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延安女兵(第一卷)
9860500000052

第52章 我选择了太阳

姜鹏

对于年迈之身,能使我怦然心动的地名,就是延安。那是60年前,我翘首东望的日出之乡,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追逐和拥有光明的起点,今生真正生活的开始。

在那样的历史年代,像我这样一个对人生充满渴望的19岁的中学毕业生,同许许多多追求进步的同龄朋友一起,克服各种困难,去投奔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就如同百川归海、日出东方,是再自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我的父亲张晋才是四川大学前身四川高师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在岳池、南充、万县等地当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担任过四川军阀、省主席杨森的秘书兼家庭教师。母亲曾是小学教师,辛亥革命时成了“解放脚”。父母对我这个大女儿的态度,相当开明。因而,我从小就有了很强烈的男女平等的女性解放意识。

家庭里有两件事,对我刺激特别大。大伯的女儿小学毕业后被迫嫁给一个地主家的白痴儿子为妻,同人私奔后让家族抓回处死。我的三叔也是弱智,还是驼背,娶了三婶没几年就去世了,留下三婶单身守寡。大伯为占有其家产,将自己已结婚生子的二儿子硬“过继”给三婶,刚两三个月,三婶便自杀了。这两位可怜的女性,是被罪恶的旧制度活活吞噬的牺牲品。我眼看着一位同我非常要好有志气、有才华的姓胡的同学,一旦走入旧式婚姻,做了地主家的媳妇,便成了旧式家庭的新女奴。从而更强化了我要求女性独立的意识,特别推崇五四运动倡导的妇女解放新思潮。

正在这时,爆发了七七事变。在日本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我个人的危机感升华成了民族的危机感。没有中华民族的出路和前途,哪有我个人的出路和前途?一些高年级已毕业正在小学当教师的老校友回校来串联我们,发起组织“妇女抗敌后援会”,为前方将士缝制寒衣和组办抗日宣传晚会。我那时并不知道,在国民党广安县党部里选举出的广安县“妇女抗敌后援会”主任谭楚伯,居然是共产党(这是延安整风时,吴德转告我的)。那时,在几个女同学中传看一本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一位女同学杜懋玉的叔伯姑姑曾任广安女中的校长,这位校长的朋友赵世兰,是我们初中的历史老师即赵世炎同志的妹妹。我通过《西行漫记》,从一位美国记者的笔下,第一次感性地、较全面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年轻的心中,逐渐明确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寻求个人的出路、要争取妇女的解放、要抗击日寇拯救中华,就应到延安去追逐那颗照耀在中国西北的灿烂红星,去投奔共产党。

这个激动人心的念头,不仅在我一个人的心中萌动。杜懋玉的哥哥叫杜秀屏(后更名杜烈),也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和他兄妹以及周岚、张小帆等七人,准备一起奔赴延安。杜秀屏说,他在成都有关系,可以把我们介绍到延安。到延安后才知道,原来他的另一个姑姑就是共产党员。一同秘密商量这件令人热血沸腾的大事的,还有一位是张小帆的叔伯哥哥,叫张自俊,另一位是张小帆的朋友(实际是未婚夫)秦运皋。原来杜懋玉也要一起走,后来说家中筹办路费有困难,只能走一人,只好让哥哥先走,她暂时留下。我向同学借了10元钱,那位最要好的已出嫁的胡姓女同学,资助我30元钱,家里又向以前的佃户借了12元钱,总算帮我凑足了盘缠。于是,以我和周岚为首的六个人,相约在南充毕业会考后会合。

刚会考完,杜秀屏来报信,说国民党广安县党部已发现了我们的动向,要把我们追回广安。杜秀屏表示,他仍要到成都去找“姑姑”,实际是取介绍信。我们便同他分道,一行五人改走南巴地区。三个女伴,只带两套被子,以便轻装步行。

大约是12月26日,我们从南充出发,走了5天,到达宁强。刚在一个小店住下,当晚就被宁强稽征所传讯。这天是1937年的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正常人家正准备过年,而我们却心情紧张地准备迎接审讯。到了稽征所,两个男特务对我们进行“审查”。我强调,自己的父亲曾是杨森的秘书,两个弟弟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特训班十二期学员。正如所料,这招很灵,出乎意料的是,那个主审的特务竟是特训班毕业的。对过“户口”后,对方立刻认我们为“自己人”,便不再深究了。第二天,也就是1938年1月1日,稽征所便把会考证还给了我们。

