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0809900000012

第12章 张良

张良,字子和秀,颖川钺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人。本姓姬,出身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国。张良的父亲张平,是釐王、醒惠王两朝的相国。秦统一六国之后,张良辅佐刘邦亡秦、建汉、克楚,功不可没,被封为万户侯。

张良虽为文弱书生,也从未独自统兵打仗,但却熟读兵法,又擅长谋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立誓灭秦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宰相,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发誓要杀掉秦始皇,消灭秦国。他曾顾不得厚葬弟弟,而用全部财产去求人刺杀嬴政,因此,历史上才上演过一场博浪沙袭击秦始皇的事件。

公元前218年的一天,一队秦军护卫着秦始皇的车辇,戒备森严地行进在阳武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的官道上。突然,从道旁跳出两个刺客,其中一人手持一百二十斤巨锤用力向一辆车辇砸去,随后便逃得不见踪影。铁锤误中了副车,秦始皇惊恐万分,立即下令捉拿刺客。接着又在全国搜捕十天,但都毫无结果。

事后,张良便逃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南)。一天,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悠闲地散步,遇见一位褐服老者,他在张良面前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给我捡回来。”张良先是一惊,感到很气愤,但念及老者年纪已大了,便忍气吞声地下去将鞋子拾回来,并屈膝给他穿上。老者穿上了鞋子大笑而去。张良更感到疑惑不解。老者没走多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真是一个可教之材,五天后天亮之时你在这儿等我。”张良便认定老者必有些来历,便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五天以后,天刚一亮,张良就赶到了桥上。老者却已经在等他了,老者就生气地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鸡刚刚打鸣,张良就赶到桥头,可老者又比他先到了。老者十分气愤地说:“你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五天后,张良在半夜三更就到了桥上。过了一会儿,老者也来了。他见张良先到了,很高兴地说:“年轻人就该这样。”并以《太公兵法》相赠。这就是张良巧遇黄石公的传说。

张良得此书后合悉心研读,为日后的功绩打下了知识基础。

二、尽显英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这时刘邦率军攻下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去投张良逢太公图瓷板画靠了刘邦,并以《太公兵法》为指南,为刘邦出谋划策,深得刘邦信任,屡建奇功。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军至南阳郡(今河南鲁山东南),刘邦由于求胜心切,恐怕宛城久攻不下,延宕时日,便想从宛城西边绕行进攻关中。张良分析形势之后,及时劝阻刘邦:如果不攻下宛城而孤军深入,就会陷入后有宛城、前有强敌,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刘邦听其言先取下了宛城,使士兵士气大振,秦军则斗志锐减。刘邦接着向西进攻,一路上攻城拔寨,八月便攻入了武关(今陕西商县东)。

峣关在武关以西,是河南南阳一带通往关中的必经之地,更是守卫成阳的最后一道关隘,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刘邦计划用两万士兵强攻晓关。张良则认为,面对强敌,应当智取。于是他建议刘邦,一方面先派出一部分先行部队,并准备充足的干粮,让他们在附近各山头上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麻痹敌人;另一方面,利用秦将多为屠户子弟,见利忘义这一弱点,派人前去花重金收买,他们内贪重贿,外惧强兵,必会投降。刘邦依计而行。果不其然,秦将纷纷向刘邦求和。张良建议刘邦乘秦军松懈之际,发动突然袭击。刘邦又按张良计谋,亲自带兵绕过峣关,急行军数十里,跨过蒉山(今蓝田东南),在蓝田以南大败秦军,一举攻克蓝田。在蓝田以北经过激烈交战,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农历十月到达壩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刚刚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婴手捧玉玺投降,秦朝灭亡。

壩壩刘邦在早年时,就见过秦始皇的威仪,并对此大加羡慕,此举遭到樊哙的极力反对,张良得知后,便劝其要力求俭朴,切勿重蹈覆辙。刘邦一向倚重张良,听了便幡然悔悟。当即便做了决定,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从而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民心,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群众基础。

项羽自从平定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之后,便准备挥师进驻关中。当项羽来到关中时,见刘邦早已进驻关中,一怒之下于公元前206年农历十二月到达戏西(今陕西渭南西北)。这时,刘邦手下有个叫曹无伤的将领,为了讨好项羽,便暗中告密,说刘邦想做关中之王,把天下据为己有。

