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9663200000020

第20章 对中国报业集团未来发展几个问题的深层思考(1)

中国报业集团经过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在报业集团自身的定位上,走过了一条从完全的事业法人——企业、事业法人混杂——走向企业法人的发展道路,中国报业集团在新的十年要走向成熟的报业集团,还需进行现代公司制改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节中国报业集团的核心党报的

三种发展模式党报是报业集团中的核心报纸,是一个报系的龙头和灵魂。办好党报,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传达到百姓,是中国批准成立报业集团的初衷,而办好党报,也就成了报业集团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中国报业集团的核心是党报,报业集团要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首当其冲,就是提高核心党报的竞争力。如何提高党报的竞争力呢?学界目前提出了三种模式。

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报支撑式的大众型党报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观点是:党报要成为报业集团的发展依托,就要求报业集团的核心党报实现和新闻市场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主流传媒。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而应将党报作为参与报业竞争的一张王牌。党报在媒体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大潮中,只有深化大胆改革才能取得生存的环境,必须改革成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大众型党报。

在中国,由于党报在整个报业群体和各类媒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级党报在公信力、品牌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积累了许多优势。如何发挥党报优势、提高报业集团舆论引导力、综合竞争力和核心影响力,同时通过发挥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促使党报等新闻宣传资源的整合、升华和突破。党报进入市场并有效占据传播市场,还要不要“政治家办报”?失去注意力资源就等于失去市场占有。不言而喻,当一个有着政治追求、承担着政治责任的媒体在市场上呈现弱势化趋势的时候,其政治影响力必然被边缘化,履行政治责任也就无从谈起。党既然要面向新生阶层扩大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就应该着力面向这些目标人群建立比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控制力。因此,党报进入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政治要求:只有赢得更多市场,才有阵地,才能发挥影响力,才能坚持好导向。

办好党报,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核心内容,做不到这一点,党报作为报业集团主报的核心力就会被削弱,其面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对子报子刊、对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的吸附能力就会被减弱。成立报业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而办好党报,说到底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

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始终坚持以办好集团的核心党报作为集团工作的重心,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这类报业集团的核心党报以“开放型、多功能”与“让上、下两头都满意”为办报方针,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为信念,在头版和要闻版,做深做好指导性的新闻,在其他版面上,做好格调健康、体现“三贴近”的可读性新闻,并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开辟新版面,结合重大新闻事件不时推出有重大影响力的特刊专辑。这些措施,既体现了党报的政治高度,又满足了不同读者的要求,使党报为新闻市场所接受和欢迎,进而吸引了大量广告,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广州日报》为代表的处于中国城市党报改革前沿的报纸,比较成功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了较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党报的实力不断增强,而且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比如,《广州日报》成功走进千家万户,牢牢占领了读者市场。到2005年,日均发行量达165万份,其中自费阅读比例占80%以上。党报的影响力必须通过读者的有效阅读得以实现,党报如果没有读者,舆论导向再正确,也发挥不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读者的认同也能为党报带来经济效益,《广州日报》广告收入突飞猛进,2005年达17.08亿人民币,连续12年在全国报纸中排名第一。

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介产品结构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广州日报》的一枝独秀。无论从发行还是从广告来说,集团的经营业绩均主要来源于《广州日报》,也就是说,《广州日报》既是报业集团里牵头的主报,又是集团在市场上最为强势的媒体,是集团内权威媒体和市场强势媒体二合一的角色。这种《广州日报》主报支撑式的发展模式,对整个集团的发展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整个报业集团的经营存在巨大的风险。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目前的经营策略来看,继续强化《广州日报》的优势是其不可撼动的基本策略,因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市场营销方面都是打出《广州日报》主报的招牌,在广告经营上也是由各子媒体独立经营,这势必进一步强化《广州日报》在集团内的强势地位,这种对主报的强化实际上并未能对其他子报、子刊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如何依托主报,带动其他子媒体的发展,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核心党报成为现代主流媒体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党报应当是以意见、解读和视角取胜的主流报纸。即从过去简单的资讯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为“资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这种智慧型资讯提供者的角色。

在报业市场日趋细分化的今天,党报必须实施差异化战略。要想走进机关,又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实践操作上是不现实的。党委机关报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大有作为。在中国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没有一家报纸能够包打天下。城市主流报纸的社会功能,就是要代表主流社会的意志,传递主流社会的声音,体现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主流社会的正确舆论引导。这样的主流报纸,不仅仅是新闻纸、信息纸,也是思想纸、观念纸,它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极大的。而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社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想和组织领导下,形成的一个由方方面面的社会领导者、企业经营者、科技文化工作者,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市民群众等组成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庞大中坚群体。按照这样一种市场定位,锁定这样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读者群体,城市党报就能更好地扩大群众基础,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功能。

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看,现代主流媒体至少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

第一,从传播规模看,主流媒体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接触规模和人群覆盖密度。

第二,从传播内容看,主流媒体一定是社会运行的“守望者”和舆论监督的执行者,它一定要靠“硬新闻”作为第一“卖点”。党报是机关报,时政新闻当然要摆在第一位。任何时候,时政新闻权威优势、特色优势都不能失去,其实这也是党报最大的优势和卖点。

