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1005200000013

第13章 学生篇—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谈教育 (2)

第二篇学生篇——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谈教育 (2)

崔宇:其实你爸爸妈妈给你报班,是想让你全面发展,想让你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技能,你首先应该体谅和理解他们的苦心,而不是一味对抗和埋怨。

学生:我能理解,可他们也要理解我啊。

崔宇:你说你跟你妈妈提过你不喜欢这么多兴趣班,你是怎么说的?

学生:就直接跟她说我不想上了。

崔宇:那可不行。下次你找个爸爸妈妈没事的时间,主动去找他们,跟他们讲说你想跟他们好好聊聊这个问题,然后跟他们说清楚你现在的情况,你喜欢什么、想发展什么兴趣,不喜欢什么。然后告诉他们,你了解他们的苦心和用意,你也知道他们这么做完全是考虑你的将来,再诚恳地请求他们允许你自己做出选择。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会理解你并尊重你的。

关于转校和报考专业——如何说父母才肯听

学生:我有好多同学上学到一半的时候就转校了,都是爸爸妈妈给安排的,好像爸爸妈妈都喜欢让我们读名校,可是上好学校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其实很多转了校的同学都很怀念和我们在一起的生活。崔老师,怎么才能不让父母给我们转校呢?

崔宇:现在的“择校热”的兴起,就是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的结果。其实择校也不是一无是处,好的学校有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与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人很容易就变得认真起来。但择校要量力而行,因为择校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或者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那样就不好了。

如果父母硬是要给你选择一所好的学校,你可以和父母坦白一下自己的想法,并且承诺在现在的学校里能够成绩上升。军令状都立下了,家长自然不会再为难你的。

学生:除了择校以外,很多爸爸妈妈还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紧随形势,所以在临考前总是很辛苦地收集资料,看看到底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偏冷。一般来说,家长都偏向让我们报读热门专业,可我知道很多人其实对这些热门并不感兴趣,而是有自己想学的专业。那您觉得到底有没有必要选择那些热门专业呢?我们自己的选择是不理智的吗?

崔宇:社会没有永远的热门。只要是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领域,都有成为热门的可能,关键是看你能否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很多大学生老想着跳槽,今天试一下这个,明天试一下那个,哪个都成不了他的“热门”。只有当一个公司陪伴他走过三年以上的时候,他才能看到里面的学问。企业家有一种特性叫偏执,不让他干他非干,只有做到了这个程度,才是真正有德行。物以稀为贵,无论什么行业,当你做人成功,就做什么都成功,再热的行业都得人去做。我想借用比尔·盖茨给青年人的两个建议回答你,第一,不遗余力地投资你的大脑,就是保证终身学习;第二,把喜欢的事情做成事业。许多家长问这个问题功利性比较强,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的幸福指数。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会显现出来,家长只能做孩子的参谋者而不能做决策者。

不想读书了,打工更有意思——其实读书最有意思

学生:我上的学校很一般,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读书的前途,所以想早点出来打工。我有些同学现在混得都很好,我出来肯定比他们强。

崔宇:好的学校和好的学习是两回事。一般的情况下,一个好的球员在哪儿都能得冠军,就像把乔丹放在哪个球场都是冠军。这与球场关系不大,与球员关系很大。你的那些出来打工的同学的具体情况或者难处我们都不知道,但不能看到表面上的好就觉得好。多受教育肯定对人是有好处的,打工固然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却也浪费了我们最佳的学习时机。你问问工作了的人就会知道,其实有很多人是想回去读书的,因为他们在工作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有那么多东西都不懂。

另外我想对你说,一个人在这里不行,那么换了另一个地方也可能不行。这不是场合的问题,而是个人能力的问题。那些混得很好的同学,你如果让他回来读书,他也能学得不错的。

你不要看到现在有很多富翁当年书没有念完就去打工了,像他们那样的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学习、积累然后成功的。而且,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经过奋斗才取得辉煌的成就,你可以去读读名人的传记,他们的人生履历中肯定少不了奋斗这一节。

为什么很难感觉到幸福——原来你非不快乐

学生:人们说我们这一代赶上好时候了,是最幸福的一代,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总有种不安全感。

崔宇: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幸福都是用物质生活来衡量的。现在的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人性的关爱成分少了,人情淡薄了。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学生都把时间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除了考试,别的都不会,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考试专业户”,文凭拿了一大把,却没有工作能力。你们的不安全感来自你受的教育没有根。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术”的教育太多了,道的教育太少了,一种没有根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有安全感?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丢了,一味地学西方,舍本求末啊!回去背背《弟子规》,看看你们现在跟咱们祖宗留下的精神瑰宝有多大差距,几千年留下的东西到现在说扔就扔了,是不是太可惜了?有人总是说工作难找,但是你们也应该看到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啊,这个矛盾的根源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教育缺失。