元旦不发车,只好多住一天。第二天,我们乘长途汽车到了广元。在广元一家旅馆里碰上一男一女两个成都来的学生,男的姓黎,较有经验。他们也往“那边”去的,还劝我们接受教训,宁肯多花点钱住大旅馆,别住小店,免得再惹麻烦。并说,他们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有关系。我们便和他俩结伴同行。坐车到达汉中时,按他们的建议,狠心住了一家大旅馆。我们在汉中等车等了两天,其间又结识了些同伴,大约10个,自愿搭伙,分顿摊钱一起买饭。然后又一起乘长途车,两天到了宝鸡。由宝鸡上火车,很快便到了西安。

在西安,我们仍然住进一家较大的饭店。姓黎的男生去八路军办事处,找来一位叫王前的男生。王前把我们介绍到西安市西北部的一家旅馆。我们到那里一看,热闹非凡,已住满了各地来的学生。大房间的通铺上,一个铺要睡六七个人。我长19岁,与这么多人共睡一个通铺,这还是第一次。第二天,王前来看我们,经他自我介绍,才知他是延安陕北公学的毕业生。他以个人名义,给我们写了个条子,算是介绍信,指点我们到陕北公学去报到。那时大西北已是入冬的季节,可我们这些从四川赶来的南方女生还穿着薄棉旗袍。为适应当地气候,我和周岚各自赶制了一条棉裤、一件短皮衣。我俩一高一矮,这身打扮到了延安一定会十分显眼,真是飒飒英姿。

两三天后,我们启程上路。一路走去,越走越热闹。不仅三五成群的零散人员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和八路军办事处青训班的学员们走在了一路。这些学员经过个把月的训练,由西安办事处成建制地输送到延安去。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虽然操着不同的方言,心中却燃烧着同一把火:大家向往光明,向往共产党。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逐日大军。

走到洛川时,我们找到八路军洛川办事处,出示了王前的介绍信,对方热情地安排我们住在办事处里。第二天,正逢有两辆卡车要向延安运送物资。我们请求办事处主任彭加伦同志批准我们搭车。彭主任说,女学生优待。于是,我和周岚、张小帆三人便乘车经两天跋涉,开进延安。

我们在陕北招待所再次出示王前的介绍信,招待所立刻安排我们住下。住下的第一件事,是赶紧买布、棉花自己做棉被。然后便是填表、谈话、写自传等一系列例行手续。进入延安后,我便将自己的名字张志莲改为章新,纪念新生活的开始。在自传中,我以自己对共产党的信仰和忠诚,把个人的身世和19年的历史,毫无保留地向党全盘托出,充分表现了纯洁青年真诚革命的一片赤诚。住了10天左右,大约组织的初步审查已有鉴定,便开始编队编班。

我们这批学员,十四队和十八队是两个女生队。我被编到十四队三班,当了班长。周岚被编到十八队,当了队长。1938年3月23日,经张昱和陈戈两位女同志介绍,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一期,学习时间不足四个月,到4月份即毕业了。其间我们学习了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大众哲学和抗战形势等课程,还进行了初级军事训练。那时,党的领袖毛主席、陕公校长成仿吾、教务长邵式平和哲学家艾思奇等著名人物,分别给我们授课、讲演。我们这些初进革命队伍的热血青年,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真理营养。时间虽然不长,却奠定了我终生的思想基础,树立起了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比较系统的再学习,那是在1940年8月至1941年9月在马列学院时。后马列学院同中央党校合并,我又在中央党校学习至年底。

1938年4月陕公毕业后,我留校在教务处当工作人员。包括毛主席在内的许多的名人到陕公讲课,都是由我安排桌椅,负责送水。从那时起,我便与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有了工作关系。保安处原是红军时期的国家保卫局,后来改为西北保卫局。抗战后改为保安处,即为西北局和边区政府锄奸保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处长是周兴,副处长兼地方部长、政治处主任是谭政文。

