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9664700000032

第32章 区域创新 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2)

整合民族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访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宏峰

乔芳

杨宏峰: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现为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作为文化系统的资深专家,杨宏峰一直致力于宁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他认为文化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打造,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和互动效应。

何洪涛第三届深圳文博会上,我们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杨宏峰:“宁夏有什么?”作为宁夏展团团长的杨宏峰如数家珍:从神秘璀璨的西夏文化讲到悠久厚重的回族文化,从古老的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讲到奇绝豪放的黄河文化,他对于宁夏文化的谙熟和毫不掩饰的赞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塞上江南的资源富饶和神奇宁夏的文化魅力。而他对宁夏文化产业的态度却是清晰而诚恳的,尽管宁夏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却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去的印象中,地图上的宁夏,如其名,宁静地安居于西北一角,毫无张扬的气势。现在,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宁夏文化如初日般喷薄欲出的气势,听到了西北传来的构建西部文化产业新格局的拼搏号角。

记者: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方面的基本情况好吗?

杨宏峰: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多样化的民俗文化、多形态的民间艺术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立足文化资源,树立新的产业发展观,已成为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新起点。宁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来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作为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省份,其突出的优势在于多种文化元素的交融和沉淀。古老的丝路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璀璨的伊斯兰文化、苍凉的边塞文化、朴拙的大漠文化、悠久的黄河文化、多元的移民文化,使宁夏成为一个非常具有人文吸引力的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看,宁夏地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由于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河套文化、沙漠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丝绸文化多种文化元素也自然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也是宁夏独特的资源。举例来说,宁夏的岩画非常有特色。全世界的岩画共有6万多处,其中有2万多处分布在宁夏,其中最古老的岩画可以追溯到距今36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联合国岩画组织会标上的太阳神就出自宁夏的岩画。

记者:从您的表述中,我们了解到宁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那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杨宏峰:从总量上看,宁夏的GDP连续八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财政收入有100亿,地方可支配的收入有50亿,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006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65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24%。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宁夏文化经营单位281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总产业4.2亿元,上交税金3230.3万元,实现利润4411万元。全区共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293个(其中艺术演出业14个,群众文化馆25个,文化站215个,博物馆6个,图书馆20个,展览馆1个,影剧院11座,艺术教育学校1所),从业人员4102人,全区文化产业事业单位全年经费总收入1768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4245万元。与此同时,宁夏社会所办文化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主要反映在文化市场方面。据统计,2006年底,全区从事文化经营产业单位2988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460家;电子游戏场所188家;音像制品批发8家;音像零售、出租1507家;录像放映99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连锁企业4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32家;演出经纪机构23家;艺术品经营单位67家),从业人员9114人,社会投资规模3亿多元。

文化产业已成为东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而西部地区却仅仅是刚刚起步,较之东部发展得还十分缓慢。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文博会宁夏经过精心策划,把文化资源打包成项目,通过项目参与的形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提升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以实现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当今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元素的加入会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举例来说,著名作家张贤亮曾经有一个创意——用瓶子装上黄河水,起名叫做“母亲的乳汁”。作为自然资源的黄河水,并没有文化价值,但经过这样的包装后,就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文化产品。如果我们把这种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再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延展,就可以形成产业链,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宁夏的文化资源本身就很丰富,几乎每一种资源都可以通过包装、展示、推介、打包、交易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项目将文化物化成产品,是一种文化元素张扬的良好方式。

记者:在当前文化创意发展的大趋势下,您认为宁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突出的主干产业有哪些?