项羽更加恼怒,犒赏三军,准备消灭刘邦。

当时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项羽军队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军队十万,号称二十万。

项羽要消灭刘邦的事,惊动了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为报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秘密找到张良,劝其离开。

张良头脑冷静、足智多谋。他平静地对项伯说:“我奉韩王之命,送沛公(刘邦)入关,现在沛公遇险,我怎能偷偷溜走?”于是张良把项伯的话如实告之刘邦,刘邦听了大为吃惊。

刘邦自认自己的兵力不能与项羽的军队相抗衡,于是请来项伯,厚礼以待,并结为姻亲。他对项伯说:“我入关之后,清查人口,封锁库存,只等项将军的到来,我之所以派兵守关,是怕盗贼出入,以防不测事件发生。我日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哪能造反呢?还请将这些情况如实禀告。”项伯回去将这些话告之项羽,项羽便相信了。

这样,张良一边使项伯稳住项羽,一边策划刘邦与项羽相见。

这天,刘邦率张良、樊哙与项羽会于鸿门。席间,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死刘邦,项羽却都不予理会。无奈之下,范增才导演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出戏。范增让项庄借舞剑助兴为由,趁机杀掉刘邦。项伯看穿了其用意,也拔剑起舞,时时用身体挡住项庄的剑。

张良见形势危急,急忙去找樊哙。樊哙便在席上狂吃豪饮,搅乱宴席。项羽惊讶于樊哙的雄壮。刘邦借机逃掉,张良则拿着精美的玉器礼物,独自留下来应付项羽。

鸿门一宴,不仅显示了张良的足智多谋,而且表现了他的忠心耿耿,敢于为知己者死的封建士卿精神。

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并分封诸侯,以霸主自居。

刘邦被封为汉王,统领遥远的巴、蜀地区。刘邦便拿出一百斤黄金、两斗珍珠来赏赐张良,这些东西全被张良送给了项伯。刘邦又准备了一份厚礼,叫张良转送给项伯,让其求项伯替他向项羽提出封地的要求,即将汉中之地封给汉王,这一请求得到了项羽的允许。汉王刘邦要回了封地,张良为他送行。汉王让张良回到韩王身边听命,张良劝刘邦烧毁栈道,以示自己绝不东归,让项羽的斗志懈怠。

当张良回到韩国时,得知项羽因忌恨自己早将韩成王害死。此时,各地诸侯因分封不公而纷纷起兵反对项羽。公元前204年农历四月,刘邦率军五十六万直逼彭城,但因孤军作战,遭到楚军重创,大败而归,逃到下邑(今江苏砀山)。

刘邦苦于无人可以委以重任,带兵伐楚。张良便推举与项羽有深伊大恨的九江王黥布和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的彭越,此二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在汉王的将领中,韩信可担以重任,独当一面。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重用韩信,拉拢黥、彭二人。到魏王豹反叛汉的时候,韩信一人率军北伐,势如破竹地占领了燕、代、齐、赵诸国,可以说,这三人在灭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后来,韩信带军攻古齐国,计划自称为王。刘邦大怒,张良劝说刘邦,刘邦便命他带上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这才使韩信心甘情愿为刘邦对付项羽。

公元前202年(汉六年)冬天,汉军接连获胜,写信一面尽数刘邦的不足,表明刘邦对项羽的忠心,一面将项羽的矛头引向起义的田荣、陈余。公元前205年,农历十月,张良回到汉中,被刘邦封为成信侯。公元前204年农历四月,刘邦率军五十六万直取彭城,但因孤军深入,遭到楚军重创,大败而归,逃到下邑(今江苏砀山)。

刘邦苦干无人可以委以重任,带兵伐楚。张良推举与项羽有深仇大恨的九江王黥布和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的彭越,此二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在汉王的将领中,韩信可托付重任,独当一面。刘邦听从这个建议,重用韩信,拉拢黥、彭二人。到魏王豹反叛汉的时候,韩信一人率军北伐,势如破竹地占领了燕、代、齐、赵诸国,可以说,这三人在灭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刘邦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项羽围困在荣阳,无计可施。郦食其劝刘邦效仿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把土地封给六国的后代,以削弱楚国的势力。张良及时赶到,申明大义,引经据典驳斥郦食其不切实际的论断。

