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篇——有些问题,家长总会问 (1)
如何纠正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看到付出的重要
家长: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我家孩子以前就出现过这种问题,有一回她回到家掏出成绩册,告诉我她的数学测验考了96分。这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一般,平时也就七八十分的水平,难道这次是超常发挥了?我拿过她的试卷一看,发现“96”上有明显的很拙劣的涂改痕迹,其实是76分。我觉得苗头不大对,就把孩子拉过来问她,没想到她很自然地说:“我平时穿的用的都比别的同学好,样样比他们都好,所以考试也要比他们考得好!”
崔宇:那您是怎么做的呢?
家长:我当时一下子警惕起来,感觉虚荣心已经致使孩子弄虚作假了,问题很严重。不过我知道,孩子都有与大人对抗的心理,大人越是着急孩子就越是难改,所以我虽然心里已经开始有些焦急了,但还是一副平静的口气跟她说:“婷婷,你实际上考了多少分,爸爸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觉得你这种行为对吗?”
崔宇:孩子是怎么跟您说的?
家长:她好像并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很自以为是地告诉我说,反正成绩变成了96分了,比班里其他同学都高,她就特别高兴。
崔宇:孩子出现虚荣心是正常的,但是一旦虚荣心导致了行为和心理偏差,家长就要特别注意了。您是怎么疏导孩子的?
家长:我就问她:“那你想每次考试都比别人考得好吗?”结果她说:“当然,不光考试好,我什么都要比他们好!”我觉得孩子的好胜心很强,就接着问她说:“可是你觉得,你这样改成绩,老师会看不出来么?你做的这些事你保证永远不会让其他的同学、老师知道吗?”然后孩子一下子就不说话了,紧紧地蹙着她的小眉头,很明显开始思考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她的好时机,于是赶忙接着说:“婷婷,首先爸爸知道,你想做得比别人好,你想比别人优秀,这个是好事。不过同学在一起,要比的是谁够努力,谁够踏实,谁最能接受考验,而不是比谁用的东西好,谁穿得好谁吃得好。小孩子拥有的东西很多都是爸爸妈妈给的,可是当你慢慢长大以后,总有一天要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想想,等将来爸爸妈妈老了,不能给你买好吃的东西、好看的衣服,你怎么办呢?”
崔宇:您的这种引导方法值得每位家长借鉴。
家长:孩子接着说了,她会自己努力挣钱自己买,还会给爸爸妈妈买。我紧接着跟她讲,人挣钱除了努力之外还要有实力,有实力的孩子从来不弄虚作假,不和别人攀比,只做好你自己就够了。人都想成功,想比别人好,可是光想光说是没用的,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做、去努力。
崔宇:我向来主张跟孩子讲道理,把为人处世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了,而不是强迫甚是采取暴力。要知道是人都好个面子,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与外界交流逐渐扩大,他难免就会产生一种与外界对比的心理。有的孩子希望自己样样比别人好,甚至有些孩子会“不择手段”地想要超过别人,爱攀比,好面子,于是就成了令家长头疼的事。孩子有虚荣心并不可怕,因为适度的虚荣心是激发孩子见贤思齐、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有虚荣心的孩子是有想法的孩子,他希望能够成功。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虚荣心,最好宽容一些,给他虚荣的空间,同时告诉他,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这一句话,足矣。
家长:而且我觉得要想杜绝孩子产生虚荣心,家长还要尽量少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或者拿别人作比较。家长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气人有笑人无,或是当着的面拿着孩子的优点到处炫耀,也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更不要嘲讽孩子,用一些“你看人家××,再看看你”这样的话来刺激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很容易盲目地攀比、产生虚荣心理。
崔宇:的确,孩子的很多坏毛病,都是从家长那儿听来学来的。除了您刚说的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别人,还建议家长尽早让孩子学会理财,可以和孩子共同协商,每个月需要多少零花钱,在哪些方面需要开支,详细列出来;每个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交给他,让他自己支配。如果超出预算,家长也别管他,让他自己想办法。
家长:对孩子该拒绝时还得拒绝。
崔宇:正是。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的家庭,家中的长辈都争着对孩子施爱,唯恐孩子不快乐、受委屈。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欲壑难填,不知上进。另外在拒绝的时候,家长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产生一方护、一方管的情况,使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反而助长孩子的任性、虚荣心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父母应在平时多留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敏锐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孩子由正常的虚荣心到过分地爱慕虚荣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明显的信号,例如,孩子对衣着、文具、玩具等特别挑剔,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等。这时,家长应该循循善诱,迂回地告诉他,这些东西不值得向大家炫耀,凭着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家长:我觉得正视孩子的虚荣心很重要。
崔宇:承认虚荣心的价值,用平常心来看待,如果这个人一点虚荣心都没有,人家日子多好他都不羡慕不向往,那这个人估计一辈子都没啥大出息。其实有时候,大人觉得孩子做出某些荒唐不妥的行为都是虚荣心作怪,而实际上,孩子仅仅是用孩子的方式表达他想获得某些让他有成功感、荣誉感的事物的愿望。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用错了表达方式和手段也大可理解,家长要做的,是借此加以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成功,就像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周杰伦的歌,都喜欢方文山的词,家长大可以问问他:你知道周杰伦、方文山他们在成功背后都付出了什么吗?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在成名以前的故事,比如说成龙怎么成功的,王宝强怎么成名的,马云、王石、史玉柱都是怎么成名的等,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这些今天功成名就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孩子知道得多了,也就渐渐地摆脱虚荣了。
孩子没眼力见儿——机灵是被影响出来的
家长:我家孩子特别调皮捣蛋,总是上蹿下跳,常常搞得我们心烦气躁,崔老师您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安静下来么?
