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9935100000008

第8章 齐家篇(1)

孝道

国之本乃家,家之本乃孝。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德,是数千年来,最伟大的立国精神,也是健全家庭组织的基本要素,更是人格完整的奠基石。古往今来,古圣先贤的孝行故事,感动天地,震撼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力行忠孝。纵观当世,孝道颠倒,人伦荒废,故重新提倡孝道,唤醒世人之本性,使家家幸福、社会安宁、国家和谐、世界大同。

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有深意的,“孝”字的上半部分是半个“老”字,下半部分是儿子的“子”。儿子背着老子,意思是说:养儿防老或传宗接代,事实上只完成了一半,只是接代没有传宗,家风没有传承下去。因此,上一代有传承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下一代有继承和赡养父母的义务。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意思是:父亲生了我,母亲哺育我。父母细心地照看我,慈爱地拥抱着我,时刻保护着我,辛劳地培养我。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样广大无边,我们一生也报答不完。

母亲怀胎之时,十分小心地保护着胎儿,往往是热的不敢吃,冷的不敢碰,睡觉不敢翻身,走路小心翼翼,甚至病了也不敢吃药,生怕药物对孩子产生不良后果,直至临产前都是那样呵护备至。

临产的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叫人无法忍受,遇到顺产还好,若是难产则会有生命危险,但母亲为了保全孩子,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古人将生产比喻为过鬼门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当孩子顺顺利利地被生下来,母亲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早已经忘记了刚才的痛苦,这是爱的力量啊!

是母亲甘甜的乳汁将我们养大,按照每天吸取一公斤计算,哺乳三年至少也要喝一千多公斤,可这些乳汁都是用母亲的血化成的,母亲把自己最精华的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是何等的伟大啊!

孩子上学了,父母也不闲着,不论刮风下雨,总是可以在学校门前见到父母的身影,他们透过校门的栏杆,朝里张望,盼着孩子平安地出来。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一时一刻也不曾停止过。

父母的劬劳养育之恩,令人终身难忘。有一位母亲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冬天的早上在凄凄寒风中扫马路,穿着单薄的衣服,手脚都冻僵了;炎炎夏日,在腐臭的垃圾堆中捡破烂,忍受着高温与路人的奚落。她省吃俭用,长年累月下来,身体累垮了,浑身是病,受尽了磨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孩子顺利毕业。

当孩子遇到困难甚至是生命危险之时,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就是母亲。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的赵金艳被医院确诊为肾衰竭,等待肾源进行移植是她唯一生存的希望。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死神一步步逼近,用以维持赵金艳生命的透析从每周一次缩短到每天一次。“不能再等了,把我的肾给闺女!”从丰润老家赶来的老母亲刘桂荣此言一出,一家人全都呆住了。年已63岁的老母亲无暇顾及自己的安危,只想着能让女儿好好地活下去,哪怕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后来,手术成功了,母亲又给了女儿第二次生命。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不可战胜的,有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一位身背女婴的年轻妈妈不小心从一栋正在施工的大楼二层摔下,当场头骨开裂死去,而她背篼里不满10个月大的女儿却安然无恙。法医确认,这位不幸的妈妈正是为了救背上的女儿,努力使自己头部先着地,才造成头骨摔裂身亡的。而这时女儿还在妈妈的背上熟睡着,根本不知道妈妈已经离开了自己。

母亲一生为了孩子,牺牲奉献,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许我们是身体不健全的孩子,但母亲决不会放弃我们。

如果我们的腿有了问题,母亲就是我们的拐杖;如果我们眼睛有了问题,母亲就是我们的眼睛;也许我们只能终生躺在床上,母亲就像照顾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无怨无悔。

《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给弟子讲述父恩母爱的伟大时说:“我们左肩挑着父亲,右肩挑着母亲,绕着须弥山走啊走啊,走得皮开肉绽,走得血流成河,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德啊!”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圣人告诉我们父母的恩德太高、太大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顺对我们恩重如山的双亲!

《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还知跪乳恩,连动物也有此天性,更何况身为万物之灵首的人类呢?

古时有个屠夫,有一次他被请去邻村宰牛,去了之后发现有头小牛跪在老牛的脚下,那人没多想就放下刀具,进去烧开水。可当他出来想要找刀具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发现老牛眼里含着泪水,小牛卧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并且怯生生地望着他。他觉得奇怪就走上前去将小牛拖开,发现刀具正在下面。原来小牛知道要杀母亲,就把刀具藏在自己身下。这个屠夫看到了这一幕情景深受感动,从此放下屠刀,另谋善业去了。

动物与人类一样具备这样的天性,这是极其自然的,就像太阳东升西坠一样的自然。难道是为了荣华富贵才孝顺父母吗?难道是怕舆论指责我们不孝才去孝顺父母吗?难道是为了登报、上电视吗?这里面容不得半点虚伪。原本养育子女、孝顺父母是一件天生自然、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某些国家,却需要签订“父母子女契约”:子女在未成年之前,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父母年老时,子女同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多么的荒唐而又可悲的契约啊!

从常理来看,如果朋友帮我们一个忙,我们都会很感谢他,时刻想着怎样回报他,甚至报答得更多一些。那么我们的母亲为我们洗了不知多少件衣服,做了不知多少顿饭,有没有想过要如何报答啊?

人只有一个亲生爸爸、妈妈。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有一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当父母已经年迈,可以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一旦父母去世了,我们想要报答恐怕也没有机会了。妈妈一旦离开我们,还有谁来疼我们,谁来牵挂我们?

