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9664700000020

第20章 出版春秋 出版人的创意智慧(6)

网、书、盘立体互动,开启数字出版之路

互联网与数字化运用的新发展无疑昭示了出版业业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们对数字化文化内容的高度需求。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改变。网络这种新型技术方式也塑造了适应网络文化的一代新人、一代新的消费者和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已经全面打开了中国内容产业的巨大市场。

采访中,吕社长告诉笔者,针对目前出版业市场上多媒体存在的现实,她提出了“复合出版”的概念。

复合出版,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的互动开发,走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数字化产品开发之路,将同样的内容用不同媒体形式进行包装转化,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和占领市场,获得最大化收益。

吕社长解释道:从2007年开始,希望社就把整个业务方向调整到数字出版与网络内容相结合的专业内容信息服务上来,将自身定位为以网络为基础,以图书、图像为龙头,做软件服务和数字内容的提供商。

吕社长说:我们希望通过CDRom光盘和书配合起来销售,一方面满足读者对内容大需求的要求,一方面就是生动,尤其学计算机软件,光看书,没有视觉的形象来补充,学起来比较枯燥和困难。这个盘配书是我们首先提出来的概念,我们仍一直沿用。目前,我们在盘配书的基础上,再加上网络,已经形成书、盘、网互动的立体出版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出版的“立体互动”。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尝试市场、尝试读者的举措。希望通过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好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接下来需要有一些策划,由于传统的出版业在图形图像方面有比较强的要求,先把图形图像这一块我们自己的内容梳理起来,梳理起来以后,我们把这些内容变成一个盘、书、网互动的一种内容,这样的话,就能既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又能体现与新技术和新媒体的结合。

数字出版三大瓶颈

对于数字出版的前景,吕社长坦诚地说:“我们对此也很迷茫,不确定到底要怎么发展,只能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尝试。”她认为,对于目前业内炒得很热的数字出版要保持冷静。“数字出版,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个赢利模式。”吕社长如是说。目前,数字出版还有很多困难。第一,技术上的障碍。网上出版的内容要不要加密。不加密的话盗版可能会很多,会严重影响版权人和出版社的切身利益。加密的话,就必须重新开发一个自己的阅读软件,那么成本和技术难度就更大了,读者使用也极其不方便。第二,是文件检索的问题。文件检索,需要一个统一的内容标注标准,但是现在缺乏这样一个有内容标注标准的字典。目前网上内容的检索是一种泛检索,只能通过主题词、关键词进行检索。譬如,搜索“中国人民”,出现的结果是有关“中国”的很多信息,然后是很多有关“人民”的信息。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检索。真正的检索应该是将这四个字作为整体形式检索出现的信息。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内容标注标准,作者根据此标准对内容进行标注,然后交由出版商出版发布。譬如科技类图书,在网上出版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很自由地选择哪章哪节,当然这部分是需要付费的。这样,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形成一本书。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形成完备的数据库。这三项是影响数字出版的三大关键因素。

吕社长认为,数字化这一过程会比较漫长。目前能做的就是把现有的内容分类整理,进行编辑加工,然后存储起来,等技术成熟了,就可以直接转化为数字内容进行出版。

新型出版下的新型用人管理机制

数字化出版,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纸质媒体的内容进行网络发布,而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服务。因此,必须构建统一的信息数字化处理平台,实现如搜索引擎等方面的技术保障,确保数字出版的正常运行,才能从技术基础上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技术的变革带来人事岗位的变化。新的工作平台需要新的人员组成。

“数字出版不是简单地把内容发布到网站上。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出版业的新经济。”吕社长说道。对此,他们正在筹建这样一个组织:数字出版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我们准备用三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技术人员,一部分是市场人员,一部分是编辑策划人员。在这个新经济情况下,这几个角色必须在一起工作,才能打造一个比较好的数字化的内容产业。过去采用简单的出版、技术、市场的部门合作可能不能应对目前数字化出版的形势,所以必须构建一个复合型的团队工作模式,共同来完成数字出版这个过程。而且我们认为,数字内容提供一定是技术市场和传统市场加在一起的共同合作的结果,所以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机构。”吕社长如是说道。

