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9671700000033

第33章 深化联合与一体化的欧洲(2)

4.西欧两大经济联合组织的此消彼长

(1)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在法、德、意、荷、比、卢等国家积极推进欧共体建设的同时,西欧的另一些国家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和瑞士,1960年1月4日在斯德哥尔摩正式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即《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于同年5月3日生效,正式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俗称“小自由贸易区”,总部设在日内瓦。欧洲贸易联盟的宗旨是在联盟区域内实现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保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发展和扩大世界贸易并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加强内部经贸政策协调;支持并积极参与世界多边贸易谈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同第三国和地中海地区国家的贸易关系等。

冰岛于1970年3月加入。芬兰于1961年6月成为准成员国,1986年1月正式加入。列支敦士登于1960年3月成为准成员国,1991年5月正式加入。但是,英国和丹麦于1973年1月,葡萄牙于1986年1月退出该组织,转而加入欧洲共同体。奥地利、瑞典、芬兰于1994年12月31日退出欧贸联,也转而加入欧盟。剩下的挪威、冰岛、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家未加入欧盟。

(2)欧洲经济区的整合

“欧共体”和“小自由贸易区”原本是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加强,欧贸联与欧共体的关系日益改善。欧洲贸易联盟十分重视同欧洲共同体发展经贸关系。1972年7月,欧洲共同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署了工业品《自由贸易协定》,初步建立起西欧贸易体系,推动了整个西欧地区经济与贸易的发展。1977年7月1日,双方经过协商,就取消相互间主要工业产品和部分农产品关税达成一致。1984年,双方又签署了《卢森堡宣言》,提出建立“单一欧洲市场计划”,即“欧洲经济区计划”。欧共体1990年3月向欧贸联提出建议,就同时建立欧洲经济区与统一大市场举行谈判。1991年10月底,双方达成了一项以统一大市场的各项立法为基础,实行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的欧洲经济协议,1992年5月2日,双方正式签订欧洲经济条约,并决定于1993年1月起生效。1994年1月1日,由欧共体12国和除瑞士、列支敦士登之外的欧贸联5国组成的欧经区正式成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人口达3.4亿、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近40%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1995年5月1日,列支敦士登也正式成为欧洲经济区成员国。欧经区的建立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它把欧洲西部国家的经济和市场连成整体,覆盖面积包括从地中海至北冰洋沿岸的整个西欧地域。与此同时,欧贸联成员加入欧盟的步伐也明显加快。

(3)欧共体成员国的不断增加

原本反对欧共体,挑头成立欧贸联的英国,面对欧共体联合发展的不断成功坐不住了。1961年8月和1967年5月,英国两次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但均被拒绝。1971年英国第三次提出申请。经过谈判,英国、丹麦、爱尔兰于1973年1月1日起成为欧共体的正式成员,欧共体由6国扩大为9国,法德轴心也演变为“三驾马车。”之后,又有一些西欧国家陆续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改建为欧盟后,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加入。经过四次扩大,成员国达到15个,涵盖了大部分西欧国家。进入21世纪后又进行了第五次和第六次扩大,成员达到27个国家。

(二)欧洲经济联合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1.关税同盟

建立关税同盟是西欧一体化的起步。根据《罗马条约》,具体做法是:对内,在成员国之间分阶段削减关税和具有同等作用的任何捐税。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12年内,分三阶段削减关税,到1970年完全取消相互间关税。又规定每年放宽成员国之间进口限额的20%,直到最后全部取消限额,以达到成员国之间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对外,通过逐步拉平各成员国的关税率,筑起统一的关税壁垒,12年内分三阶段或降或升,最后达成共同税率,这样来达到排斥、限制成员国以外商品的输入,以保护、发展内部生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再削减内部关税方面,整个削减内部关税提前一年半于1968年完成预定目标,进口限额也在1962年全部取消;在拉平对外税率方面,1968年7月1日六国也基本拉平,关税同盟提前实现。但共同体的内部统一大市场这一任务当时还没有真正完成。

2.共同农业政策

《欧共体条约》中提出的共同农业政策,是欧盟最早实施的一项共同政策。1960年6月30日,欧委会正式提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方案,并于1962年起逐步实施。共同体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对内逐步取消农产品关税并统一农产品价格,以促进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对外建立共同关税壁垒,凡低于内部价格的农产品进口,一律征收差价税,以此排挤、限制集团外农产品进口;建立共同农业基金,用作贴补农产品出口和改革农业结构。尽管成员国在共同农业政策方面多有分歧,但整个来说,共同农业政策的制定实现了《罗马条约》的要求,进展还算顺利。到1968年7月,占共同体农业最终产值80%的产品,在共同体内逐渐实现了自由流通,农产品共同市场提前建成。多年来,欧共体多次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改革。欧盟成立后,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共同农业政策的新建议,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由传统刺激生产向控制产量方面转化,推动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

