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9945200000009

第9章 文学艺术(3)

《羊脂球》

莫泊桑年轻时总是不停手地工作。他写诗歌,写剧本,还写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可是.这些东西到了老师福楼拜的手里,几乎全部都通不过。福楼拜劝他不要发表。青年莫泊桑毫不气馁,写呀,写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写出的稿子快有一人高了。

1880年,莫泊桑已经30岁了。那一年,他参加了一次文艺座谈会,在会上讲了一个故事。散会后,他把这个事写成笔记小说,名字叫《羊脂球》。他把这篇文章送给了福楼拜。这一同,老师一反常态,欣喜若狂,他向青年人道贺说:“你的文章成熟了,可以见见世面了!”文章不久就刊登出来,顿时震动了文坛,人们争相传诵青年人的大名:莫泊桑。

《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欧那尼》一剧上演,惹起了一场风波。在这以后半个月光景,房东太太把他一家赶出了大门,他们只得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新家还没有安顿下来,书商就找上门来,向雨果要新写的小说。原来雨果已经跟这个书商汀了合同,为他写《巴黎圣母院》。可是.雨果这时候正全神贯注搞剧本,虽然小说已经在酝酿着,却还没有动手写呢!合同已经到期了,怎么办呢?雨果答应在五个月之内写出来。他在书房里用绳子把四块木板扎在一起,做成书架,摆好资料,准备着手写作。可是7月27日,突然爆发了群众性的武装起义。巴黎的工人、学生、店员走上街头,构筑工事,和查理十世的保皇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占领了王宫,把查理十世赶到国外,这就是有名的“七月革命”。

雨果兴奋地对待这次人民起义,他把由事变激发起来的思想火花,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并且写出了热情的诗歌,欢呼人民的胜利。

从《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里,人们可以看到教会的虚伪和残暴,看到封建王朝的昏庸和腐朽,而只有下层社会的人民才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一部被誉为“社会的史诗”的文学名著。1801年,农民埃尔·莫因生活所迫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处五年苦役。出狱后,蹲过监狱的黄色身份证又使他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在就业中屡遭拒绝。这一事件引起了法国作家雨果的极大的注意。1818年,他计划以此为题材写一部长篇小说。当时他已从保王党立场转到了共和主义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巾处于无权状态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一直是他十分关注的题材。于是他构思了《悲惨世界》的情节轮廓。

《红与黑》

《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深受世界读者的欢迎。作者司汤达于1827年在一份“司法公报”上看到一件情杀案新闻:铁匠的儿子裴尔特天资聪明,仪表堂堂,布兰格牧师一心想使这个才华出众但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人出人头地,便帮他走进了学校,后又推荐他做了富人米舒的家庭教师。米舒的太太对裴尔特体贴人微,经常和他促膝交谈,十分投机,谁知两人竞在接触中产生了火热的爱情。由于女仆告密,裴尔特只好离开米舒家。后来,布兰格牧师又介绍裴尔特到一个名叫德·考尔松的贵族家里当秘书,考尔松小姐又钟情于他。原来的情妇米舒太太出于嫉妒,给德·考尔松写了一封信揭发此事,裴尔特再次被解雇。

裴尔特在绝望中产生了报复之心。一次,趁米舒太太在教堂做弥撒,裴尔特向她开了两枪。法庭以预谋杀人罪判他死刑。

司汤达此时正在写一部题为《于连》的小说。在这件新闻的启发下,他把原创作中主人公于连的命运和裴尔特的命运联在一起,并把保皇党反人民的阴谋事件当作故事核心,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来展示查理十世统治下法国社会的深刻矛盾,描绘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写成了《红与黑》这部世界名著。

《浮士德》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伟大的史诗之一。

它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中世纪有个叫浮土德的人,通星相,会魔术,懂医道,漫游四方。1509年,浮士德取得了海德堡大学神学学士学位,后被任命在克罗伊茨纳赫一所学校当教师。

他给学生讲荷马时,能呼唤史诗中的人物在课堂里出现,因而触犯了教堂,被视为“不务正业”而遭解雇。

后来,他就以卜卦算命、施行巫术为生。浮士德晚年十分贫困,曾因化学实验引起爆炸而两次受到法庭传讯。约1540年,浮士德死于一次实验引起的爆炸事故。1587年,法兰克福出版了一本叫《法力无边的浮士德博士》的通俗读物,作者把浮士德描写成用灵魂换取快乐的享乐主义者。

