地来到秦国,挤占了上到相国、下到低级职员的大量工作岗位。

李斯正是众多来秦淘金求富贵的外国人中的一员。当初他拜别了老师荀子,搭末班车来到咸阳。走了吕不韦的门路,终于混到客卿这样的高官职位。

但是李斯运气可真不好,没多久就遇上了“水渠门事件”。韩国的情报机关派了个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鼓动秦国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结果这事让秦国当局给查出来了,秦国的本土派借机搞起了排外主义。

于是秦王赢政下了逐客令,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但李斯不打算就这样放弃到手的富贵,他上书说:“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张仪,秦昭王用范雎,他们都不是秦国人。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外人,使秦国强大。外国人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李斯又说,“珍珠、宝玉,你要不要,那也不是秦国的国货啊!再说了,如果外国人都走了,后宫里面那些各国靓女要不要赶走,是不是秦王从此只爱大脸粗腰的秦国美眉?”

这篇上书,题目叫做《谏逐客书》,秦王赢政看了上书,颇为赏识李斯,取消了逐客令,将李斯官复原职。到统一前夕,李斯的官职已经做到廷尉,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所以,李斯当时所享受乃是省部级的待遇。等到他位列丞相,地位已经相当于总理,真可说是富贵逼人,他的大儿子李由,在三川郡(今河南)当郡守,这又是一个省长级别的职位。几个儿子,都娶了公主,几个女儿,都嫁给宗室公子。

李斯过生日的时候,百官都来祝寿,门前车骑以千数,交通部门专门派了交警来维持秩序。当此时,李斯回忆起当年在老家上蔡的寒酸日子,真是感慨万千!

但深谙官场哲学、通达法家学说的李斯,并没有被富贵冲昏头脑,秦始皇有一次出去游玩,从山上看见李斯的车队,浩浩荡荡,流露出不满的意思。立刻有内线告诉李斯,李斯立刻减少了自己的车队规模。这一事件充分表明李斯对皇帝的一喜一怒,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情报渠道,得以了然在心。

可惜秦始皇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乱杀,牵涉到的侍卫宦官无人幸免,李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卧底自然也被消灭,从此李斯难免有些耳目不灵,对皇帝心意的把握,逐渐衰退。

不过以李斯混迹官场半辈子的历练,何以会输给一个宦官赵高呢?

李斯的同学韩非子曾经告诉李斯,人臣的奸道有八术,称为八奸,一曰同床,就是宠爱的妃子吹枕边风。二曰在旁,就是领导身边的秘书啊车夫啊。三曰父兄,就是领导的亲戚。四曰养殃,就是大兴土木。五曰民萌,就是收买人心。六曰流行,就是流言蜚语、辩士游说。七曰威强,就是培养私人势力,图谋不轨。八曰四方,就是借助外国势力压制本国君主。

李斯的对手,正是八奸中的“在旁”。

秦始皇是韩非子的信徒,在这方面极为注意,所以始皇帝在的时候,有得宠的宦官,如收受荆轲好处的蒙嘉。却没有弄权的宦官。赵高的得势,完全在于二世皇帝胡亥。说起来这也全托李斯的福,要不是李斯在沙丘干的那件事,二世皇帝就是扶苏,赵高就得靠边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就是你——李斯。

那么赵高又是如何扳倒位高权重的丞相李斯呢?

第一步,叫做引君入瓮。

赵高去拜访李斯,故作忧国忧民状,说:“现在局势这么乱,皇上还在吃喝玩乐,我地位卑下,所以不敢说话。你丞相怎么也不劝劝啊?”李斯一听,“你这不是那壶不开提哪壶么?我也想劝问题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啊!”赵高一稽首,“好嘞,这事交给我,有合适的机会我通知您!”这就把李斯忽悠进了圈套。

第二步,叫做飞蛾扑火。

这飞蛾,就是李斯,赵高要把这李斯,往二世皇帝胡亥那火上引!赵高瞧见那二世皇帝胡亥吃喝玩乐,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就把李斯招来了。“皇上闲着呢,你可以进谏哪!”于是丞相至宫门上谒。这样折腾了几回,皇帝可就不乐意了!“你李斯莫不是存心跟朕过不去啊!怎么朕闲着没事的时候你不来进谏,朕这正乐着呢,你就来骚扰!你欺负我年轻,瞧不起朕吧?”

赵高一瞧,机会来了,上前火上浇油:“李斯心里不满呢!”

二世不理解:“他还有什么不满?”