汤姆已过不惑之年了,可是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父亲,仍然是悔恨万分。当年在他快要大学毕业之时,父亲曾经答应要送辆新车给他,作为他毕业的礼物。毕业前夕他的父亲不厌其烦地带他跑了许多车行,终于选到了他的最爱。毕业那天他怀揣着证书奔跑着回家,眼前不断浮现出那辆崭新的汽车,他想到马上就可以驾着它出游而兴奋不已。可是,当他踏人家门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他心中期望的那辆车,心中掠过一丝失望。这时,父亲捧出了一本《圣经》对他说:“儿子啊!祝贺你毕业!”他彻底失望了,他伤心、怨恨,自己所敬爱的父亲却是这样不守信用,他转身跑出了家门,而这一走就是三十年。

在父亲的葬礼上,这个儿子终于回家了。在收拾自己旧物的时候,他又见到了父亲当年送他的那本《圣经》,这一次他轻轻地翻阅着,似乎在缅怀着父亲。忽然他看到内页中有父亲的笔记:“给我心爱的儿子汤姆。愿你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当他再翻开下一页,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发黄的支票。那票额正是他当初看中的那部车子的全款,而那日期正是他大学毕业的日期。此时,汤姆的惊讶是难以用文字形容的,他的悔意,也是无法用任何行为来减轻的。年轻时的莽撞,竟然使他失去了一生最宝贵的父子亲情!

只为一时失望的愤怒,竟然残忍地辜负了始终深爱他的父亲。

古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不要让自己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从身教的意义来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有一个公益广告的情景让人记忆犹新:当忙碌一天的你,不忘端着一盆热水,给妈妈洗脚,孩子正在你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着,转了身,用稚嫩的小手端来满盆的水,轻声对你说:“妈妈洗脚!”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更胜于言教。

过去有一个不孝子,当他的父亲年老体衰时,他便觉得父亲成了负担。于是他用担子挑着父亲上山,然后把父亲丢下。正当他要返回的时候,跟在身边的儿子突然说:“为什么不带爷爷回家?”

父亲说:“爷爷老了,不中用了,我们走吧。”孩子说:“那好,不过儿要将这担子带回去。”父亲不解,问道:“你要它做什么?”孩子说:

“等您老了,还得用它来担您呢!”父亲听罢惊呆了,他马上又用担子将父亲挑回了家,从此再也不敢不孝顺父亲。

从人格完整的层面来看,一个人不孝顺,真是禽兽不如。

有对夫妇含辛茹苦的将三个儿子培养成人,儿子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老了,三个儿子却都不愿意赡养父母,最后无奈只能商量,每月每人照顾父母十天,可遇到大月的时候多出的这一天,三人就都将父母拒之门外。这样的“孝顺”在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

有人讽刺当今的不孝子,当父母有用的时候,当做篮球抢来抢去;不中用的时候,就当做足球,踢来踢去;父母老了、病了就变成了铅球,推得越远越好。

古时有个财主,不孝顺母亲,将母亲赶出家门。母亲不幸沦落为乞丐。有一天,母亲碰巧乞讨到儿子家门前,这时儿子正带着孙儿出来,老人急忙躲了起来,心中默默祈祷:“我见我儿生了儿,别叫孙儿弃我儿,我儿不孝我无妨,但愿孙儿孝我儿!”不论你怎么对她,她都会原谅你,这就是母亲!做儿女的,于心何忍?

当代孝子谢延信,承担起了伺候瘫痪的岳父、丧失劳动力的岳母、呆傻的内弟32年的重担,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己的亲人,从没有推脱过,就连亲生儿女也未必做得到。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甚至闹上法庭。有些人迫于舆论的压力、碍于面子,才赡养父母。

常言道:“受恩容易,知恩难;知恩容易,感恩难;感恩容易,报恩难。”我们一生中承受了多少的父恩、母爱!可是,我们受到的恩德如此之多,真正能知道父母恩德的又有几人,即使知道了父母恩德的伟大,我们又当如何来报答呢?

《孝经》里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子要这样侍奉双亲:日常起居生活时要向双亲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敬重,赡养双亲要表现出快乐和高兴,父母生病时要表达自己的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示自己的哀痛,祭祀已故双亲时要表达自己的严肃和敬穆。

居则致其敬:子女侍奉双亲,要有一颗恭敬之心。

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如果今天只是养父母而对他们不恭敬,这跟养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许多养宠物的人,一回到家就问:猫吃了吗?领狗散步了吗?

狗儿子、猫弟弟,一会儿亲、一会儿抱。可是,父母扔在一边不管,不闻不问。有没有想过问妈妈:“您今天有没有不舒服?血压还正常吗?”

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不要以为给父母些钱,帮父母做点事,给父母吃好、穿好,就算是孝了。如果不尊重父母,给父母脸色看,父母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给父母毕恭毕敬地端过一杯茶呢?过年时给父母包一个红包,是双手捧到父母的手中说声:“二老,辛苦了!”还是理直气壮地把赡养费扔在桌上,就走人呢?

《弟子规》云:“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恭敬应从父母的饮食起居开始,做到无微不至。

东汉时期的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用自己身体帮父亲温床,夏天用扇子把床榻扇凉后才让父亲安睡。那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行,那我们身为成年人,又当如何呢?孝道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不论你的年龄、身份、地位,都不能离开孝道。

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回到家中,他父亲要给他下跪,欲行君臣之礼,刘邦赶紧扶起父亲道:“父亲万万使不得,不要折杀儿呀。”他的父亲说:“现在你是皇帝,我是你的臣民,这君臣之礼,还是要的。”刘邦赶紧跪下来说:“没有父亲,哪有我这个皇帝?”最后坚持行了父子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