后来,韩信攻占齐国,计划自称为王。刘邦大怒,张良劝说刘邦,刘邦命他带上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这才使韩信情愿为刘邦对付项羽。

公元前202年(汉六年)冬天,汉军接连取胜,追击到阳夏以南的地区,但局势仍然对汉王刘邦不利,于是汉坚守固陵,但事先约好联合戟楚军的诸侯迟迟不来。张良建议刘邦把陈(今河南准阳)以东直至东海封给韩信;把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南)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封给彭越,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韩信、彭越果然很快赶来会师。这一点,《高帝纪》中有记载。

三、功成身退

公元前201年(汉六年),刘邦大封群臣。张良虽没有领兵四处作战的战绩,但刘邦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齐张良像国的三万户食邑,任你选择。”张良说:“我能够追随您,是上天的旨意;我的意见能被您采纳,更是您的恩德,能得到您与我相见的留地,已经十分满足,万户食邑臣实不敢接受。”于是张良被封为留侯。

二十多位功臣都被封赏了,其余功臣的封赏还在议论中。皇帝刘邦住在洛阳南宫,各位将领被他从阁楼上一览无余,他们经常几个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皇帝疑惑不解,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大惊。天下刚刚安定,新皇帝刘邦决想不出他们有什么理由要谋反。张良解释说:“陛下不过是普通平民出身,这些人跟随陛下夺取天下,也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如今陛下贵为天子,被封赏的人都是您的旧部下,被问罪的人都是您的仇敌。他们既担心得不到封赏,又害怕因得罪了陛下而被杀掉,所以才聚在一起谋反。”即刻,刘邦依张良计重赏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雍齿,群臣见雍齿被封为侯,就全部安定下来。张良这样做,使刘邦避免了“阿私之失”,使群臣消除了“猜惧之谋”,使得“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定都关中之后,公元前197年,皇室内部发生了戚夫人争宠夺嫡的事件。刘邦本来立了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而后吕后便留守长安,而戚夫人则与刘邦形影不离,深受宠爱。一方面戚夫人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着改赵王如意为太子,另一方面太子刘盈又不讨刘邦喜欢,于是刘邦就想废掉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当时许多大臣竭力劝阻,但刘邦始终不肯改变主意。

吕后于无奈之下,便去求助张良。张良建议吕后请刘邦非常敬重的四位老人——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做太子刘盈的门客。刘盈的太子之位才得以保住。

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刘邦带病平定了黥布叛乱,身体每况愈下,危在旦夕,却仍坚持另立太子。张良又力劝刘邦,但刘邦却一意孤行。张良感叹说:“当年皇上在危难之中,对我的计策言出必从,如今天下太平,皇上因为喜爱戚夫人而另立太子,事关家事,纵使我等一百多人也无济于事。”从此张良以有病为由,不再理事。但张良献计请出的四位老人却巩固了刘盈的太子地位。

在一次宴会上,太子刘盈在旁侍奉。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他们都须眉皓白,衣冠博带,年龄已八十有余。刘邦不解,问他们是什么人。四老人一一作答。刘邦大惊,问道:“你们无视我的召见,为何又与太子在一起?”四老人回答:“皇上一向看不起儒生,我们才躲起来,如今太子宽厚仁慈、孝顺有礼,礼贤下士,人人敬而从之,我们才甘心为太子效力,在所不辞。”刘邦见太子羽翼已成,即使另立赵王如意为太子,恐怕也不是刘盈的对手,于是打消了废嫡立庶的主张。

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尽管反复几次,轰动朝野,但由于张良的运筹帷幄,终于使吕后和太子刘盈转危为安,获得胜利,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动乱,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在客观上也稳定了时局。

张良天生体弱多病,晚年在家修身养性,常常闭门不出。

公元前189年(汉惠帝六年),张良去世,谥文成侯,埋葬于谷城山下的黄石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