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12946200000001

第1章 《大学》名句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①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① 亲:通“新”。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革新。

【参考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内心美好的德行,在于使他人能够自新进步,在于以最合理的原则待人处事,使一切都达成最圆满的状态。

【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参考译文】知道了为学的归宿,心志才有定向;心志有了定向,心意才能不妄动;心意不妄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安处;能够随遇而安,才能处事精思详辨;处事精思详辨,才能得至善的道理。

【物有本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参考译文】万物都有其根本和末节,万事都有其结束和开始。了解事物的先后顺序,那就接近道了。

【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参考译文】古代那些想向天下彰显美好德性的人,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人,会先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的人,会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想要提高自身修养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心(使它不受物欲、妄念、私情等的干扰);想要端正自己的心的人,会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会先获取相应的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参考译文】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错乱却还能把末端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重视最切近自身的道德修养,反而去高谈阔论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慎独】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如恶①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②。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① 恶(wù):厌恶。② 谦:通“慊(qiè)”,快足、满足之意。

【参考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无伪,就是说不要自我欺骗,就好比厌恶难闻的气味,喜欢美丽的容色,这就是自得之乐。所以君子在自己独处而所作所为没有别人知道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诚意】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①,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① 胖(pán):安和舒泰。

【参考译文】财富可以用来装饰房屋,德行可以美化身行,心胸宽广身体才能安舒,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没世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参考译文】道德高尚的人称颂先王任用贤人而和睦亲友的德行,百姓高兴先王带来的快乐而享受他们留下的福利,这就是先王虽然死了也不会被后人遗忘的原因。

【明德】《康诰》曰:“克明德。”《大甲》①曰:“顾②天之明命。”《帝典》③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①《大甲》:指《尚书·商书》中的《太甲》。② (shì ):通“是”。代词,这。③《帝典》:指《尚书·尧典》。“峻”,《尧典》作“俊”。

【参考译文】《康诰》中说:“能够彰明美好的德性。”《太甲》中说:“顾念这上天赋予的美好的德性。” 《帝典》中说:“能够彰明美好的大德。”这些说的都是要彰明自身的德性。

【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译文】商汤的脸盆上的铭文说:“如果今天能够荡涤清除心灵上旧有的污染而自新,那就要天天都追求自新,更要持续不断地求自新。”

【仁,敬,孝,慈,信】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参考译文】作为君主,要以“仁”为他最终的依归;作为臣子,要以“敬”为他最终的依归;作为子女,要以“孝”为他最终的依归;作为父母,要以“慈”为他最终的依归;与国中的人交往,要以“信”为他最终的依归。

【心不在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参考译文】心如果不在所做的事情上,就会看了如同没有看到,听了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却尝不出它的味道。

【人莫知子恶苗硕】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参考译文】有句俗话这样说:“人(有了偏私之心,所以)不能知道他的孩子的短处,不认为自家田里禾苗壮硕。”

【一人,一家,一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参考译文】君主的家族提倡仁德,整个国家都会兴起仁德之风;君主的家族提倡礼让,整个国家都会兴起礼让之风;君主自身贪婪暴戾,整个国家都会发生动乱。事情发动的因由就是这样。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参考译文】君子只有自己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才会要求别人也具备,自己没有某种缺点,然后才会要求别人不要有这种缺点。不能以自己的品行推己及人,却能去教育别人的,从来没有。

【矩之道】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①。是以君子有②矩之道也。

【注释】① 倍:通“背”,背弃,背离。② 絜(xié): 度量。

【参考译文】所谓使天下太平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跟着兴起孝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跟着兴起悌道;在上位的人体恤无父的孩子,百姓就不会互相背弃。所以说君子能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参考译文】百姓喜好的事物,(君长也要)喜欢它,百姓厌恶的事物,(君长)也要厌恶它,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的表现)。

【道与国】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参考译文】所秉持的治国之道能够获得民众的拥戴就能得到这个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戴就会失去这个国家。

【德与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参考译文】德行是根本,财富是细枝末节。

【忠信与骄泰】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参考译文】君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则,通过忠实有信而获得,由于骄奢淫逸而丧失。

【生财有大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参考译文】获得财富有重要的原则,生产财富的人多,尸位素餐的人少,创造财富的时候迅速,使用财富的时候缓慢,那么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足了。

【身与财】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参考译文】仁者不惜牺牲财货以成就自身的德行,没有仁德的人不惜败坏自身的德行以求获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