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学生篇——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谈教育 (3)
崔宇:不能这么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家庭你无法选择,但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只要你定下符合实际的目标,奋力朝目标努力,就很有可能改变目前的现状。你看历史上,包括现在,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他们在成名之前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说,只要依靠你自己不断地努力、奋进,不管你之前的条件、背景怎么样,成功还是会青睐你的。
学生:有时候看见周围的朋友穿的用的都是名牌,想要什么东西家里都能给他们买,就特别羡慕他们,觉得如果我是他们该有多好啊!
崔宇:要记住,你就是你,不是别人,永远要保持本性。凡是觉得应该做或是已经着手做的事情,就不要轻言放弃。不要抱着“如果我是某某”的态度处世。千差万别、各具特色面孔的本身,就说明上帝是以多样性来塑造这个世界的,任何雷同都会使其中的一方失去存在的意义。你可以模仿别人,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独特之处,成就自己、显示自己。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别人,那么,他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看不到独立的自己,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自我,获得成功。
学生:可我还是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崔老师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做吗?
崔宇:你会发现在社交中特别有魅力的人,他首先就是很有自信的。所以你关键是要培养自信心,在别人面前勇敢地抬起头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简洁利索、吐字清晰,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直视对方,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各种类型的课堂上要坐在前面的位子上。多参加一些聚会,交一些新的朋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根本没那么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文森·皮尔说过一句话:“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原来老天想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这句话调整自己、开解他人,效果极佳。现在我就把这句话转赠给你,希望同样能在你身上发挥作用。
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只因未到“热心处”
学生:崔老师,我有个特别不好的毛病,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坚持下来,我自己知道这个习惯不好,可就是改不掉。您能帮帮我吗?
崔宇: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首先来说这是个好事。做到“坚持”二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大人做事情都很难坚持下来,孩子就更困难了。不过你也可以试一试,要是能把这个毛病了,你的进步就很大了。
学生:我也很想克服掉,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崔宇:你喜欢一件事情,对一个东西有兴趣需要多久?
学生:通常是很快的,然后就有段时间特别沉迷于这件事,但是过不了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就把它扔在脑后了。有一段时间我想学画画,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学网页设计不错……我就是一直这样,到现在什么都不会,学什么都静不下心来。
崔宇:那还是说明你对这些事没有真正的兴趣,有句话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很多人做事情没有热情,那是“只因未到热心处”。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接触多了,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热衷的事情。一旦你认定了一件事情,就要下定决心去完成它,这是需要你自己去克服的。
学生:有时候我感觉坚持不下去,也跟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崔宇:在你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设想一下,当你把这件事情完成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自己、家人或者同学、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坚持不下去了,更要集中精神,加强这种预想。凡事只要你能看到成效,它们在你面前完全可视化了,你就能集中精力向它进军了。
学生:会不会有些耽于幻想了?
崔宇:一件事你动手去做了,就不是幻想。人都是先有一个幻想、一个想法,也叫目标,然后才能有所行动,漫无目的的行动是没有任何结果的。人做事,首先就要找准目标,然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实践。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没有一颗虔诚的心,就很难有所作为。
学生:我也给自己制定过目标,可做到一半就觉得达不到这个目标,通常就放弃了。
崔宇:我们又回到了怎么样制定目标上。定目标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量力而行。你所制定的目标一定是要符合实际的,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听起来有些难把握,其实并不难。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一个晚上一般能看两节内容,那你就可以先制定一个一晚上看三节内容的目标,这对你来说,如果注意一下效率,是可能实现的。如果你要规定自己一晚上看完一章,那就是不实际的,或者你规定一晚上看一节,那就是倒退了,更没有动力。当你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可以继续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比如说除了复习完三节内容,再做一些习题之类。把目标定得切合实际,你才能真正去做、去实现。
学生:我也听同学说过目标分解法,可还是觉得难以掌握。
崔宇:目标分解,简单来说就是先有个大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还拿刚才那个例子说,你可以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说一个晚上要复习整章内容,做多少习题,然后把实现这个目标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成三节,第二个阶段完成三节加上多少道习题……让整个目标呈阶梯状不断向上迈进,这样就好完成了。
日本有个叫山本田一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先后在两届马拉松邀请赛上得了冠军。后来在他的自传里,他和所有人分享了他夺冠的秘诀:“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学生:那后来呢?
