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向的革命
1059000000017

第17章 瓦解自我理想(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想要找到人生意义的需求,于是,我们就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想,涉及对未来的计划,比如变得富有、获得成功、环游世界等,希望通过实现这些理想给生命带来意义。当我们生活大部分的活动和考量都围绕着这些理想进行时,却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这个问题,其实理想不过是对实相的一种扭曲,并不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任何意义。

只有瓦解自我设定的那些理想和目标,到达一种既无希望又不绝望的境地,我们才能拥有成熟而圆满的人生。

理想永远是对实相的一种扭曲

有些人会把他们的本体变成一种自我理想。一旦把本体变成了一种理想,我们就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了。理想永远是对实相的一种扭曲。

——《自我的真相》

很多人从小就由父母、老师设定好了人生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他们的自我理想。对许多人来说,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自我理想。事实是我们追求某个目标或理想,是因为我们认为当下的自己不够好,或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而且我们还会认为,没有理想就意味着懒散、无聊、乏味、半死不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事实真的就是我们看见、听见的这一切吗?

一次,灵佑在百丈怀海禅师的身边,怀海问:“是谁?”

灵佑答:“是我。”

百丈怀海就对他说:“你拨拨看,炉子里有火吗?”

灵佑拨拨炉子说:“没火。”

于是,百丈怀海亲自起来,从炉子深处拨出几粒火炭,夹起来对灵佑说:“瞧,这是什么?”

灵佑当下大悟。

灵佑看不到炉中的星火是因为被世俗的假相障了目,我们很多人也是被“理想”障了目。每当我们追寻一个目标或理想时,就跟自己的当下分开了。我们不但没有活在当下,还拒绝了当下的自己。

而我们的自我理想只不过是取悦父母和外人的东西,虽然在感觉上它是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理想是否真的是我们最真实、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很值得怀疑的。我们渴求被人无条件地爱着,但现实是别人不会无条件地爱我们。当我们对这种无条件的爱感到绝望时,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拥有某种理想就能让我们得到想要的赞美和认可。于是,我们就把自我理想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并希望别人都能注意到它。有些人还会把自己拥有的品质理想化,并且希望这些品质得到欣赏、认同和爱,有些人则会把本体变成一种理想。而当本体变成了一种理想,我们就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了,即便我们得到认可,也只是那个虚假的理想得到了认可,而不是我们自己得到了认可。诚如阿玛斯所说:“这份期望的底端还有一层更深的渴求,那就是不论自己做了什么,人们都渴望真实的自己能够被人接纳。如果得不到这份被珍惜的感觉,就会有一种深沉的沮丧感。”

理想永远是对实相的一种扭曲。理想或理想化的倾向不被瓦解,我们就不会珍惜和欣赏自己的真我。那些没有能够达成自己理想的人,如果能不让自己陷入绝望,就有机会发现自己的真我,也能领会到什么是无望,不过他很难相信这才是他所要的东西。所以理想和任何理想化的倾向都必须被揭露,借由内在工作认出它并瓦解它。

自我理想是一种弥补作用

自我理想就是一种弥补作用,其目标乃是填补心中的坑洞。每个人都有许多目标、理想和计划,而这些都是在弥补某些失去的本体面向。

——《自我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这样对自己说:“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我们一定要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人生才有可能辉煌;有了目标,生活才真正有意义。”当我们在为自己制定一个远大的理想或是成堆的计划时,我们就会以为自己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其实这不过是在填补内心的坑洞而已。我们要通过这些目标、理想和计划,来弥补那些失去的本体面向。放眼望去,每个人都在填补坑洞,不但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立理想来填补自己的洞,当我们没能将洞填满,我们还会让我们的子女去完成我们设定好的理想、目标和计划,这种填洞的做法周而复始,永远在进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这种设立自我理想来填洞的做法并不起任何作用,自我理想只能起到弥补作用,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在阿玛斯的钻石途径里曾提到“坑洞理论”,就是说我们会在自己的内心看到一个坑洞,一种空虚感,当我们去深入探究这份感觉,填满这个坑洞,我们也许会用自己的其他部分来补这个洞,却不起任何作用,因为本体的某个面向已经不见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建立理想、目标、计划,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目标地活着。缺少了目标,他们就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和重要性,也会感到没有方向和安全感。

自我理想不但跟填补自己的坑洞有关,也跟父母的理想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在完成父母未完成的理想,或是对父母理想的继承。我们有时也会把与他人的关系、私人化的一些事务以及自己的存在看做一种理想。通常拥有这些自我理想的人对那些客观的知识、客观的意识都没有兴趣,只知道过度关注一些个人的、独特的议题。但是,自我形象、自我理想是错综复杂的,本体的面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元素罢了。比如一个人具备了力量这种品质,但他的自我理想未必是力量。所以,我们很难通过人生的某一处情境去揭露自我理想的作用,只能通过内在工作认出它。借由内在工作,我们会揭露出人格中所有的信念、希望和梦想,而又不会非得达成它们不可,这时的我们就是自由的、愉悦的。

