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聪慧过人的林徽因,在这一方充满知识朝气、讲究进步文明的新天地里,热烈地汲取着每一分给养,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启蒙思想与日俱增,文学素养更上一层楼。此时的林徽因仿佛从禁锢中放飞出来的金丝雀一般,自由地徜徉于山林乡间,吮吸自然的气味,沐浴七彩的朝霞。在家中,林徽因也时常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书籍,书写信件,甚至是处理简单的公文。趁父亲远游日本公差之际,她将家中收藏多年的数量可观的字画取出,进行细致入微、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汇编成收藏目录,虽然编撰并不成熟,但心思却十分难得。
在寄给父亲的家书中,她这样写道:“徽自信能担任编字画目录,及爹爹归取阅,以为不适用,颇暗惭。”林长民阅后也甚是喜悦和欣慰,这也更坚定了他全力栽培林徽因的决心。此次出行日本,林长民本是打算将徽因带在身边的,可是种种原因使然,未能如愿。所以,在给女儿的回信中,他这样写道:“每到游览胜地,悔未携汝来观,每到宴会又幸汝未来同受困也。”幽默亲切的话语,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女儿的喜爱和牵挂。
真如人们常说的,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而这林氏父女之间的感情更是涓涓如流水、声声如雀鸣,让人唏嘘感动。
回国之后的林长民,在日常公务闲暇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林徽因的陪伴。他将这位掌上明珠时刻带在身旁,徜徉于名流佳媛之间,游走在达官显贵之中,林徽因的容貌娇艳、谈吐优雅、学识广博、举止得体,不知不觉在京城的交际圈中声名鹊起。而此时,林父已经开始暗暗地思忖起了女儿的终身大事,人选的定夺是极费心思的,也让林长民下了不少的功夫。
林长民和当时叱咤风云的启蒙先锋、政坛领袖梁启超先生是同僚,也是旧友,二人交好多年,在私下的往来沟通中便萌生出了天作之合、联姻结亲的想法。这林、梁两家本就是门当户对,又多了这一层挚友情谊,若能亲上加亲,岂不遂了林父的意愿,也了却了他一桩难解的心事。
1918年,林长民从日本公干回来,很快便着手操办着让林徽因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见面了。严谨聪明的两家父亲,秉承着西方的自由主义婚姻观念,没有乐呵呵地挑明主题,只是开明地由着两个年轻人自由地相处,随意地发展。
这一段旷世的情缘,由此也便拉开了帷幕。命运从此埋下了一粒晶莹的爱之种,待春雨滋润、阳光普照之后,盛放出娇艳芬芳的花朵。在时光的隧道里百转千回,两颗牵绊的心灵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再次相遇,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成长·在岁月里捡拾一串故事命运的船划过悠悠岁月,载着一船成长的故事,缓缓驶向未来。转眼间,美丽的徽因已是豆蔻年华,出落得亭亭玉立。她明亮的眼眸顾盼生辉,惹人生怜;她美丽的脸颊犹如桃花,让人陶醉。她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清甜,她的笑容里藏着一个温暖的春天。
这个美丽的女孩,备受父亲的疼爱,他总是想将这个掌上明珠带在身边。1918年,他本想在去日本之时,将女儿带在身边,可是种种因由,未能如愿。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女儿。所以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说道:“每到游览胜地,悔未携汝来观,每到宴会又幸汝未来同受困也。”仿佛女儿真的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有割舍不断的牵念。
而在此之前,父亲已经开始为女儿考虑终身大事。林长民和梁启超曾一起在段祺瑞的政府供职,二人多年交好,便萌生了让两家结亲的想法,而若能促成这样一段好姻缘,对两家人来说,算是一桩完满的好事。所以,林长民从日本回来时就安排林徽因和梁思成见面。
两位聪明的父亲并没有明言他们的关系,怕孩子心生反感,只是希望自然而然地培养起两个人的感情。所以,在两位父亲的撮合下,林徽因与梁思成见面了。那时的林徽因仅仅十四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春少女。当梁思成推开门,第一眼见到林徽因时,就被眼前这个美丽的女孩深深吸引了。她的双眸里充满了神采,她的笑靥里装着不一样的清甜,就如同仙子一样。而那时的梁思成亦是一个儒雅的少年,风度翩翩。他们在一起欢笑着聊天,都为认识新朋友而感到高兴。虽然当时他们并未想到遥远的爱情,但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命运从此埋下了一颗缘分的种子,待到缘分盛放出娇艳的花蕾,他们将会在重逢里开始一段美妙的恋歌。
一场青春的相遇,一次短暂的交集,他们转眼间便又转向了各自的生活。1920年,芳菲的春天拉开了一段美妙的旅程。这一次,林长民远赴欧洲考察,他终于如愿带上了自己的宝贝女儿林徽因。他希望通过这一次欧洲之行,能够让女儿增长见识,拓宽胸怀,扩大眼光。他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人。
很快,父女两个登上的邮船,满载着一船的思念和期待,驶向大洋海岸。当海风拂面吹来,林徽因在邮轮上向远眺望,茫茫的大海,给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浩渺之感,她深受震撼。这是她第一次坐邮船,她知道,这个偌大的世界,还有她未触及的精彩。而这一艘大船,一定会将她带向不一样的未来,暗暗地,她心中埋下了更多神秘的期待。
大海不仅仅给了林徽因壮阔的感慨,也给她带来了眩晕的困惑。轮船在大海上行驶了两个多月,每日里,林徽因看见的都是汹涌的大海和宽广的蓝天。日夜兼程的海上之行,让她慢慢觉得,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摇晃。就在着陆后的好一段时间,她仍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眩晕感。
五月,父女二人来到了法国,短暂流连后又去了英国伦敦。八月上旬父女两个又开始漫游欧洲大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城市都留下了父女两个的足迹。西式的风景,异域的风情,都给林徽因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每一次参观,也都给林徽因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深深地吸引着这个青春的少女。而她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饱览着欧洲各地的文明,来充盈自己生命的能量。
一座座陌生的城市,带给她无数新鲜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她无尽的孤单和思念。她远离祖国,身边除了父亲便无人陪伴,而父亲又经常在外演讲。所以在异国他乡里,她孤单一个人,总是感到无所适从。
美丽的女孩,常常一个人依偎在壁炉旁边,手捧着一本本书刊,与文字为伴。可她的心,总是会不自觉地陷入思乡的情绪中。她常常会回忆过去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每日里都有朋友陪伴,大家可以畅谈文学,每一次交流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她感觉生命充满了力量。
每逢孤独的阴雨天,她的心中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她曾这样描写道:“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一面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无人问津的少女,不禁让人生怜。”
有时候,家里也会来一些客人,这是林徽因最开心的时候。因为父亲林长民交友广泛,所以在国外有时候会有同胞来访,这时候,林徽因就负责接待父亲的客人。她本就是个热爱交际的姑娘,接待客人自然做得游刃有余。而这位端庄的少女,也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社交活动中,林徽因也结识了不少社会精英,与他们的交流,更是给林徽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