杨宏峰:宁夏的文化特色显著,历史绵延,文物古迹颇丰,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特征非常明显,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神秘璀璨的西夏文化、岩画文化,悠久厚重的回族文化、丝路文化,奇绝豪放的黄河文化,都为宁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然要考虑的元素。

宁夏现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主干产业,也就是说还没有过硬的拳头产品。我们也在努力地打造属于宁夏自己的品牌。此次文博会宁夏的回族服饰就很受青睐,短短两天内就签了1200套订单。但目前像这类民族服饰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记者:我们知道,文化产业发展要力求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注重核心层、相关层、外围层的开发和拓展,像韩剧《大长今》热播后,韩国的大长今主题公园日游客流量数以千计,带动了旅游、餐饮、服饰、保健等许多行业。就宁夏来说,我们熟知的西部影城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对它的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

杨宏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的确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文化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打造,更容易产生乘数效应和互动效应。

被誉为“中国一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著名作家张贤亮于1993年创办,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老人与狗》以及著名影视剧《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绝地苍狼》等五十多部影视剧。

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是中外游客来宁夏的必游之处。

以前,它只是作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观众来到这里仅限于观光,作为影视城其文化含量是很有限的。

为了使其能够持续发展,结合影视城独特的地理优势,未来我们新的发展思路是将其建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北方古镇。未来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将会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城镇的缩影。成为集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相信西部影城在系统的产业规划下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记者:目前宁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杨宏峰:宁夏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不足。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这方面遇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是我区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参加文博会也是宁夏针对这一问题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从征集的1000多个项目中通过提炼、加工,最终精选了100个项目。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来吸引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投入。目前,通过和一些投资者的洽谈、对接,共达成8.5亿的意向投资。其中一名投资商打算投资1亿修建一所西夏离宫,这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这些项目的促成也基于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战略考虑。

二是缺乏有文化品位、懂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在此次项目征集中,我们也有这样一种理念,要“跳出宁夏看宁夏”,借助专业人才将宁夏的文化进行有效的展示和推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此次文博会前,如何展示宁夏众多的文化资源,如何将宁夏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一个难题。最终我们采用了招标的方式,由深圳的一家公司帮助我们完成宁夏展区的整体设计。就近日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许多参观者对宁夏展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专业人才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记者: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宁夏在“十一五”规划中,具体做了哪些部署和安排?

在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宁夏在“十一五”规划中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和安排。总体而言,在“十一五”期间,我区文艺事业的建设总体目标是“文艺发展、产业兴旺、精品呈现、活动丰富、行风优良、设施改观、管理规范”。通过文化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的明显提高、文化产品的更大丰富,使宁夏民族特色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具体来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结合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好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组建和发展宁夏演艺集团、宁夏文化实业总公司、宁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等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引导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同时,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市场。重点发展艺术品、文化娱乐和演艺、广播影视制作、印刷发行等各类文化产品市场。积极培育资金、人才、设备和技术、信息、评估、中介等各类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各级各地文化部门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拓宽文化服务领域、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创作具有宁夏特色、宁夏风格、宁夏气派、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大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具有全国影响的优秀文艺剧目的支持力度,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原创作品,支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保证新剧目的创作和优秀文艺作品的生产、传播,并重点扶持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和宁夏水准、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目;改善各专业艺术团体和艺术学校的工作条件,推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曲艺等文艺精品生产,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名品;加强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积极发展文博事业,健全和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博物馆网络。

而在这些措施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的精品项目,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在规划的项目很多,例如我们计划打造“中华回乡文化园”,展示民族歌舞、生活场景等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回族文化和回族风情;打算投入1亿元兴建“岩画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岩画”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依托大漠的地域文化,打造“宁夏大漠体育公园”,让更多游客感受到宁夏奇美的大漠风光,此外,还要打造宁夏的精品剧目。实践已经证明,文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一个地方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是显性的,而文艺事业对人文生态的改善是隐性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甚为巨大。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展示良好的文化形象,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发展。如果能真正打造出文化方面的品牌,相信这种影响会更加持久。

记者:您作为宁夏主管文化产业方面的领导,有哪些措施来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杨宏峰:文化产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对此,宁夏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营造发展环境。一是打造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投资者的到来;二是在产业发展政策上提供税收、土地方面的优惠。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如何创造更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宁夏的目标是建成“两个最适宜”的环境,也就是:最适宜投资创业的环境,最适宜人居的环境。以此来吸引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宁夏正在着力构建以银川为中心,以回族文化、西夏文化产业区为主轴,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的西部区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特色的文化长廊,努力把银川建成全区文化产业中心和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对全区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纵览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有理由期待,宁夏文化产业的前景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