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9945200000008

第8章 文学艺术(2)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庄周也以“道”为宇宙的根本,认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和依据。他提出万物一体的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气之化,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却又同是气聚所成,同为一体。从此出发,他认为大小、寿夭、生死、是非……的差别都是相对的,从万物一体的观点来看,这一切区别都失去了意义。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描述那时的社会“福轻于羽,祸重于地”,“仅免于刑”。所以他厌恶世俗生活,追求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自由;他理想中的圣人、真人,是吸风饮露、游于天地之正气,不受任何羁绊,无所依赖于旁人,逍遥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不为任何是非、好恶、喜怒、哀乐“内伤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自由发展的境界;对于一些孜孜于世俗名利的人,他讥之为麻雀与蝉,不识鲲鹏的广阔天地和宏大志愿;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转换,纯属自然,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甚至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为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他提出“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万物一体的思想,是对世界认识的一个进步;只靠辩论,依据主观标准无法判断是非的思想和世界无限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尽知世界的思想,提出了认识领域的两个根本问题。虽然他还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还有片面性,甚至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提出的问题却是深刻的。庄子的人生哲学,虽偏于消极,对于人们身处乱世和逆境困境时消解烦恼,求心理平衡,也不失其意义和作用,可以作为积极有为的人生观的补充。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本为韩国贵族,他和李斯都师从荀子。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都置若罔闻。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赢政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嫉贤妒能的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

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臣下的权谋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固君主的集权地位。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重要史料,因此,它也被人称作正史。

《二十四史》这个名称,有一个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最初,在晋朝时叫作四史,只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种。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因此,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又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因此,加上原来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

后来,又把宋朝人写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算进去,统称二十四史。从清朝到现在,人们通常都习用二十四史这个名称。但后来也有叫二十五史的,因为在1912年,《新元史》编成,就又把它也算进去了。

二、书名由来

《金瓶梅》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发展而成,将原来的三回扩至一百回。全书主要描写了市井恶棍西门庆设计毒死武大后,娶了潘金莲。后又骗了李瓶儿,收了春梅。这部书便以3位女子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书名《金瓶梅》。《金瓶梅》的作者署名是兰陵笑笑生,据初步考证真名为贾三近。

《红楼梦》

曹雪芹并没有把他的小说称为《红楼梦》,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又题《金陵十二钗》(今本《红楼梦》第一回),在早期流传的抄本中,这本书都题为《石头记》。

最早提起《红楼梦》这个名称的是在脂砚斋甲戌抄本《石头记》的“凡例”中,脂砚斋依据书里“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日:“红楼梦十二支”。认为“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这以后曹雪芹逝世约两三年(乾隆三十三年)永忠在《延芬室集》中讲:“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悼雪芹”一番话,另有明义在所著《绿烟锁窗集》也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

至乾隆甲辰(公元1784年)菊月梦觉主人序本,就直截了当的用《红楼梦》作书名了。这是程伟元、高鹗刻书以前的情况。裕瑞《枣窗闲笔》谓“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所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日《红楼梦》”。根据这个说法则书称《红楼梦》,始于脂砚斋。如果今见传甲戌抄本的“凡例”出于脂砚斋之手,则裕瑞的话,或者可信。

《海瑞罢官》

从1961年起,吴晗在报刊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有关历史剧的文章,提出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史学界和戏剧界的热烈争论。

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看到吴晗的文章,十分佩服作者知识之渊博、观点之深刻,就上门请吴晗写一出明代清官海瑞的戏。这可是一个难题,因为吴晗在北京读大学时,一次也没看过京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对京剧“是个地道的外行”,写京剧剧本“是破天荒第一遭的事,没个底”。但盛情难却,吴晗也就知难而上,动起笔来。

写作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剧本从草稿到定稿,先后改了七次,历时一年多。剧本终于写成了,定名为《海瑞》。因为这个戏只写了海瑞生平的一部分,有人提出《海瑞》这个剧名欠妥。吴晗的老朋友,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听到这个合理的意见,就拿起笔来在“海瑞”后面加了“罢官”两个字。

吴晗一看,连声称赞说:“加得对,加得好!”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他是怎么想起要写这么一个人物的呢?