1589—1592年,英国戏剧家克利斯朵夫·马洛写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刷》,把浮士德描写成不信上帝、追求知识、热爱真理、用人力征服自然的人道主义学者的形象。此后,以浮土德为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

歌德对浮士德的故事很感兴趣,他把自己多年社会生活的体验,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都熔化进浮士德这个形象中,用了近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名著。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对青年读者影响极深的文学名著,此书源于作者亲历:歌德于1772年在法兰克福当律师,为了去德国最高法院实习,他来到威茨拉尔市。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夏绿蒂小姐,此后他们常见面,不觉萌生了爱情。他为她的姿容所倾倒,向她表达了爱情。但他不知道,她早与自己的好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她温厚善良,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遗弃未婚夫。歌德不愿妨碍朋友的幸福,痛苦万状。

他一度因悲观而产生自杀的念头,但最终他理智地处理了这一问题,离开威茨拉尔回到家乡。

不久,他得知夏绿蒂结婚的消息。

两个月后,他又听到在威茨拉尔的另一个朋友叶尔查林爱上一个有夫之妇,受到她丈夫的侮辱和舆论的指责而自杀的消息。不愉快的事件接踵而至,再加上当时的时代烦恼激发了歌德的创作灵感,便将自己的经历与叶尔查林的遭遇结合起来,写成此书。

《神曲》

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资本主义最初的一位诗人但丁,是以他的《神曲》而出名的。由于他早年的精神爱人贝亚德丽丝不幸早死,但丁无限哀痛,决定写《神曲》这部作品来追念她。

但丁是佛罗伦萨新兴市民阶级的代表,于1300年成为当地行政官之一。佛罗伦萨有归尔夫党和吉卜林党,他支持和赞助的归尔夫党,又分成白党和黑党,但丁属于白党。由于黑觉得势,但丁遭到放逐。从此他别妻离子,流落异乡,生活十分艰辛。但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神曲》的。

20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把自己最痛恨的那些人都写入《神曲》的《地狱篇》里,如投机分子、阿谀逢迎者、贪赃枉法者、搬弄是非者、挑拨离间者、叛党卖国者,都在地狱里受到极刑。

他认为:佛罗伦萨的政局之所以混乱,完全是由于法王和教皇的干涉,所以在《地狱篇》里,他以野心的狮子比喻法王,以贪婪的豺狼比喻教皇。他把这些人倒栽在地狱石壁的窟窿里,身子埋在下面,脚和小腿露在外面,腿脚着火,剧烈地抖动。

《神曲》从一部爱情诗变成一部政治诗,是但丁20年放逐生活所带来的结果。

《鲁滨逊漂流记》

年近六旬的英国作家笛福,精力还十分旺盛。一天,他偶然在《英国人》杂志上读到一篇特写,叙述一个苏格兰水手,名叫亚历山大·塞尔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置在荒岛上。他在那里完全与人世隔绝,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个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社会上很大兴趣。笛福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不禁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于是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孑作起来。写作时,他并没有拘泥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罗织了进去,因此,在情节结构上,在人物性格上,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故事中的亚历山大·塞尔克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塞尔克在岛上最初的八个月,心情忧郁,恐惧,甚至想自杀。在饿得不能忍耐时,他才开枪杀死一只山羊。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当火药用完后,他就追捕山羊。到航海家发现他时,他已是一个赤着脚,比狗还跑得快的野人了。不过小说中的鲁滨逊却不是这样。

《复活》

《复活》是一部深刻揭露和批判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文学名著。

《复活》源于一个诉讼案件。作者托尔斯泰的朋友阿纳托里·费道罗维奇·科尼是一个地方法院的检查官。

1877年,科尼给他讲了一个诉讼案件:一个青年人准备同女犯人罗扎丽娅结婚。罗扎丽娅的父亲是贵族的佃户。父亲死后,女主人收留她当佣人,她在16岁那年被女主人的亲戚诱奸,有了身孕后遭遗弃,后又被女主人赶出家门,被迫沦为妓女。她因偷了嫖客100卢布被判了罪。在法庭上,受害的罗扎丽娅站在被告席上,而诱奸她的那个出身贵族的年轻人,却坐在陪审员的安乐椅里,这个年青人良心发现,坚持要同女犯人结婚,女犯人也表示同意,后因她得了伤寒而死去,婚礼未能举行。

