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12946200000002

第2章 《中庸》名句

【天命之谓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注释】① 须臾(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参考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叫做本性,循着本性而为就叫做道,修明循着本性的正道就是教化。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能够离开,它就不是道。

【君子慎其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参考译文】君子在没有人能看到的时候也能谨慎守道,在没有人能听见的时候也唯恐背道。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更谨慎守道。

【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参考译文】自觉地摆脱情绪干扰的超越境界叫做中,表现出来而都符合一定的节度叫做和。中这种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这种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通行的大道。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各安其所,万物发育流行。

【道之不行】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道不能实行,我明白原因了,聪明的人做过了头,愚笨的人达不到。道不能彰明,我知道原因了,贤能的人做过了头,不够格的人达不到要求。”

【用其中于民】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参考译文】舜喜好请教别人而又善于分辨身边人的言论,隐藏他们的短处而传扬他们的长处,能把握一切事物的正反两面,以中庸之道管理人民。

【道不远人】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参考译文】孔子说:“道不离人的本性,人追求道而离开人的本性,以为常道不足行,专门希求高远的,那便不是道了。”

【忠恕】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参考译文】如果能做到忠、恕,离道的境界就不远了,不愿意施加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言行相顾】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

【注释】① (zào):笃实,言行相应之貌。

【参考译文】言论要顾及到自己的行为,行为要顾及是否与言论相符,君子怎能不努力笃行实践呢!

【正己而不求于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①。

【注释】① 徼(jiǎo)幸:追求非分的利益。

【参考译文】端正自身,对他人无所求,这样就不会有怨恨。上不怨恨天命,下不怨恨人事,因此君子处于平易的状态而等待命运的变化,小人却冒险去追求非分的利益。

【射有似乎君子】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①,反求诸其身。”

【注释】① 鹄(gǔ):箭靶的中心。

【参考译文】孔子说:“射箭就像君子的做人之道,射箭之时没有射中靶心,先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责怪别人)。”

【君子之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参考译文】君子所遵循的道,就好比要去远方一定要从近处出发,好比要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为政在人】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参考译文】治理国家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要靠(君主)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修养要靠天下人普遍遵守的道德法则,而修道要根据人的仁义德行。

【仁,义,礼】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参考译文】所谓仁,是指人的天性,这其中以亲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是指应当做的事情,这其中以尊敬贤者为最重要。亲爱亲人而有远近之分,尊敬贤者而区分贵贱等级,礼就是这样产生的。

【天下之达道与达德】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参考译文】天下常行的道有五种,用来实行的德性有三项。就是: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交往之道。这五种,是天下的常行之道。智慧、仁德、勇敢这三项,是天下的通行之德,都一样用来实现五种常行之道。

【知行】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参考译文】(关于五达道、三达德)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而知道,有的人要经过困难的磨练才能知道:他们虽然一开始不一样,但等他们都知道了以后,都是一样的。

(对于五达道、三达德)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实行,有的人因为利益而实行,有的人勉强自己去实行:他们虽然一开始不一样,等到他们成功实行之后,都是一样的。

【好学,力行,知耻】子曰:“好学近乎知①,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① 知(zhì,智):智慧。

【参考译文】孔子说:“勤奋好学接近于智,努力实践接近于仁,知道廉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人民的方法;知道治理人民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豫则立】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参考译文】任何事情预先有所准备就能成功,预先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学,问,思,辨,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①行之。

【注释】① 笃(dǔ):坚实,专一。

【参考译文】广博地学习,精审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析,踏实地行动。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参考译文】别人付出一分努力就学会的东西,自己付出百分的努力;别人付出十分努力能学会的东西,自己付出千分的努力。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即使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

【天下至诚】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参考译文】只有心地纯然无杂的圣人,才能充分圆满地实现自己的本性;能充分圆满地实现自己的本性,就能充分圆满地实现他人的本性;能充分圆满地实现他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圆满地实现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圆满实现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辅助天地万物的生长流行;可以辅助天地万物的生长流行,就可以成为天地生长出来的“第三者”,与天地有同样的地位。

【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参考译文】君子恭敬地奉持着禀受于天的性理,又致力于学问;追求广大又力求精深微妙;虽然达到极其高明的境界,却又遵循至正恒常的中庸之道;温习旧学而增进新知;为人忠诚仁厚而又崇尚礼节。

【万物并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参考译文】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妨碍,各种道理共同运行而不互相违背,小德如河水般川流不息,大德敦厚而化育,这就是天地伟大的原因。

【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参考译文】君子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厌烦,简约而有文采,温和而严整,知道到远处要从近处开始,知道风形成的根源,知道最微细的意念可以产生最显著的行为,已经可以进入德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