同年6月,保安处在延安城南七里铺举办了第一期特别训练班。由保安处保卫部长布鲁直接领导,从抗大、陕公及其他单位,秘密抽调了35名男女青年(8名女学员),接受党的隐蔽斗争,特别是侦察情报工作的特别训练。特别训练班受训时间半年,实习一个月,1939年1月结业。我就是保安处特训班一期毕业生。那期共分三个班,我是一班的副班长,一班班长是李启明(陕西省省长、云南省委书记)。我们班的学员中,有邹瑜(原司法部长)、解衡同志(原公安部顾问)、艾丁同志(原上海市建委主任)等。特训班的教员中,有很多长期从事党的保卫工作、特情工作和地下工作的领导同志,比如陈云、李富春、徐特立、李克农、潘汉年、高自立等。周兴亲自讲授国特活动,谭政文亲自讲授审讯学。当时担任中央社会部长的康生,也来讲过反托派斗争。

在特训班,我们过着严格的军事化生活和严格的党的组织纪律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那时一共只有三孔窑洞,一个班挤住一孔窑洞,八个女同学挤住一间小平房。学习、开会、吃饭、睡觉、娱乐,都在三孔窑洞里。同学之间胜似兄弟姐妹,亲如手足。

这七个月的生活,不仅决定了我们三十几个人,也决定了我一生的工作方向。此后50多年,我再也没有离开过党的保卫、公安工作岗位,一直在这条战线上,为党尽职尽责地贡献着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特训班毕业后,我又改名为姜鹏,被分配到保安处邮电检查所当检查员。那时,特训班女同学中,海伦调中社部,同汪金详同志结了婚。后卓琳也走了,同邓小平结了婚。住在我隔壁的贺诚的爱人周越华对我讲,这么多女伴都走了,你可别走,就在咱们保安处找个爱人吧。她是长征过来的红军老大姐,说话似乎弦外有音。后布鲁也多次向我讲起此事,我说:“我还年轻,考虑这个问题还早。”一天,特训班二班的同学吕璜约我一起去看望他们班的卓琳,没想到卓琳见面就挑明了问我:“听说谭政文对你印象蛮好,你对他印象怎么样?”

没有想到,暗中爱上我的,竟是我原来的老师、现在的上级。怪不得他不好意思直接来同我谈,却有这么多的热心“媒人”旁敲侧击。原来这几个月唱的是这么一出戏。我第一次见谭政文同志,是他在特训班给我们上课。他讲话生动风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能使听课者终生不忘。我们这些青年学生钦佩之余,难免在心中疑惑:这位长征过来的“老革命”,文化水平虽然不高,肚子里怎么有那么多学问?调保安处后,我又在政文同志领导下工作。一次列席他主持的工作汇报会,对于他艰苦朴素的生活,工作的水平和魄力,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体谅下级的作风和品德,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所以,我对卓琳问话的幕后真意虽未置可否,却如实告诉关心我的女友,我对政文同志的印象也不错。

吕璜回去就向布鲁打了“报告”。周兴迫不及待地把我叫去“正式谈话”,说:“既然你有了明确的态度,干脆明天就把事情办了吧!”第二天,1939年9月1日,即苏德宣战的头一天,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撮合下,我和政文同志就这么简单地结了婚。再革命化,终身大事总要纪念一下。于是我们向公家借钱,在延安南门外一家饭馆摆了一桌菜,请保安处几位领导和我的几个女友相聚。为了这顿饭,婚后扣了我们两个三四个月的津贴,才把公家的债务还清。刚结婚就还债,也算新婚生活的一点小点缀。一个月后,恰逢召开边区保卫工作会议,由边区政府特批,补办了酒席,招待会议代表和各方战友,才是一次大家尽兴的真正热闹的婚宴。从此,在党的队伍里,在党的同一条战线上,我和政文同志风风雨雨地共同生活了22年,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正值英年51岁。那年我也43岁。

无论是我的革命生涯,还是我的婚姻家庭,都同延安有着不解之缘。我从追求女性解放,到追求民族解放,直到投身于争取全人类共同解放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名党的保卫工作者,这种脱胎换骨的飞跃,正是在延安实现的。我进入革命队伍第一天起即奉献给党的那份绝对的忠诚,换取了党对我的经年不变的信任。不管我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管其他家庭成员有什么样复杂的经历,虽然经过党内那么多自我清洁的运动,党仍然信任不疑地安排我坚守在公安保卫等要害岗位上工作,直到光荣离休。

可以说,从踏上延安大地的那一刻起,我便走上了一条不可逆转的驱逐黑暗追求光明之路。缔造一个阳光灿烂的新世界,需要多少人前仆后继地奋斗牺牲!感到欣慰的是,当年我选择了太阳,此后我的生活便充满阳光。我要大声告诉人们:我60年前的选择,终身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