这个案件深深打动了托尔斯泰,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托尔斯泰把农民当做主体,并把重心从聂赫留朵夫(原型即案件中那个贵族青年)身上转移到玛丝洛娃(原型即罗扎丽娅)身上,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对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0年的秋天,双目失明、两腿瘫痪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早晨,妻子拉亚去工厂上班前,尼古拉让她把一切写作的用具给自己准备好,在外面把门锁上。拉亚预先替他在带漏孔格的纸夹里装好25页或30页的白纸,扎得牢牢的,把削好的铅笔和这个纸夹都放到尼古拉的稍稍垫起来的膝盖上。这样,他便身体不动地沿着孔格写下去,他头一动不动,铅笔不离开纸格,因为这样才不会将一行字写到另一行上去。就这样,一直写完一页,然后用右手把它从纸夹里抽出来,这页纸就滑到地上了。

第二天早起,拉亚走过来把地上的稿子拾起来。尼古拉终于忍着病痛,坚持完成了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著。

1932年5月,小说在《青年近卫军》杂志发表。后来,出版社在出这部书时,劝说作者更改书名为《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书名绝不能改,我同这个名称血肉相连。对我来说,它好比指路灯塔。它不仅是描写共青团员保尔·柯察金的生平事迹,而且是阐明人怎样锻炼成为共产党员的小说。贵族可以是天生的,但共产党员决不能是天生的。这就是这本小说所要阐明的主题。让这本书保留原名吧!”

《老人与海》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自幼热爱大海,喜欢捕鱼。旅居古巴期间,他经常驾驶快艇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有一次,他和大副弗翁蒂斯游弋在比那尔德里奥时,看见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正在捕捞一条大马林鱼。马林鱼拼命挣脱,老人和孩子已累得精疲力竭,渐渐不支,眼看鱼就要溜走了。

这时,海明威上前想助一臂之力,不料老人很逞强,不但一口拒绝,还出言不逊,讽刺了海明威一通。海明威非常尴尬,只得袖手旁观。离去前,他吩咐弗翁蒂斯将一些食品留下,供老人和孩子充饥,自己则在一旁掏出笔记本,记下所见所闻,为日后创作积累素材。

果然,这个倔强老人的形象触发了海明威的灵感,他终于以老人为模特儿,加上自己的捕鱼经历和想象,写出了世界著名小说《老人与海》。

《教父》

《教父》是美籍意大利作家马里奥·普佐写的小说,出版于1969年3月,曾一连67周高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栏榜上.被认为是美国当年第一号畅销书。

该书作者马里奥·普佐在《教父》之前,并不是什么知名作家,他自己就说过:“我一共写了三部小说,《教父》是其中最差的一部。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赚钱。”

黑手党足美国无恶不作的黑社会组织,专门干包娟、包赌、绑票、暗杀之类的勾当,与三K党一样,是美国大资产阶级的“非法工具”。《教父》便是描写黑手党柯尔良“家族”的“教父”唐·维陀·柯尔良是如何“成家立业”的,他的儿子又如何在家族的倾轧中“中兴”的。

据说此书出来后,普佐到餐室吃饭,黑手党党徒立即送上一瓶瓶香槟。普佐过去曾欠下一笔可观的赌债,黑手党党徒也把它一笔勾销了。

好莱坞要把它拍成电影,是在一个“真正的教父”的大力支持与监护下进行的。普佐果然赚到了大钱。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形成于公元8—16世纪,它的蓝本是古波斯语《一千零一个故事》。这本书叙述古代有一个阿拉伯国王,由于他怀疑王后与人行为不轨,气愤地把妻子杀死了。此后,他每天要一个妻子,第二天清晨就把她处死。许多民间的少女惨遭杀害,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这时,有个宰相的女儿为了拯救更多的女人的生命,自告奋勇地嫁给了国王。她聪慧、机智,入宫后,每天晚上给国王讲一个动听的故事。为了引起国王的兴趣,她每讲到精彩的地方便故意停下来,不久,天色已亮。国王还想听下去,就只好让她到晚上继续讲。如此夜复一夜,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