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2527000000006

第6章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1)

“小人物”也有大自尊,但是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和家长站在一个平等的高度上。

说话时,家长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借此在彼此心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自尊是孩子成长的“助跑器”,孩子一旦失去了这种动力,有可能会毁掉一生。虽然有些家长知道要尊重孩子,但是总会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误入禁区。

很多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就不能全做对一次,非得错一道题”、“你看人家蒙蒙,每次考试都拿第一”……也有些家长往往管不住自己,经常责骂孩子,对孩子发火,有时甚至施以暴力。这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会吓到孩子,还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他们抱有信心,言语不能过于激烈,以防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实践证明,宽松、没有负担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一项“孩子最怕什么”的测试中,结果表明他们最怕的是“失面子”,更怕父母拿同龄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相比较。如果家长无意间触及了孩子的这种心理禁区,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关怀和爱,而是监视或强迫,以及自由时间和空间被无止境地剥削。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家长可以不认同孩子的想法,但是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妄加评论,忽视孩子的自尊。

(2)不让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下成长。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应该享受做人的权利,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3)坚信孩子会长大。家长要放开保护孩子的“羽翼”,让孩子自由地飞翔,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

慧慧的妈妈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女性,因为工作繁忙,所以自从慧慧出生以后,就由乡下的奶奶照看。奶奶受的教育不多,所以只能确保慧慧吃饱、穿暖。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慧慧被妈妈送到市重点小学,平时看着聪敏伶俐的慧慧,一上学就显得比别的孩子慢:写字慢,背书慢,做事也不专心。当老师向慧慧妈妈反映这个情况时,一向好强的妈妈非常着急。

此后,妈妈就亲自教慧慧学习,慧慧看着严肃的妈妈,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反应就更慢了,于是妈妈常常对慧慧喊:“你怎么这么笨呢,为什么别人会的,你就学不会呢?”慧慧妈妈听说别人家的孩子4岁就开始学习英语,所以也送慧慧去学习,但是不管慧慧怎么学,英语水平就是不见起色,于是妈妈更气愤了,责骂道:“你真是笨,连4岁的孩子都不如!”慢慢地,慧慧就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更是不断下滑。

家长本意是想教育孩子,帮孩子找一个学习标杆,但是其方式和说话语气不对,便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孩子的内心产生无形的压力,进而就失去了进取心,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

面对孩子比较薄弱的环节,家长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因势利导,用温和的语气代替发怒的态度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写字慢,就慢慢地练习,每天写一篇,一个月下来就会小有进步;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家长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陪着他一起战胜困难。渐渐地,孩子就会觉得学习不是负担,也不会对此产生恐惧,成绩自然会上升。

美国父母的家教理念

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临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学习一下美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美国,家长除了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营养之外,还特别尊重孩子。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家长就视孩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尊重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长辈都没有特权去剥夺、支配、限制孩子的自由,家长通常不为孩子做主,而是培养孩子自己主宰一切。

中国有句古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但是美国人却避免“人前教子”这一行为。中国家长常常会在旁人面前斥责自己的孩子,但美国家长在别人面前却从不说孩子的坏话,他们视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因为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对自己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

——英国教育家洛克

美国家长对此话十分信奉,他们也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斥责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他们视“人前教子”为绝对不可取的做法。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通常乐于配合家长,他们善待老人,对人有礼貌,懂得父母的心意,和大人可以敞开心扉地交谈。

美国的家长通常很尊重孩子的劳动,为了使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零用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的,而家长会在孩子劳动之后,给予其一定的劳动“报酬”,除此之外,家长很少会白给孩子零用钱。孩子需要资助时,家长会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从而支付孩子工资。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自力更生,从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所以美国的孩子从不厌倦参加劳动。

美国家长从不将自己的位置摆在孩子之上,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不想吃饭,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看,小饼花在等你呢,你如果不吃它的话,它会不高兴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但是美国家长不会轻易指责孩子,而会说:“妈妈认为你不是有意犯错误的,所以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一定不会这样做了,对吧?”孩子如果想换衣服,家长就会以商量的语气说:“宝贝,你看穿这件天蓝色的T恤衫好,还是穿那件黑色的球服好呢?”他们不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就穿这件红色的。”

美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不例外。就拿家长带孩子去做客来讲,如果主人给孩子拿出一些水果、甜品等,美国家长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提前帮助孩子回答“谢谢,他不吃”等,而是让孩子自己做主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当然,这也不代表孩子的所有需要家长都会满足。如果主人没有主动地拿出孩子想吃的东西,但是孩子却向主人索要,那么家长也不会立即呵斥孩子,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解释或说明这种行为不当的原因,并告知孩子有些东西是不能吃也不能要的。

凯西到姑姑家做客时,看上了一件珍贵的玩物,她一直爱不释手,此时妈妈并没有呵斥凯西的行为,只是选择了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告诉凯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所以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是不对的行为。