崔宇:孩子多大了?
家长:7岁多了。
崔宇: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给予理解。
家长:我们家这孩子还有一个毛病,下楼的时候特别爱蹦楼梯,一个看不住他就蹦着往下走,我担心他这样会出意外,但说他他也不听,崔老师您有什么好方法能制止他吗?
崔宇: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不一定非要以大人的行为规范去约束他。
家长:孩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太会看大人脸色,没眼力见儿。
崔宇:您说的这个情况很多家庭也都存在。我经常听见有家长跟我埋怨孩子“没眼力见儿”、“不懂好赖话”,其实往道理上延伸,这些孩子往往缺乏一种观察的意识和缜密的思维,所以就显得不那么机灵乖巧。机灵的孩子思维都是非常缜密的,而缜密的思维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训练孩子的机灵劲儿,就要从小时候给予影响和引导。因为孩子在尚未形成独立的语言以前,就已经能听懂大人所说的话了。
家长:那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方法呢?
崔宇:与其说方法,不如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一种影响。作为家长要明白的是,你期待孩子有的行为,你自己就要先具备。就像和朋友在酒桌上喝酒,一般的情况都是我干了大家随意,所以整个餐桌的气氛就非常热烈,大家也吃得开心舒服。那如果要是说,你让别人干了你随意,那整个饭桌上的气氛会是什么样的呢?
家长:非得要冷场了。
崔宇: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的确有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让孩子干了他随意,所以整个教育也就有点冷场了。
家长:具体说说呢?
崔宇:具体来说,要训练、培养孩子的眼力见儿,可以从生活的小事上入手,在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知礼仪懂礼数的训练。比如第二天早上有朋友来家里做客,在头一天晚上就可以引导孩子说:“明天早上某某阿姨要来家里玩,你看见阿姨首先要怎么样?接着呢?”如果孩子能肯定地告诉你他应该怎么做,说得对的话不妨大大地鼓励他表扬他;如果孩子答不上来的话,家长可以直接告诉他:“见到阿姨要先问好,然后请阿姨进屋坐,给阿姨倒水,拿水果……”不断地给孩子强化这种行为方法,他就会渐渐地将之变成一种习惯。另外,孩子在外懂得叫人、懂得礼让,其他的家长、老师和朋友不免也要夸赞两句,如果孩子从中得到了乐趣,那么在他心里就形成了一种“我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别人就会喜欢我”的条件反射,从而使他在之后的生活中自发地做出这些正向的、积极的行为,家长自然也就不用再担心孩子没有眼力见儿了。
家长:那还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
崔宇:首先就要明辨是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的行为就予以肯定,不好的行为就加以否定,前后标准要一致。绝不能一件事情今天让孩子做,明天就严令禁止。孩子对大人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大人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某种行为的对错不是取决于客观,而是取决于大人的心情”这种错觉,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就极易出现混淆。
家长:有的家里比如说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就在旁边护着,这个也是不好的吧?
崔宇:教育孩子的时候切忌家长之间的教育方式不一致,这主要是避免看眼色行事的负面影响。如果大人之间的教养方式不一致,并且大人之间不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这种矛盾不能化解的话,就会让孩子处于夹缝中,为了更好地生存,他必然会讨好双方,看着双方的眼色行事。这样就会让孩子形成不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甚至会在心理内部形成冲突,如果这种冲突不能够解决,就会构成自我认同的危机。
家长:我还有个担心,如果孩子从小就知道看别人的脸色行事,那他长大了会不会变成一个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人呢?
崔宇:让孩子变得有眼力见儿,为的是要孩子学会知礼仪懂礼貌,而不是让孩子过早地学会察言观色,像个小变色龙,或是干脆畏首畏尾。有个3岁的孩子,家长带他出去玩,玩滑梯的时候旁边有好几个小朋友,这个孩子就不敢直接上,而是每次都要看看别的小孩的家长,生怕抢了别人的位子。3岁大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完全依照大人的眼色来判断,而这样的迟疑就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不自信,长大以后很容易胆小怕事。
孩子太爱看电视——“以毒攻毒”见奇效
家长:崔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家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一看哪个台有动画片就不眨眼地看,叫他干吗都不理。您说他总这么看,是不是不好啊?
崔宇:孩子爱看电视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他想看就让他看,像上网、看电视或者在外面玩,都属于娱乐方式,孩子天性就爱玩,那就让他去玩。家长要知道,孩子之所以爱看动画片,是因为动画片可以开发他的大脑,刺激他的想象力,所以家长不要总是过分地限制他看动画片。孩子绝对不会坐那儿看《新闻联播》,更不会看《焦点访谈》,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他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
一天到晚看电视也不健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活动、多用脑。家长可以跟孩子立个协定,例如每天晚上八点半必须睡觉,在八点半之前你要做完作业、吃完饭,当所有这些该做的都做完之后,你要是想看就去看。
家长:就算我们给他看电视的自由,可电视看多了,对他的眼睛也不好啊!
崔宇:没错,电视看多了,眼睛总盯着屏幕肯定会对视力有所损害,而且现在很多的电视内容也并不适宜儿童看。其实,如果孩子已经成了电视“瘾君子”,家长在给孩子戒瘾的时候,一定要用巧劲儿而不能用死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