学生: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生怪胎,我父母朋友对我都还挺好的,可我有时候还是觉得生活没意思,有时会被自己的这种想法吓一跳。

崔宇: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和你的情况不同,我是因为家庭当时太困难了。你有这种想法不是什么“怪胎”,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会思考活着的意义,如果现在什么事情都顺风顺水,或者什么事情都不如意,就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但是当你有了目标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好一些。

比如说你想要看到泰山顶上的日出,并且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么你就会想象自己登山的辛苦和征服之后的喜悦。有了目标的生活,才会有意义。

如果你真的想要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就要先给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定位。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人带来多大的幸福感等,这些都是需要你付出的,也是需要你奋斗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生活中了。

有了目标,再加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立刻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人生总有感到困惑的时候,多和父母、老师交流,毕竟他们都是从你这个年龄段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的,相信他们或多或少会给你一些有益的指导,封闭自己就等于闭门造车。试着打开心门,走出内心的世界,你会发现,其实生活还是充满乐趣的。

至少,我当年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教师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才看到了希望,摆脱了那种生活没有意义的感觉。不管怎么说,现在的你其实是很幸福的。

如果我能有个有钱的爸妈——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学生:崔老师,其实我还算是个漂亮的女孩儿,周围的人也都这么觉得,他们对我的评价也都是好得多,他们说我漂亮、优秀,可是我自己总是很自卑。我的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我总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别人再怎么夸我,我还是觉得做人很累。崔老师,我是不是有病了?

崔宇:其实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所不同,小孩子之间多少都是会有攀比的心态的。长期看着别人家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自己的好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的拿不出手,失去了自信。但是你要知道,家庭条件不好并不能成为捆住你的绳索,相反,你应该更努力发展你自己的优点。

学生:是啊,我一直要求自己什么都做到最好,但是家庭条件不是我能改变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不孝,怎么会嫌弃父母,但看到他们在家里那种没有文化、什么也不懂的样子,我就觉得自己很委屈……

崔宇:好,那我问你,你们班上你最佩服的人是谁?你想想。

学生:是刘珊珊。

崔宇:你为什么佩服她?

学生:因为她有很多朋友,不管学习成绩好的坏的,都愿意和她成为朋友。而且她自己的成绩很稳定,总是在前三名,也从不耽误自己和同学一起玩的时间。她性格很好,不招人讨厌,我们班上的男生女生都喜欢她,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她。

崔宇:刘珊珊家里是最有钱的吗?

学生:那倒不是……

崔宇:你看,你评价他人的时候并不看重别人的家庭情况,同样别人看待你的时候,也是看重你平时的为人和言行,至于你的家人怎么样,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很在意,至少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让你矮人一等。万一有人因为你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而嘲笑你,那么你也可以不理这样的人,因为这种人没有水平。

你知道美国总统林肯吧,有一次在国会上还有人取笑他的父亲不过是一个鞋匠,他是鞋匠的儿子。林肯一点也没有愤怒,他承认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做过鞋匠,而且很骄傲自己有一位勤劳而朴实的父亲。正是这样一种胸怀和气度,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学生:看来是我自己的心眼儿太小了。

崔宇:其实这并不怪你。现在我给你讲了这些道理,你就明白了,之前只是没有人帮你解答,并不是你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启发下成长的。

其实,如果我们多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就会变得满足一些。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有个16岁的男孩偷窃毁坏他人财物,连续作案十几起,小小年纪就成为公安局、劳教所的常客,屡教不改。有一次偷盗时被主人发现,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旁边桌上的水果刀向对方连刺数刀,导致对方当场死亡,男孩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受审的时候,这个男孩说,从小他的家庭环境就不好,家里很穷,上小学的时候常常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久而久之,他开始憎恨那些家里有钱的同学,看他们就不顺眼,就想把他们的东西偷过来。有些他觉得没什么用的,他也要把那些东西弄坏了,他自己没有的,也见不得别人拥有。你看他的行为,不仅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反而带来了更多的不幸。这其实是一个看事情的角度的问题。

学生:我有的人家都有,可是人家有的我就没有,我总是觉得自己经受的磨难要比其他同学多很多。

崔宇:经历磨难是好事啊。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比别人提早遭受磨难,不断经历挫折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人都是在挫折中慢慢成长。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一些挫折,长大以后才会有所成就。人不怕年轻的时候吃苦受穷,就怕35岁之前什么都有了,物质丰富就会导致精神成长不良,将来就可能会往下坡走。所以你要把提前到来的磨难当成一个激励自己的机会,就不会再惧怕磨难了。

学生:如果我能生在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