赵高说:“沙丘之谋,丞相立了大功。如今皇上已经即位,丞相却没有得到适当的封赏,所以不满呢!”

“丞相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不满足,难道他要当皇帝不成!”

“这倒不是,他是希望裂地封王啊!”

“废话,当初齐人淳于越建议恢复分封制度,他李斯全力反对,坚持郡县制度,这是帝国的根本制度,难道要为了他李斯一个人改变不成?”

于是,赵高亮出致命一招,“陛下,有些情况,不能不察!丞相是楚人,盗贼陈胜这些人也都是楚人,丞相的长子李由在三川当郡守,盗贼通过三川,李由关门自守,不出击盗贼,这些疑点,不得不让人怀疑丞相和盗贼有没有什么牵连?”

果然,皇帝对李斯开始有了怀疑之心,下令调查。

第三步,叫做釜底抽薪!

李斯到底是官场老手,对于赵高的伎俩,有所醒悟。他很快展开反击。他上书给二世,把赵高比喻作一个人。

谁?

田常。此人是春秋末年齐国的权臣,他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齐国百姓唱歌颂扬他说:“老太太采芑菜(一种味道不错的野菜)呀,送给田成子!”得到民心之后,田常杀死齐简公,自任相国,成为齐国实际的主人。他的后代田和在战国初期正式取代姜子牙的后人,成为齐君。

李斯的意思,赵高的权势已经相侔于田常,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他所说的“大臣”,就是赵高。

二世说,你贵为丞相,跟个宦官较个什么劲?二世还担心李斯杀赵高,偷偷地告诉赵高,赵高乘机矫情一回:“丞相所担心的人,只有赵高一人而已,高死后,丞相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接着,赵高一招釜底抽薪,直拍李斯要害。“丞相李斯,才是真正的田常!”

好,这下不但化李斯的反击为乌有,更把李斯推入了万丈深渊。

第四步,叫做虚虚实实。

公元前208年,李斯联合他的两位同事去疾(秦朝设置两位丞相,去疾是右丞相,李斯为左丞相)、将军冯劫一起向二世皇帝进谏,请求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减免百姓赋税,平息民怨。

二世皇帝的反应是极度的愤怒,“所谓皇帝,就是要享受人间富贵,象尧和舜、禹那样穷酸辛苦的天子,谁愿意当!你们这些当臣子的,压制不了下面的盗贼,又想停止先帝定下来的规矩,这是上对不起先帝,下对不起朕,朕要你们这些废物作什么?”

于是把李斯、去疾、冯劫全部打入大牢,去疾、冯劫不愿受辱,自杀了断。李斯不想死:“我为帝国立过功,皇帝不会杀我的。”

不是冤家不聚头,李斯案的主审官正是赵高,《史记》记载说,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

李斯屈打成招,但还打算上书给皇帝申冤,赵高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为了彻底击败李斯,赵高再出一招,虚虚实实。

某日,李斯欣喜地看到几个御史模样的官员来到狱中。

御史问他:“你冤么?”

“冤枉啊,臣有下情禀报圣上……”

“冤你个姥姥!”御史一把扯了李斯的陈情书,好一顿暴捶!原来御史是赵高的门客所扮。

如此搞了十馀次,李斯绝望了,等到真的钦差来了,李斯也以为是赵高的人。

“臣死有余辜!”

“真的不冤枉?”

“冤枉?怎么可能呢,我大秦帝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李斯胡说八道,罪有应得,这么说你可不捶我了吧!”

果然,没有人再暴捶李斯,不过李斯的日子也到头了!这一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雍正年间,福建有个管教育的干部搞“考试腐败”,被判腰斩之刑。行刑时,这名教育官员身体被斩为两段,但因为大脑中枢神经还在活动,上半身还有痛觉,所以痛得在地上乱滚。这名教育官员在断气之前,竭尽全力用手蘸血在地上连写了7个“惨”字。

惨惨惨惨惨惨惨!

李斯所得的刑罚,也是腰斩之刑。

想李斯年轻的时候,在楚国上蔡做一个小公务员,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饱受人犬惊恐之苦。而仓库里的老鼠,吃着官粮,无忧无虑。李斯感慨万千地说:“人生就是如此啊!”某些评论家依据这一点,质疑李斯的人品。其实这并不公平,李斯的一生,远比古今官场中的大部分正直且有价值,他的富贵,是勤恳为国建策谋划的应有回报。不过李斯的确忘了一点,那就是仓库里的老鼠也不安全,硕鼠硕鼠,目标更大,下场也更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