尊重是美国人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和特殊的营养方案,这会使孩子避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美国的孩子无论大小,都会受到家长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家长的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是不容忽视的独立个体。

别偷看孩子的日记

生活中,很多家长提及孩子的隐私问题时,都会持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不应该存在丝毫秘密,所以家长为了透析孩子的想法,就会偷看孩子的私人信件或日记,并认为这种行为是天经地义的。

孩子的心声:读初二的芳芳认为,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偷听她的电话。芳芳认为父母的行为和贼一样,她对同学说:“父母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自己和他们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她有什么事情都不愿和父母交流。

家长的心声:现在的社会太乱了,孩子却过早成熟,面对的诱惑也很多,不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怎么行呢?平常问他们也不说,只能通过窃听他们的电话来了解孩子现在和哪些人交往,这是家长应尽的监护权,也是为了孩子好啊!

孩子和家长的这些心声并不是以个别现象存在的,如今很多孩子都抱怨家长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强,就会拥有自己的“秘密”,有些事情他们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说,此时日记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但是家长总会以对孩子负责、关心为由,想尽办法进入孩子的私密空间,于是偷翻日记、窃听谈话就会成为获知秘密的手段,殊不知,这些是孩子最反感的行为。

以孩子的眼光看家长的行为,如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等,就会认为家长对自己缺乏信心,孩子的不满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如此一来,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出现新的沟通障碍,有的孩子会性格扭曲,甚至会因此患上抑郁症,使得原本浓厚的亲情变得淡薄了许多。

专家支招: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地踏入他们的“私密城堡”,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家长如果有意强行地“入侵”,孩子的心灵就会从此对你关闭。父母应该平视孩子、尊重孩子,想要走近孩子,就要多与他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还孩子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

家长如果一味地采用野蛮做法,就会遭到孩子的强烈抗议。虽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关心孩子,殊不知这种方式的“关心”,无异于把孩子看成是一件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将孩子看成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独立个体。

雪松的妈妈对待儿子可谓“尽心尽力”,尽管雪松已经上初三了,妈妈还是每天开车送他到学校门口,如果他偶尔和同学出现点小矛盾,妈妈就会出面为儿子解决。最近,妈妈发现雪松经常走神,偶然被妈妈看见还会躲闪,由此,妈妈就判断儿子对自己有所隐瞒。所以,她就趁雪松不在家时,偷偷翻看他的日记,发现儿子最近喜欢上同年级的一位女同学,但是遭到了女孩的拒绝。此时,一心想让孩子考大学的妈妈对雪松的行为感到很失望。在儿子放学时,妈妈就对其进行了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还将日记扔向雪松,一向温顺的雪松竟对妈妈咆哮起来,然后转身离去。虽然后来雪松被爸爸找了回来,但是从此变得沉默不语,成绩也一落千丈。

有的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一切进行过度的保护和包办,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或隐瞒时,就会千方百计地查看孩子的行踪,尽管出发点是对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确实不可取。孩子无论大小,都有自己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即使是幼稚园的孩子也不例外。

家长与孩子互换角度

如果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不满情绪,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假如自己的孩子偷看了父母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件或日记,你会作何感想呢?所以,父母要先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将孩子和自己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允许孩子的隐私存在。

孩子的秘密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正是因为孩子珍视心中的成功、喜悦、失败、痛苦等,才会对人生有所追求,思考疑惑和问题时,孩子的独立解决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承受力也会有所增强。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秘密,孩子就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致使双方出现隔阂,难以沟通,父母就更无法了解孩子了。

在对待孩子隐私的问题上,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心中有数,静观其变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心中有秘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要对此大惊小怪,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乱翻孩子的东西,强迫孩子说出他不想说出的话。

家长对于孩子的秘密要持一种静观其变的态度,要知道,父母越是想知道孩子的所有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什么都不知道。

2。在沟通的基础上正确引导

给孩子一片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将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孩子的行为之上,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正确地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少不必要的神秘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对其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多一些亲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就会减少家长的猜疑,减轻两者的心理负担。

3。行必正,言必果

家长总会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许下承诺,孩子眼中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所以当家长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时,一定要及时向孩子解释清楚,取得孩子的谅解,切不可忽视孩子的感受。

4。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孩子即使愿意对家长讲出自己心中的秘密,也不希望除家长之外的第二个人知道,所以你要懂得为孩子保密。

避免恶毒的语言

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给孩子的心留下创伤。——朗费罗

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很小的时候就怀揣篮球明星梦。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母亲,母亲对此大为赞赏,并向乔丹祝贺他有自己的梦想了。有了梦想的乔丹更加热爱篮球,母亲为此还专门抽出时间和乔丹一起阅读篮球的专业报刊和欣赏场上运动员的身姿,那完美的转身、飞跃的跨栏、矫健的步伐和飒爽的英姿,都成为母子眼中的焦点。为了激发小乔丹的篮球梦想,妈妈建议乔丹把那些精彩的图片都剪下来,然后贴到他卧室的墙壁上,让他们与小乔丹朝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