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9664700000033

第33章 区域创新 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3)

厘清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促进文化大繁荣——访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

杨剑飞

庹祖海: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党支部书记,文化部青联副主席。曾先后在文化部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所、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工作。庹祖海认为,当前文化大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要厘清产业发展与政策监管和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放开抓活,释放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的引导,而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经济化的趋势。一方面,我们需要用文化来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维护和谐社会,一方面也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形成更加紧密融合的局面。而在这一伟大融合的进程中,政府的治理作用尤为重要!对此,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认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关键就在于厘清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以转变职能为基础,提高政府服务发展能力

作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副司长,庹祖海三句话不离老本行。一开口就是一连串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32万人。根据文化部的统计,2006年我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2.1万家,从业人员138.6万人,创造增加值446.8亿元。“尽管成绩喜人,但是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庹司长说道。

他介绍说:几年前国家行政学院相关学者出版了《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报告》,并以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模型对15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了排名,前5位是美英法德加,而我国排名最后。在市场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上我国都排在第15位。后来相关组织还专门就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文化体制和政策。庹司长认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政出多门,现存文化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还没有从“办文化”中脱离出来。同时,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大多数文化产业企业缺乏活力等等。

“因此,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厘清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发展能力”,庹司长说道。“我们必须以转变职能为基础,提高政府服务发展能力。具体而言,第一,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文化产业和市场发展初期采取政府行为,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统筹事业和产业发展。第二,就是建立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前不久,国务院机构改革实行了大部制,之前一直处于热烈探讨的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文化部合并组建的新的大文化部并没有出现。但是在很多省市,这三个部已经合一,成立综合执法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文化产业。这样既规范了行政审批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又加强了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第三,就是要大力开展信息服务,为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信息服务。”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比翼齐飞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必须抓住新兴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庹司长强调道。他介绍说: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随后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文化部牵头,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文化部),目前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我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达42.9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更是达到65.4亿元,增长高达73.5%。文化部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地举办了网络文化、动漫游戏、音像等市场的专业性博览会,以及原创手机动漫大赛,以推动新兴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譬如,网络彩铃业务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亿。

在庹司长看来,发展文化产业的另一关键就是振兴传统产业。“最近几年国家实行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有固定的财政拨款,推出十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特别是以国家大剧院为标志的一批新的文化设施的建成,有力地带动了演出市场的发展。整个北京演出市场2007年非常红火,场次增加,票价下降。各地也受到一些新的演出场所建成提供高质量演出的拉动,呈现出较好的势头。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利于增强演出市场活力。一度萎缩的电影产业在这几年通过加大投入和改革,目前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如是说道。

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确保文化安全

在文化事业转制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现“事”转“企”,成功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庹司长认为,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是重中之重,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有形产品市场建设比较容易见成效,如音像市场、娱乐市场、出版物市场等等,但是要素市场如版权、技术、人才的问题,过去重视不够。他说:“今后国家要加强文化要素市场的建设,特别是文化市场融资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国内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投资兴趣不大或投资不当,而一些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却乘虚而入,收益极大,已经控制了我国一些重要文化企业,如任其发展势必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针对新兴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进一步规范文化领域引进外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内容审查,防止非法文化内容和不良文化思潮通过文化市场传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不能利益到哪儿,发展就到哪儿!

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文化市场管理要创新理念和方式,更多地使用软手段、软力量,通过表彰、奖励、舆论、评论、对话、市场干预措施等方式贯彻内容导向。

谈到文化产业中盲目跟风的问题,庹司长掷地有声:“不能利益到哪儿,发展就到哪儿。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

他说到:内容管理是文化市场管理的核心。九十年代的明星大“走穴”、港台歌星热悄然淡出舞台,现在民族节目受到欢迎并走向国际市场,外国经典艺术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的喜爱。当初的娱乐行业演出格调低下是个很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是规范、引导。如“长沙歌厅现象”,五年前文化部在长沙召开现场会推广对长沙歌厅文化的管理经验。以前活跃于东北农村的“二人转”,由于存在着较多的“脏口”和“恶搞”等问题,争议较大。管理部门经过反复研究,不是一棍子打死和封杀,而是从内容上引导、提升,开展了“绿色二人转”大赛。现在“二人转”不仅在东北红红火火,而且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