崔宇:他接着说:“比赛开始以后,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大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学生:我明白了,当把目标和计划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以后,事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崔老师:对。不过,我在这里也要和学生朋友说一下,如果你总是没有恒心做一件事情的话,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克服困难,别人对你的帮助和启发终归是有限的。
父母“为我好”就真的是为我好吗
学生:我爸爸妈妈只要一教育我,开场白或者结束语就是:“我这么拼死拼活地为你,而你却……”实际上,我觉得他们完全不用这么“拼死拼活”地为了我,我自己也可以啊。
崔宇:如果你能在你现在的基础上再完善一下自己,父母看到你努力了,他们就不会再这么唠叨你了。
学生:我们班里有个同学的爸妈做法更绝,他们一想说自己养他有多辛苦,就开始给他算账,算从他出生到现在的每一笔开销花费,然后给他看结果,希望他能感受父母给他的爱,学会感恩。结果有一次他回家就跟他妈妈说了:“我觉得我们班甜甜的爸爸妈妈更爱她,因为他们在甜甜身上花的钱,比你和爸爸在我身上花的钱多多了。”
崔宇:这就没必要了。不过你知道,家长这样“斤斤计较”,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爱孩子。而且你那个同学的说法也不一定对,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不一样,如果把父母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和花在小孩身上的钱都列出一个清单,我们就会看到,原来家里的钱大部分都花在孩子身上,父母根本就不舍得在自己的吃穿玩上面用钱。为什么?因为父母爱我们。如果真的要拿钱讲道理,就要这样对比着讲。
学生:我觉得爸爸妈妈特别不理解我,在家里也经常跟他们斗气吵架。每次吵完以后,我知道他们都特别伤心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有什么办法能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吗?
崔宇:父母有时候不理解我们,我们感到很痛苦,同样的,当我们不理解父母的时候,父母也会感到很痛苦。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就要先去理解别人,学会感恩,这才是成长。
学生:崔老师那您说说,我们怎么做才是感恩呢?
崔宇:感恩是体现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里的。比如你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当别人为你服务时,记得要说句“谢谢”;人家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双手接住;当别人帮你完成一件事时,你要点头向人家致意,对人家说一句“麻烦您了”,这些都是一种感恩习惯的渗透培养。对父母、对家人、对朋友,哪怕是对敌人,都应当学会说声感谢,没有他们的包容、照顾甚至是敌对,就没有你今天的成就。
学生:说到底还是培养一种习惯。
崔宇:品质都是从习惯慢慢养成的。
学生: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不让他上桌和他们一起吃饭,扔给他一只木碗,让他一个人在屋子的角落里吃饭。老人不小心弄洒了食物,立刻会遭到夫妻二人的一通呵斥。这一切都被四岁的小孙子看在眼里。一天晚上,老人的儿子发现孩子正在地板上刻木头,他温和地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孩子回答:“哦,我在给你和妈妈做小碗,等我长大了给你们用。”夫妻俩顿时愣了,沉默无语。那晚,儿子拉着老人的手,重新让他回到了饭桌旁。
崔宇:这个故事就是要人懂得感恩,感恩父母,让父母老有所养。等到以后你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时,也不要忘了你的父母。供老人吃、供老人穿,给予足够的物质关怀,老人病了带着去看病,这不能说是完全尽了孝道,老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平时多去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老人病了,身体不舒服,就帮忙递杯水、递片药。很多时候,感恩都是从小事上慢慢培养起来的。
老师不喜欢我怎么办——从不受欢迎的人变成受欢迎的人
学生:崔老师,我们班主任处理事情特别不公平,我想把他的事情告诉年级主任,可又担心让这个老师知道,会伺机报复我。
崔宇:老师处理什么事情不公平了?
学生:前些日子期中考试,旁边桌的同学给我扔了个纸条,被老师看见了,其实那纸条我根本连打开都没打开,可老师还是直接取消了我的考试资格。我跟他说,他根本就不听,太不公平了。
崔宇:你是怎么跟老师说的呢?
学生:就跟他说我没拿纸条,其实他肯定是看见了,我觉得他是故意针对我。
崔宇:为什么你觉得老师故意针对你呢?
学生:因为我有一次在上他的课时看别的书,让他抓到了,从那以后他就对我有偏见,还把我往后调了好几排。我觉得他明显是在针对我,变相处罚我。
崔宇:当时有没有别的同学看见你没有拿那张纸条呢?
学生:没有,大家都在低着头写试卷,谁都没注意。
崔宇:这件事情可能是老师判断错误了,你应该体谅老师。
学生:那就任由他这么针对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