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解码电视湘军
9668900000014

第14章 跨越(2)

魏老板斜斜地靠在床头,形容憔悴,双眼饱含焦虑的期待。梁瑞平有些不忍地看他一眼,迟疑了一下,将节目带咔嗒一声推进放像机。屏幕上出现了熟悉不过的场景:动物园隔壁的电视台老院子,矮矮的一圈围墙,围着一栋4层高的办公大楼,一栋3层高的办公小楼,7栋宿舍楼,外加一座铁塔,总面积不足50亩。摄像机镜头探进办公大楼,展现在屏幕上的是一派拥挤杂乱。随即主持人李兵面色凝重地出现在镜头前,道出忧心忡忡的疑问:“一个缺乏空间的电视台,我们能为它的明天倾注多少想象力呢?”紧接着出现在画面里的是老院子里高耸入云的铁塔。这是湖南电视上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成就,为扩大湖南电视的无线覆盖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建成投入使用的当年,曾令湖南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翻了一番。但这也是一个令人酸楚的物件——卫星电视时代很快来临,铁塔建得再高,无线发射功率再大,怎能及得卫星电视的传输范围之广、传输速度之快、传输容量之大和传输质量之佳。回头来看,这座铁塔的修建,虽然也是不乏勇气与魄力的手笔,毕竟还是缺乏一点远见。卫星传输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今后将主要“采用广播卫星覆盖”。湖南电视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的无线电视发射塔,难以避免很快落寞的命运。解说词发出一连串叹息与诘问:3年前竣工的电视发射塔,曾一度使我们产生过某种莫名其妙的昏眩,它在全国屈指可数的高度,曾使我们觉得湖南台可以在无形的电视空间里找到突破。但在高度之下,我们的电视生产方式、运作手段乃至电视表现手法并未完全走出黑白电影胶片时代。

面对一场来自天上和地面的立体“战争”,我省一位权威的电视人士甚至搬用了“节节败退”这个军事上最可怕的字眼来警示湖南台目前的处境。

面对一个新的电视时代,湖南台将拿什么奉献给观众,旧的体制、旧的电视生产方式、旧的电视覆盖网、旧的办公楼、旧的电视观念还能让我们温情脉脉到几时?

镜头随即转至湖南经济广播电台的“友谊直播室”。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于1992年8月8日开播,以当时还不普遍的直播为特色,并且富有创意地将直播工作间设在长沙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人气最旺的高级商厦的透明玻璃间里,首次将神秘的电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成为长沙都市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听众,掀起了一股广播热。然而,广播同样面临为落后的覆盖方式所制约的悲哀。解说词写道:这是湖南广播一处带改革性的试验田和风景线,每天从这里发送的电波都在有力地团结和吸引一支越来越庞大的收音家族。但是出五一大道不远,“友谊直播室”的声音便遇到了一座小山峰的阻拦,这山居然就是长沙的名胜岳麓山。风景独好的岳麓山,可以拒绝我们自己的名牌,却不去阻挡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之音”和英国BBC,这到底是岳麓山的误导,还是广播的悲剧?

当广播的悲剧连同电视的窘迫一起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国界的空中世纪之战已经打到了我们身边。黄土岭这个拥有我省广播电视首脑机关的小山头,必须同时对危机和挑战做出历史性的回答。

8.6从七里庙到洪山庙

病房变成的临时审看间里,魏文彬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器。一支并未点燃的烟,叼在他的嘴上。“二平”的镜头掠过湖南电视台的老院子,掠过寂寞的铁塔,掠过袁家岭的友谊直播室,迅速调转到一片荒山野岭上。这一段解说词写道:不记得是从哪一天起,长沙市北郊村口农场来了一批又一批不速之客,也不知吹的什么风,省委领导也一个接一个的走在了这里的阡陌山道,在时间的伴随下,一幅巨大的建设蓝图,最后铺在了这片青山秀水之中。至此,湖南广播电视系统前后两代人,历时上十年的追求与梦想,终于可以在这片旷野中完成与现实的交接。

