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光
1937年8月,我和另外三个同志从韩城步行11天,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的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又亲切。我到延安主要是学习。当时,我们很想去鲁迅师范,虽然中组部的同志告诉我们,鲁师在延长县,条件比较艰苦,但我想到延安是来干革命的,不是来享福的,决定还是去鲁师。
到了鲁师,我被分在师范班。鲁师共有师生约1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女生。这里条件确实艰苦,睡觉没有床板,要自己上山割白草铺在地上睡。同志们穿的都是土法染制的灰色制服。我们刚来时,穿着旗袍,和别人一比,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当时的衣服只有一个型号,女同志穿上都嫌宽大,就用烂布编一条带子,扎在腰上,倒也挺神气。平时每天吃两顿小米稀饭,里面加点南瓜块。晚上学习没有灯,就把萝卜或土豆中间挖空当灯座,找点烂棉花搓成芯,倒上麻油用来照明。学校每人每月发两张大纸,两支铅笔,质量虽差,大伙却很珍惜,不轻易使用。以后,由于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搬到山上的一间破庙里学习。庙里没有门帘,上课时,北风呼呼,雪花乱飞,但同学们注意力仍很集中。那时,徐特立同志担任我们“教学法”老师。当同学们听说教过毛主席的老师要给我们上课,真是喜出望外。徐老的头发已发白了,穿的和我们一样,讲课非常耐心仔细,生活很俭朴。有一次,我们发现他没有穿袜子,一问才知道他把自己的袜子给了同学。又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到徐老的房间里去,房间摆设简陋,没有桌子,床上连褥子也没有,我们就问徐老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老人家又把褥子送给了有病的同学。徐老的这种精神使我们很受感动,都表示说,哪怕延安再苦再累,把脚手冻掉,也要跟着毛主席共产党革命到底!
1938年元月,我又来到边区党校学习。这里条件和鲁师差不多,学校的学习生活十分活跃,经常举办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会,同学们还经常在课余时间一起唱歌、做游戏。记得有一种游戏,是两个同学用布蒙住眼睛,做瞎子摸象,摸到谁就提问题考谁。有一次摸到我,问我什么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我答对了,奖品是一条毛巾、一个茶杯。类似这样的学习方法,生动活泼,给人留下的记忆很深。
在边区党校学习了三个月后,组织上又分配我到中央党校学习。这里的生活条件比鲁师和边区党校好一些。我们睡上了木板床,有了桌子,用上了煤油罩子灯,一星期能吃上一顿白面馍,每人每月发一元零用钱。中央党校学习生活更为紧张,一切都是军事化。每天清晨一起床,就要打好绑腿练习爬山。开始我不会打绑腿,爬到一半绑带就松了,老师批评了我。此后,我就下决心学习,每天提前起床,打了一次又一次,果然打得比较好了。在中央党校,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真理、党的建设、军事、文化等课程。
在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我们不仅提高了理论文化水平,而且锻炼了坚强的革命意志。50多年后的今天,我时时想起那富有意义的延安学习生活。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我们之所以不向党要待遇,不叫苦、不埋怨、不退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的党风正,干群一致,同心同德,一心想着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