第三,从传播效果看,它所亲和与影响的应该是社会行动能力强的人群,即主流人群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行为。

第四,从治理结构看,它是一个现代传媒组织,即依靠市场而不是简单依靠行政手段来组合和配置资源,媒介运行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之上。

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党报作为主流报纸就要倡导“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所谓“高度决定影响力”,就是党报要提高信息加工的档次,把各级领导、企业的精英、一流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党报的作者阵营中,用独立的见解、独到的思考、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关注人群。党报要用对重大社会现象的理性阐释,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权威解读,对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专业化描述,对海量信息的筛选梳理,来深度介入,密切关注,为读者提供更有见地、更有价值的信息精品。党报要舍弃那些言之无物的空话、套话、官话、假话,真切地关注生活变化,关注社会脉动,关注经济走向,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站在客观公平的角度,反映出真实的社情民意。党报不但要抓新闻,而且不放过每一个主流新闻,而且要抓更多的独家新闻。坚持“硬新闻”取胜。

当前,党报不是“硬新闻”多的问题,而是错误理解“硬新闻”的问题,是把简单的表扬稿、简单的会议报道以及大话多、内容空洞的作品当作“硬新闻”的问题,直言之,是真正意义的“硬新闻”缺失问题。党报改革的目标其实是“硬新闻”的主渠道和社会的思想库。

对于城市主流报纸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不是什么难题,而如何“精彩”地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却大有文章。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上级让报什么就报什么,让怎么报就怎么报,舆论导向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今天人们多元化的思维和价值取向情况下,这些正确的舆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作为城市主流报纸,遵循新闻规律,实现宣传效果的关键在于,要探索一种让读者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实现这种正确的舆论引导。党报要积极探索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政务报道的大众化。党和政府的政务活动是城市主流报纸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报道方面,而读者往往对我们报纸上会议报道过多、领导活动报道过多不满意。这里面就有一个报道的切入点问题。如果我们把党和政府干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盼的当作政务报道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突破点,尽量通过一篇篇贴近性极强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政务报道,让广大读者知道我们的党政领导在为百姓干什么、忙什么,使原来束之高阁的政务报道走下“神坛”,走向“人间”,不仅会提高政务报道的阅读率,也会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

二是经济报道的社会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是城市主流报纸的一个重要报道方面。然而,如果一厂一店、一乡一镇式的经济报道过多,也会使读者丧失兴趣。这里面也有一个报道的切入点问题。近年来,我们把经济报道与市场的关系、与群众生活的关系当作经济报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让经济报道和读者能够感知到的市场变化、生活变化联系起来,增强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使广大读者从经济报道中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是典型报道的新闻化。过去由于我们的典型报道往往难脱“高、大、全”的窠臼,群众或认为高不可攀,或认为有人为拔高之嫌,这些典型报道往往难以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报纸集团把突出典型单位、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新闻作为典型报道新闻化的重要突破点,不写“高、大、全”式的典型报道,不翻令人生厌的“陈芝麻、烂谷子”,突出典型报道当中能够吸引群众、感动群众的新闻点,特别是把典型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可亲可信,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是理论宣传的通俗化。以往,报纸的理论宣传或知识传播往往和新闻脱节。近年,该报把理论宣传和新闻的结合、知识传播与新闻的结合,作为理论(知识)宣传通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通过群众感兴趣的一些经济新闻,去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通过引起社会轰动的一些社会新闻,去传播主流的社会科学理论或法律知识;通过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闻事件,去传播群众欲知而又不知的各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即使要闻版刊发的一些新闻,也经常同时刊发“相关链接”,及时满足广大读者对理论、知识方面的需求。

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报业集团要有竞争力,作为集团基础的党报就必须有竞争力。否则,从政治角度讲,党报会被逐渐边缘化,影响党报的话语权和对舆论的控制力。从经济角度讲,就会出现作为“老子”的党报要靠“儿子”来养,进而影响到党报对集团内部各子报刊的控制力。

党报承继着计划经济时代当然获得的主流地位,要么妄自尊大,轻视市场;要么妄自菲薄,惧怕市场,不敢主动接受市场的洗礼,因而导致市场反应能力差,资源整合能力差,权威性往往因为缺乏丰富信息的支持而落空。党委机关报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在遵循意识形态规则的同时,也遵循市场规则。城市党报要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明确它的市场定位——城市主流报纸。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城市党报的新闻宣传,才能更有利于扩大城市党报的读者基础,才能更有利于扩大城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城市主流报纸的市场定位与党委机关报的性质并不矛盾,而是党委机关报适应报业市场新形势的一种新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由清晰的定位而致的版面提升是全方位的。从新闻产品的角度来看,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改进和包装;从精神内核的角度来看,是对党报办报理念的全新思考;从组织运营的角度来看,是对现代报业制度建设和营销组织的全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