“另外,我们还必须向传统出版社学习。‘三审三校一通读’,实行编校分离,建立图书质量评奖罚体系;进行全员培训,邀请特级编辑前来讲课,鼓励考取资格证等方式,促进社内人员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吕社长介绍说:“我们要开源节流,两手都要抓,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市场,以此打造我们的五大核心竞争力:质量、成本、服务、人才和团队”

结语

在新的技术变革下,大多数媒体的现存模式不得不进行改变,大家都得重新思考定位,进行改革。

对于传统出版业数字转型的问题,吕社长用自身的工作经历给出了很好的解答。或许传统的纸质图书拥有自己的数字版产品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传统的出版社如何更快地转变观念,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实现一次数字战役的飞跃,重新在商业模式和生产管理上获得主动权和话语权,充分满足新型阅读体验和消费需要,就绝非易事了。

数字化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谁把握住了,谁就是胜利者。

正像吕社长说的那样:“网络是有生命力的,你不能忽视它。虽然数字化出版的经济效益不会很快出现,但是这个趋势是一定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新经济的挑战,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步,不错过新经济提供的发展机会。”

园区梦想的乘法演绎——访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总经理程三国

齐骥

程三国: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总经理,《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前总编辑,担任国内多家出版、发行集团战略顾问或独立董事,致力于出版业、期刊业、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阅读文化等领域的观察与研究,其关于现代出版业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内出版业广泛应用的产业研究分析框架。

出版创意产业园是中国园区业的一个空白,但是和所有的文化产业园区一样,其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园区的财富梦想?如何在聚集的基础上进行别样创意?中国第一家出版创意产业园的创始人和总经理程三国先生,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答。

2007年9月,《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在《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城市的雄心壮志。《规划》中有这样一条:“加快推进首都出版创意和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的建设,将其建成一流的出版创意产业聚集区、重要的国民阅读促进基地。”与这条信息密切相关者,就是程三国。

程三国很健谈,常常言辞激昂。早在1995年,程三国创办的《中国图书商报》早已以其全球化视野和专业品质成为中国出版业的权威媒体。在与贝塔斯曼前CEO米德霍夫先生、哈珀科林斯CEO简·弗雷德女士、斯科拉斯蒂克公司CEO罗宾逊先生及汤姆森公司CEO理查德·哈林顿等国际知名出版人的对话中,程三国显示出睿智和激情,后来,他将这种智慧带到了“第六感”——中国第一个出版创意产业园。

乘法运算:可能产生令人震撼的“蝴蝶效应”

北京是一个出版中心,出版资源、人才、信息最多,但一直苦于比较分散,无法很好地发挥聚合效应。作为北京市属最大的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领导和管理团队希望在旧楼的改造上,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怀揣梦想的中国出版人,开始设计他们的梦想。新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由此成立,负责旧楼的改造和新产业园的运营。

创意经济正以一种压倒性的态势颠覆着我们对传统经济的认识,而其中也蕴藏着难以想象的财富机会。机会的把握与财富梦想的实现,更多来自于对新观念的理解和新技术的掌控。感谢信息时代的迅捷,这一次让中国能和世界一同迈开创意的步伐。而未来,将取决于非常规运算。

中国创意产业园区以往的概念是做“加法”,而在创立中国第一个出版创意产业园的程三国看来,他和他的出版创意产业园,是在做“加法”的基础上,进行“乘法”的演算。在这场运算过程中,出版人的创意梦想,变得越来越近了。

在一幢楼里聚集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这里,有着多种关系:共生、竞争、孵化……可能在这里,你因为别人的成就而激发了自己的雄心、意志和想象力,你也总能够找得到最优秀的人来和你交流,促使你不断进取。这里就是北京第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在出版业园区的探索上,新六感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