一次,一位朋友讲了北平有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穷愁潦倒;又说到另一车夫,被军队抓去,不想因祸得福,他乘军队开拔动乱之际,偷回三匹骆驼。朋友的随便几句闲谈,竟触动了作家的灵感,使他开始了这部名著的创作。当然,作品的成功,主要还是由于作者对当时北平的车行和车夫的生活十分熟悉。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驰名中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蒲松龄,少年时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大半生都在自己家乡附近教书,使他有机会了解人民的疾苦,从而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极为不满。

蒲松龄20岁时,决心写一部“孤愤之书”,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挞伐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他选择了离住所很近的柳泉(因泉旁有一株大柳而得名)作为采风基地,这里地处岔路口,是南北东西往来旅者的必经之路。蒲松龄每于教书之暇,就来到柳泉的大柳树下,铺下席子,邀途经这里的旅客坐下饮茶,请他们讲述各地奇闻异见,并一一用心记下。

30年间,蒲松龄去柳泉采风从未间断。每天晚上,他都将白天听来的东西整理加工成文,到他50岁时,《聊斋志异》终于问世。何以称《聊斋志异》?原来,蒲松龄写作的书房叫“聊斋”,“志异”即记载奇闻异见,故他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聊斋志异》。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名著。源于如下史实: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庸僧”),为了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僧离开长安(今西安)西行,经兰州,到凉州(今甘肃武威),然后西奔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进入了400公里荒漠。他曾迷失方向,渴昏倒地,在被夜半凉风吹醒后,找到水源,又继续前行。他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10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李世民还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3月初,他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10余万字的《大唐西域记》。

书中介绍了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料等等。后门徒慧立、彦琮编撰《大唐大慈恩志三藏法师传》,为神化唐僧,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明小说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写成《西游记》。

《水浒》

《水浒》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源于《大宋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故事。

作者施耐庵(明朝人)年轻时酷爱读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对书中“晁盖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等故事颇感兴趣。他还经常去书场听有关《花和尚》等的说唱,非常敬佩那些“仗义英雄”。一日,他路过书铺,看到一本讲梁山泊宋江等英雄故事的书《张叔夜擒贼》,当即买下,并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揉合,写一部《江湖豪侠传》。施耐庵专心著书,后半生心血全都倾注于书稿上。书成后.施耐庵解释:水浒即水边,含有“在野”之意,《诗经》上有“古公亶夫.朝来走马,卒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句子,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

《窦娥冤》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大仲马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曾带着拿破仑的侄子到地中海旅行,在参观完当年幽禁拿破仑的爱尔巴岛后,他向水手打听附近是否有可供打猎的小岛。水手告诉他,远处有一个叫基督山的孤岛上有野山羊,但这个岛禁止前往。

“基督山!”大仲马连声重复说:“这个名字太美妙了,今天不能到那个岛上去,但我一定要用这个岛名写一本小说,来纪念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几年后,大仲马在构思小说中的主人公邓蒂斯出狱后所用的名字时,突然想起当年的夙愿,兴奋地大叫起来:“有了名字了,基督山,就叫基督山伯爵!”《茶花女》

世界名著《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与富家公子阿尔芒的恋爱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金融贵族的腐化堕落和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表达了作者小仲马对被污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而这部名著所叙述的故事,正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当然是根据典型化的原则,作过艺术加工的。

小仲马曾与一个名叫甫丽赛丝的姑娘热恋,两人情投意合,缠绵缱绻。

甫丽赛丝从小丧失双亲,孤苦无依,十四五岁时作洗衣工,因为被一个公爵看中,进入了上层社会。后来有一个年老的公爵遇到了她,见她的品貌和自己心爱的亡女极其相似,为了寄托思情,就认她为干女儿。1884年,甫丽赛丝结识了小仲马,两人情爱极笃。《茶花女》表现阿尔芒与茶花女的爱情生活,大都是小仲马自己经历的痛苦回忆,所以作品感人至深。

小仲马与甫丽赛丝的恋爱最后成了一出悲剧。这是因为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认为儿子与妓女结婚,会断送前程,百般阻挠,设法把儿子遣往西班牙;而孑然一身的甫丽赛丝却因此忧伤过度,终因肺病复发而死。小仲马怀念死去的情侣,为了纪念她和自己的纯洁的爱情,写成了《茶花女》这部以情动人的杰作。其社会意义,是远远超过大仲马那名噪海内外的《基督山伯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