自我理想与夸大自我的区别

自我理想与夸大自我不是同样的东西,它比夸大自我的防卫性要低一些。正常的人才会拥有自我理想,自恋的人只有夸大的自我。

——《自我的真相》

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人喜欢吹嘘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成果,总在对别人说:“我是某某某,我做过某些事。”或者“这件事很简单,要是我来做,肯定能做成。”这种现象就是夸大自我。有一些人喜欢否定别人所说的一切,总是在贬低别人。这其实也是一种夸大自我的形式,这样的人总是拒绝认清周遭的现实和自己的位置,要借由贬低别人来支撑自己。心理学分析认为,只有自恋的人才会通过不断夸大自我来达到自我满足。

夸大自我和自我理想并不是同样的东西。一个根据夸大的自我而活的人,通常是没找到他的自我理想,所以只能通过夸大自我来保护自己。不过,夸大自我带来的防卫要比自我理想所提供的防卫脆弱很多。自我理想虽然是属于人格的,但是它更深刻、更稳固,能给人带去长时间的心灵慰藉。当然,那些非常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也很容易被瓦解,因为现实不会支持它们。而夸大自我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立足之地,只能给人的心灵带去一瞬间的虚假安慰,对人生和本体没有任何助益。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太多的空间可以容纳别人的观点,那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脆弱的。夸大的自我正是用来防卫这种内心深处的创伤感和脆弱感的。这种想要掩盖创伤和脆弱的企图对夸大自我和自我理想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在自我理想和夸大自我中真正的价值或本体都不存在。

有时一些人会选择去夸大自我,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因为在童年时期,我们得不到外在的支持,为了能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出自以为是的态度,不然的话,当夸大感一旦瓦解,那份缺乏支持的不安也会显露出来,我们将会产生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由此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同时拥有自我理想和夸大的自我这两种面向。自我理想象征的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而夸大的自我则象征的是一种脆弱、易毁的反常状态。

自我理想和夸大自我之间虽然有很多不同,但还是有所联系的,它们都没有特定的固着倾向,而所有固着的倾向背后都有一个夸大的自我。虽然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喜好夸大自我的人通常被视为对环境适应不良,即使这类人不会承认这一点,而有自我理想的人则被视为适应力良好的人,因为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有理想和目标。但其实,这两者都是对本体和真正的价值视而不见的。

因为无法做自己,我们紧抓着理想不放

因为无法做自己,我们的人生变得无意义、无价值、无重要性,我们就会紧抓着理想或完美的未来不放,为了让自己产生重要感。

——《自我的真相》

我们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可以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为权,还是为了建功立业?可是死了之后这一切不都是一场空吗?即使活得轰轰烈烈、多姿多彩,又能有什么意义呢?那我们现在的奋斗又有什么用呢?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带有一种需求:找到人生的意义。大部分人都以为他们所进行的活动和所付出的努力将会给生命带来意义而很少去质疑生命的意义,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他们还会设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希望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来明了生命的意义。这些目标都是对于未来的计划,像变得成功、有钱、漂亮、有创意、到处去旅行等。

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议题:我每天所做的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要起床、上厕所、刷牙、洗脸、吃饭、上班、与人交流、睡觉?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做这些事?如果我只是想经历这些事情,只要一天就够了,为什么要一再重复?这些事对我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人会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心全意地完成目标。这些目标有时并不是为了生存或满足实际的需求,那它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是赚更多的钱吗?也许有人会说:“是为了成功,成功会使我感觉更有价值。”成功给这些人带来了价值、意义和重要感,这就是他们完成这些目标背后的驱动力。当我们把某些事物理想化之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事会体现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感。为了让自己产生这种重要感,我们会紧抓着理想或完美的未来不放,并且一直朝着这些理想不断努力。

人们长年累月地活在最肤浅的层次里,用许多方式来逃避内心的无意义感。一些人会借着感官刺激或各种交际活动来逃避,譬如做危险的运动、犯罪、酗酒或嗑药。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给人们这样的感觉:“我是活着的,我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它不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另一些人会通过钝化自己、麻木自己,或让自己变得迟缓、不清醒来逃避这种无意义感。那些不断追求目标的人,其实就是在钝化自己。当那份想要思考、造作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时,人们就很难舍弃这些能带来意义的活动了。为此,有的人还一直在担忧,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活动一旦停止,该如何去面对那份空虚的感觉。所以,我们都在这样告诉自己:只要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即使是治疗身体的病痛,也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意义。

人生其实是一种当下的、自发的活动,不仅仅是要达到什么目标。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自发的、毫不费力的,因为其中有它们的圆满性存在。达到目标不过是这份圆满性中的一种自发的活动。只有不按照目标而活的人才不需要为自己做死板、僵固的计划,因为事情的发生都是他生命中最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什么计划好的活动或目标。

依照自我理想而活,只会变成一颗假珠宝

我们会清楚地发现我们的自我理想只是心中的一个概念。若按照自我理想去发展,就会形成假珠宝或人格,我们学会的所有行为举止都会变得虚假不实。

——《自我的真相》

我们所说的自我理想只是一种自我形象,一种包含了多种品质的理想形象,即一个被我们理想化的本体面向。我们会跟随这个理想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这个形象就决定了我们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想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过什么样的生活、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自我理想只是心中的一个概念。如果按照自我理想去发展我们的本体,我们学会的所有行为举止都会变得虚假不实。诚如阿玛斯所说:“依照自我理想而生活,只会变成一颗假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