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2527000000007

第7章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2)

几乎每个孩子在儿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大是小,能否实现。孩子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总会神采奕奕地对父母进行描述,但是深受现实熏陶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梦想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有时甚至会大泼冷水。 读四年级的城城对妈妈说:“我长大想当飞行员。”他本想母亲能鼓励自己几句,但是等来的却是妈妈的奚落声,“就你那成绩,还想当飞行员?你以后有机会能坐上飞机就不错了。”

孩子的梦想被妈妈无情的讽刺给击落了,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城城的妈妈能像乔丹的母亲一样鼓励孩子的梦想,也许城城真的能够成为优秀的飞行员。

孩子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珍宝,如果孩子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你说出他的梦想,你就要不断鼓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巨大的牵引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梦想就是孩子自我形象理想化实现的过程,家长不断地鼓励孩子追求梦想,就会使孩子产生强劲的内驱力,即使遇见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克服。

梦想的力量是无限的,能使孩子在学习、工作中创造出卓越的成绩,并且能在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对世界知名人士如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的研究表明,这些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而这些梦后来就成为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如此说来,没有梦想的孩子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所以当孩子有理想时,家长就要诱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陶醉在自己的梦想中,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一天,8岁的儿子看见马路上飞驰着一辆漂亮的私家车,就对牵着他手的妈妈说:“我们家也要买一辆这样的车。”说过之后,孩子又连连地摇头说:“爸爸现在已经很累了,妈妈的身体也不好,所以咱们家买车的重任就不用你们再承担了,让我自己来努力吧!”

尽管孩子会说出多种多样的童言,也许能实现的寥寥无几,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孩子的理想和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家长依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爱,所以家长不要轻视孩子的童言,更不要嘲笑他的承诺。

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梦想就像埋在孩子心中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家长应从现在开始对孩子的梦想坚信不疑,这时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获取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家长尽最大的能力支持孩子的圆梦计划,并且提供建议和支持,当孩子对自己的理想有所怀疑时,家长应适时地给予鼓励。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爱对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疑问的人,他在读小学的时候,经常会提出奇怪的问题。

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2=4。

这时,爱迪生问道:“老师,为什么会得4,而不是6呢?”

老师说:“两个2相加,自然就得4。”

爱迪生一直不明白地追问,所以老师认为他头脑有问题。此后又因为爱迪生经常会提出类似的问题,使得老师无法给出答案,因此课程就会中止,无法继续,老师就把爱迪生的母亲请到学校,并对她说:“您的孩子智力太低了,对一些简单的事情都无法理解,所以不能继续读书。”但是,明智的母亲却不认可老师的结论,她认为爱迪生是个独特而优秀的孩子,所以自从爱迪生退学之后,母亲就成为他的老师,对他进行教育。爱迪生之所以一生中有多项发明,与母亲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1+1=2”、“我是从哪里来的”、“爷爷为什么长白胡子”……也许孩子的问题会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多,即使有些问题在家长看来非常好笑,但是仔细想来,作为家长的你,未必能够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你可以这样回答孩子:“是呀,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这种故作惊讶之举,其实正迎合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会为你的惊讶而感动。所以先接受孩子的情感,是接近孩子的最佳方式。

嘲笑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如果家长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就要认真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太清楚,这样吧,你和妈妈一起努力寻找答案,好吗?”如此一来,孩子得到的就是鼓励,求知欲望自然就会增强。

虽然孩子提出的问题在你看来毫无原因可言,但是既然孩子对这种现象有所疑问,家长就要帮助解释,其实他能在普通的现象中寻找原因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修养的家长不会嘲笑孩子的行为,他们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便其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个完善的人。反之,如果家长嘲笑孩子的行为,就会使孩子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进而失去信心,虽说家长最初的意愿是恨铁不成钢,但是慢慢地就会将两者的关系演化成敌视。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因为她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思路清晰、做事果断,她的成就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整个欧洲。

然而,撒切尔夫人并非天生就是政治天才,她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却有着卓越的成就,她的成功与小时候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母亲是她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她的气质和兴趣都深受母亲的影响,她的成功源于母亲对她的尊重,这种尊重培养了她高度的自信心。

玛格丽特的母亲对她要求很严格,所以小时候的玛格丽特就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她10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杂货店站柜台了。母亲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玛格丽特的独立能力。母亲经常教导玛格丽特不要盲目迎合别人,要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只会使自己的个性淹没在别人的光芒之中。玛格丽特入学之后,她发现别的同学的生活都比自己丰富,她们可以随意地玩耍,而她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劳动。

于是儿时的她就对母亲说:“我要出去玩。”母亲说:“我并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但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你就要跟着效仿。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现在是培养能力的好时机,如果你想和别人一样沉迷于玩乐中,那么你将会一事无成。所以,你现在可以自己决定你该做什么,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相信你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完母亲的话,玛格丽特想: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刚买的书还没有看完,为什么要学别人呢?再说我并不是特别想出去玩,那也不是我想要的。于是,玛格丽特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始继续看书。