3.内部统一大市场

西欧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繁荣期后,于70年代和80年代前半期陷入滞胀困境。加之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美、日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构成对西欧的多头冲击。西欧国家需要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欧洲经济一体化。

1985年12月,欧共体首脑卢森堡会议正式决定,1992年12月31日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会议通过了《欧洲统一法》,并决定1987年1月1日为该法开始生效和实施日期。《欧洲统一法》的主要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拆除内部边界障碍的共同市场,通过加强竞争和促进贸易等刺激商业的办法,达到增强欧共体各国的竞争力和推动其经济发展的目的。欧洲统一大市场于1992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从1993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各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资本与服务的相互自由流通基本实现。具体表现在: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实行统一的护照制度;相互承认人事权利;取消和简化贸易上的技术障碍;解除各国对外汇和金融市场的控制,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开放公共采购部门。此外,开始实施发展跨欧洲的交通运输、能源和电信网络等有利于共同大市场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诞生,标志着当时欧共体12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边界已不复存在,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欧洲大市场的诞生,有效地推动了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4.申根协定

1995年3月26日,关于对各类人员取消边界检查的《申根协定》在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七国之间正式生效。1998年4月1日,意大利和奥地利也宣布实行人员自由流通,欧盟对人员取消边界检查的国家增至9个。1996年12月19日,瑞典、芬兰、丹麦在卢森堡签署《申根协定》。但英国、爱尔兰由于内政原因未签署《申根协定》。这样欧盟内部除少数成员国之外,已形成了一个无边界和使用单一货币的大自由区。欧盟实际上已成为一个邦联制的国家联盟。

5.统一货币——欧元

实行贸易和流通一体化,客观上提出了统一货币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地位动摇,作为西方经济金融秩序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汇兑比值发生混乱。为防止美元的冲击,1973年起欧洲共同体决定建立自身的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其主要任务是稳定各成员国之间货币兑换率,并作为相互之间划拨结算的中心货币;同时,也以此对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该国货币。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欧洲货币单位”,作为账面货币使用。

1988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提出了建设经货联盟、发行统一货币的目标。经货联盟计划确定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目标是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加强成员国之间以稳定价格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合作。1993年11月生效的《马约》提出了经货联盟第二、三阶段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时间表。《马约》规定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起,目标是为统一货币作法律与技术上的准备,建立欧洲货币局,作为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的过渡性机构,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局在法兰克福正式成立。

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将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1996年12月都柏林首脑会议确立了欧元的法律地位,决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成为欧元区的法定货币,并于2002年1月1日进入流通,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成员国货币将于2002年7月1日退出流通。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并于1月4日进入外汇市场交易。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投入流通领域,7月1日欧元区各国货币退出流通领域。1998年5月2日,布鲁塞尔首脑会议宣布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芬兰11国为首批“欧元国”。2000年3月希腊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货币联盟的建立,使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纽带更加有力。欧洲联合从生产、流通领域发展到更高层次的金融、货币领域,为进一步的政治联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6.联合开发新技术和高技术

1984年欧共体批准了为期10年的《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1985年1月,欧共体管理委员会确认了首批104项研究项目,6月米兰首脑会议对此予以首肯:“同意使共同体的活动扩展到尖端计划领域”,确定了共同体对该计划要提供人力、财力,并将技术发展与统一内部市场和共同体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以后又决定修改《罗马条约》,增加科技合作内容。

欧共体联合开发高科技的重要步骤是制订了“尤里卡计划”,全称是“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尤里卡计划”是1985年4月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的,该计划的内容是:欧洲国家成立协调科研机构,协调机构享有法律与财政的自治权;经费由共同体和参与合作的公司负担;必要时有权要求各国政府支持。该计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计划是以市场为导向,项目实施单位是以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公司集团为主,科研机构为辅。尤里卡计划涉及的研究与开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通信、能源、信息、激光、新材料、机器人和自动化等高技术和新技术领域。

此外,共同体/欧盟还制定了共同的外贸政策。在渔业、地区发展、运输、能源、科技等领域都加强合作,设立了短期、中期政策协调机构,制订经济计划,进行程度不同的共同调节,从而成为世界上重要和强有力的经济实体,与美国、日本一起构成了发达国家三大力量的局面。

(三)欧洲国家的政治联合

欧洲共同体从成立一开始就是政府间的联合,《罗马条约》也提出了政治合作的目标。但在政治上的联合却比经济上的合作艰难得多,因为这涉及各国的主权。

1959年戴高乐以“祖国的欧洲”为出发点,正式建议6国就政治问题定期举行磋商。1960年又提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问题。1961年6国原则同意建立政治联盟,但在具体内容和理解上并不一致,这使政治联合一开始就步履艰难。比利时、荷兰主张成立“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法国建议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然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欧洲加快联合。它们暂时避开“联邦”、“邦联”之争,而着重于实际上的政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