魏文彬接任湖南广播电视厅厅长一职之前,湖南广播电视厅已经在原厅机关所在地黄土岭的周边完成了新的广电中心工程的征地工作。他推翻既定方案,变址马栏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黄土岭,顾名思义,曾经也是荒僻的一个所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随着芙蓉中路的拉通终于变得繁华。终于熬到繁华来临的人们再也舍不得这片迟来的繁华,不愿再从繁华走向荒凉。这还只是表面的心情,更深层的心态是,马栏山那边未来的繁华是不可预期的,魏文彬所描绘的美好明天不一定会出现,他的好大喜功反倒可能将整个湖南广电拖入累累巨债的泥潭。

1994年9月24日,距离马栏山广电中心工程正式动工还有4天的时候,魏文彬下了一个通知,要求全厅没有紧急事务的干部职工全部前往马栏山工地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他并不真的指望大家出工,此举真正的用意是一个现场思想动员会,他所期待的,是大家会和他一样为一个瑰丽的梦想激动和振奋起来。

梁瑞平他们的镜头,记录了那一天集体出工的若干场景。那当然算不上一次真正的集体劳动,而是更像一次嘻嘻哈哈的集体郊游。即算是一场嘻嘻哈哈的集体郊游,也未尝不是好事,问题是郊游的效应并不像魏文彬期待的那么积极。

“啊呀,漫山遍野都是人啊,红衣服,花衣服,蓝衣服,到处都是。有的人呆在机关常年不出来,看到山上树呀草呀蓝天白云,兴奋得不得了,歌声笑语,飘得满山都是。我心里很高兴,以为大家喜欢这个地方,以为他们会说,哎呀老板这个地方挑得好。”

“第二天上班,一进机关,办公室主任就告诉我,大家从马栏山搞劳动回来,都在说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从乡里来的,我说我是从乡里来的呀,他们说你做事像乡里来的,从黄土岭搬到马栏山,从七里庙搬到洪山庙,不是岭就是山,离了庙还是庙。我说,这个话说得还蛮有水平嘛,总结得很好嘛。”

这还不算太难听的怪话,魏文彬一笑置之。还有很多搬不上台面的话,办公室主任不敢一一汇报。还有很多曲里拐弯的“小九九”,藏在各自的肚肠里。还有一些精明的小算盘,在各个利益小堡垒里拨得哗哗乱响。

8.7舆论引导

未来的繁华不可预期,眼前的好日子却立即要受到影响,谁愿意呢?不,《跨越》的镜头将会告诉你,也并非谁都不愿意。原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兼厅长杨世芳接受采访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跨世纪的雄伟工程。这要是盖起了以后啊,那是湖南人民的一大喜事。这个事情非常好的,非常好。很有希望,很有希望,会搞得成的。”

原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兼副厅长李青林接受采访说:“虽然盖得晚一点嘛,盖得晚一点就搞好一点嘛、大一点嘛,免得过一下子又不适应了。这次一次性给解决,少留点遗憾,我看很好,可以,他们的工作做得不错。”

镜头里也出现了湖南电视台第一任台长李晓忠的身影。湖南曾于1958年试办电视未果,1970年重新建台,李晓忠出任第一任台长,见证了湖南电视2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七十多岁的老人,为马栏山上宏伟瑰丽的蓝图激动不已,挥毫写下了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广播电视树栋梁,耸立空中放光芒。壮丽电波射四方,精神文明建三湘。”

特别行动小组的采访话筒,也伸进广电中心工程指挥部,记录了一些普通员工朴实的话语。

朱启贵:“我这后半辈子,搞完这个中心就差不多了。我觉得能够有这个机会来搞这么一个工程,确实还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过清闲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呢?没什么意思。”

任魁升:“现在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如果能在我手上建成,我觉得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赵宗益:“人生一辈子嘛,总要做几样事情,干几样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