母亲对玛格丽特的教育,让她养成了一种独立自信的性格。玛格丽特的学校经常会请一些名人来演讲,当演讲结束后,玛格丽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提出问题的人,其他的女孩子则大多是胆怯地不敢开口。回到家的玛格丽特就会向母亲说起学校的情况,母亲总是会鼓励她说:“你这样独立、自信,母亲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女孩。”

母亲的鼓励让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自信。虽然她在学校的演讲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但她仍然把握住所有的演讲机会,尽管台下时有嘘声,也丝毫影响不了她演讲的热情。

许多人对她这种个性表示出不理解、不认同,但是她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一直维持着“我行我素”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成功与否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人们的性格和早期教育,在某一方面取得特殊成就的人,大多是具有独立或坚强个性的人。要想成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先要尊重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具备独立、坚韧、自制等良好的品格。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为他们做得太多,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家长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培养其独立意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

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大声呵斥孩子,伤害他们的自尊,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那些能感受到家长尊重的孩子,大多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意识强。

2。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

当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时,家长如果给予支持,孩子就会产生自豪和自信之感。家长要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发展。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不要总怕孩子受伤,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家长要改变自己过度呵护孩子的做法。

4。从兴趣上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让孩子做事时,家长避免使用简单的命令,防止孩子对将要做的事情产生厌恶感。让孩子做一些劳动时,尽量把劳动游戏化,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独立的性格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孩子如果能坚持参加劳动,就能很快地养成独立的性格。

5。和孩子讲道理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讲道理他们听不懂,有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会超出家长的想象。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自己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孩子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辛劳。

有些事“难得糊涂”

台湾著名作家席慕蓉曾经是个不受欢迎的学生,她非常厌恶学校的环境,所以经常逃学,学习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一次考试过后,成绩单显示她排在第35名,而班里只有40名学生。拿着成绩单的她自然有些慌张,因为她怕受到妈妈的批评。于是她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老师的评分用纸条贴上,然后用墨水把排名改成第5名。

回到家中,妈妈问起成绩时,两个姐姐都骄傲地把成绩单交给妈妈过目,因为姐姐们的成绩总是徘徊在第1名和第2名之间。当席慕蓉双手颤抖地把自己涂改过的成绩单交到妈妈手中时,她心里明白,在场的人都知道她的成绩单是伪造的,因为成绩单被她改得一塌糊涂。

但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大家好像都没看出成绩有哪里不对劲。两个姐姐都站在妈妈身边看着成绩单不说话,妈妈也没在意,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成绩单,然后平静地对席慕蓉说:“看看,老师怎么把成绩单弄得这么脏,都有些看不清楚了,你明天问一下老师,然后再把成绩告诉妈妈,好吗?”

席慕蓉当时便明白了妈妈的用意,妈妈是在装“糊涂”,给自己找台阶下。思考了一天的席慕蓉,在第二天晚上向妈妈坦白了一切,并决心开始努力学习。

席慕蓉的妈妈正是以自己的“糊涂”保护了她的自尊,并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如果妈妈看见伪造的成绩单,当场就大发雷霆,并当着姐姐们的面训斥她一顿,或者对她进行一番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劝导,也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终究会伤害席慕蓉的自尊心,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一道疤痕。不难理解,席慕蓉在文学方面取得的做一个“糊涂”的家长,其实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通过“糊涂”的行为,可以看出家长的智慧和涵养,家长的“糊涂”会给孩子以自省的平台、反省的窗口。家长要知道,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遭到家长的训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能就会被一次次的训斥抑制住,意志也可能被一次次的训斥磨平,激情更可能被一次次的训斥浇灭。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尊严的存在,这样才能使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家长不应该带给孩子失败的记忆,因为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时时回忆起曾经痛苦的经历。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爱听赞美的话,因为赞美是人的需要。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时,要少用批评、多用赞美,尽可能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需从侧面提醒一下孩子,让他自己反省,其效果往往会比训斥更加有效。

清辉读小学六年级了,由于面临着升初中,所以学校课程安排得比较紧。一天放学后,刚进家门,清辉就大声喊饿,并且自己找到饼干,然后打开电视,边看边吃。

妈妈问:“今天老师没留作业吗?”

清辉有些心虚地对妈妈说:“没有,一点都没留。”

妈妈惊讶地说:“都要考试了,怎么可能一点作业没留呢?”

清辉略显紧张地对妈妈说:“没留就是没留。”

妈妈发现清辉的脸色不对劲,知道他在撒谎,但没有当场揭穿他的谎言,而是委婉地问了他一句:“你确定老师没留作业吗?要不要打电话问问同学,也许在课堂上你没听清楚呢?如果今天留的作业你没有写完,明天去学校很可能会有一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