同时,他特别提到加强对网络文化、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向的研究与引导。他说,在网络游戏方面,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游戏运营、消费模式和游戏规则,加强对网络游戏企业的指导,引导发展益智休闲类游戏及适合未成年人学习、娱乐需求的游戏,遏制以“练级”、“虚拟财产交易”等为目的的游戏。通过扶持民族原创、健康向上的网络音乐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打造一批原创网络音乐品牌,抵制低俗之风。

作为文化产业司的专家,庹司长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一定要把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少地使用行政干预手段。政府起推动和引导作用,企业和市场起主导作用。企业能做的行业不做,行业能做的政府不去做;地方政府能做的,中央政府不去做。反过来说就是,企业和行业做不了的,政府应当做。如打击侵权盗版、培育市场等,政府要履行职责。让市场和政府两只手都到位而不越位。只有彻底厘清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文化产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搜罗文化基因,打造“创意上海”——访上海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孙雯

储钰琦

孙雯:上海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在需要力量与勇敢、美丽与球技的女足赛场上,孙雯永远是铿锵玫瑰中最美丽的一朵。为中国女足奔波了二十载的孙雯仍然不懈地为上海的女足、中国的女足乃至世界女足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孙雯心中,上海是她的故乡,是她整个足球生涯的开始,是她可以为之倾注一切的“亲密朋友”,是她一切生活的重心。“上海给予我的情愫是一种对体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对足球充满无限热情的吸引”,孙雯曾这样描述她与上海、她与体育的深深情谊和不解情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召开,体育已经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孙雯认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加大了,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的气候正在逐步形成,这一方面在上海表现得也相当突出。

体育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项产业。上海市的体育产业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而且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上海足球的发展而言,孙雯说:“之所以上海的足球发展迅速,主要的历史渊源是上海有着独特的城市属性。上海曾经是殖民地,当时作为‘洋东西’的足球较早地被带到了上海,较早地接触足球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上海足球对中国的足球作出了巨大贡献,以至中国足球队里都留下了上海足球队员的身影。”从体育中寻找商机,上海走在了前头。2006年11月30日,上海市召开上海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会上,上海对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今后五年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会上指出:到201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GDP的1%,把上海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作贡献。加入WTO为中国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群众关切度高、国际影响大的体育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上海城市发展的新一轮浪潮。

举办顶级世界体育赛事

近年来,上海举办的顶级世界体育赛事日益增多,网球大师杯、F1中国大奖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第5届女足世界杯等等,形成了上海强大的体育赛事品牌。“上海举办如此之多的世界顶级品牌赛事,是这个城市经济实力的充分体现;再则,上海在组织体育赛事的工作流程方面比较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契合度很高”,孙雯说。

1993年,上海举办首届东亚运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在上海举办的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1997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1998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上海圆满举行。这些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举办为上海积累了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也让上海从中尝到了举办体育赛事的益处。2002年,上海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级别的国际比赛。举办大型综合运动会是对城市整体能力的考验,场馆建设、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宾馆旅游,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举办体育赛事的关键。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上海都圆满而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孙雯认为:“长期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城市体系的运转也比较顺畅,这些都是上海能够承办世界顶级品牌赛事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造就世界级体育明星

提及姚明、刘翔,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上海的体育明星、中国的体育明星,更是世界级的体育明星。是什么“基因”、什么动力使上海造就了世界级的体育明星?作为本身也是一位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孙雯来说,更有发言权。上海是孙雯整个足球生涯的开始,她认为自身素养的塑造和提高离不开上海的文化“基因”,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体育体系,增进了与国际体育的交流,促进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增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给上海体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而且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投入了更多的热情,这些都是上海能够造就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方面的优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