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9663100000031

第31章 电视谈话节目评析(3)

电视谈话节目选题的“实”与“深”有必然的联系。“深”是深入、深刻和深度,透过现象看真相、看实质、看本质;其反面是漂浮,浅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纷繁复杂的社会,千姿百态的现象,往往容易“掩人耳目”,电视谈话节目唯有深入进去,沉到底,落到事物的实质层面和本质的地方,才是实落的,也才是有意义的。央视《面对面》2003年栏目开播不久播出的11期节目:(1)《李立明:“非典”报告》;(2)《钟南山:直面“非典”》;(3)《张积慧:前线日记》;(4)《姜素椿:生死试验》;(5)《王岐山:军中无戏言》;(6)《陈冯富珍:香港战“疫”》;(7)《吕厚山:隔离之谜》;(8)《于幼军:“非典”特区》;(9)《朱善璐:非常高考》;(10)《方博:经历“非典”》;(11)《贝汉卫:百日盘“典”》,每一期节目都是一个笃实的话题,都是触及当年国计民生头等大事“抗击非典”底部实情的细节纷呈的大实话。

第四,选“文化”。《人民日报》记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采写一篇评述性报道《肯德基吃什么?》,探讨肯德基究竟为什么成功。答案是:人们排队去吃肯德基,是“吃鸡”、“吃‘快’”、“吃‘派’”、“吃‘名’”,但又不完全是,说到底是“吃‘文化’”,借以认识和体验“效率、质量、平等、信誉”的美国文化,这也是对外开放使然。这很有启示意义。文化内涵和人文教益是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观看、欣赏某一档电视谈话节目,最终应是冲着“文化”去的,节目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底蕴,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黑龙江电视台的节目《当事者说》,以带有法律要素的焦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的命运与情感为中心线索,围绕着这些经过充分炒作的中心人物的心路历程展开,讲述事件本身对他们自身命运、亲人家庭、甚至邻里朋友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突出文化品位与人文关怀。湖北电视台的节目《往事》的选题定位是小人物,大命运,从历史文化的视角,从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变迁中折射人们心灵中闪光的人文精神。《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杨澜认为:谈话节目得以立足的关键是“观点”,采访不是即兴发挥。没有观点,很快就会发现面对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没有观点,就会造成信息混乱。“观点”就是文化的视角。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参与者评析

电视谈话节目的参与者通常分为三方——现场观众、嘉宾和节目主持人。其中,节目主持人主导节目的运行,其他参与者各就各位发挥作用,共同达成节目的良好效果。因此,评析参与者是评析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评析主持人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是品牌,其优劣、得失直接决定节目的成败。美国学者霍尔·汉麦斯顿就这样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商业性的个人神话”。主持人就是这个个人神话的制造者。在美国,许多名牌电视谈话节目是以主持人的姓名命名的,如“Oprah Winfrey Show”,其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瑞被誉为“脱口秀皇后”。《实话实说》原制片人时间认为,没有崔永元就没有当年的《实话实说》。因此,评析主持人是谈话节目评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评析

电视谈话节目最能体现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英国学者利文斯通和卢恩特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体现在主持人的角色中。“他是讨论的主持,是访谈中的受人尊重的主角、裁判、调解人、比赛的主持、治疗专家、宴会谈话的主持、经理,还是代言人。有时候,主持扮演这其中的某个角色,从而也改变了其他参与者和听众的作用。”

首先,电视谈话节目样式上的变化,如糅合综艺、辩论、心理咨询因素的节目的出现,以及现场局势的发展,都意味着好的主持人应该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复合体。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大写的“人”,是个性鲜明的“这一个”。在一般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只是信息的载体,按预定程序读稿的工具,是主动的说教者。由于没有交流的对象,他/她的个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约束。因空间隔离造成的单向交流模式,使观众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反馈是延时的。而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主持人则与嘉宾、观众处于同一空间面对面交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无论优点还是缺陷,在摄像机镜头和嘉宾、观众面前都很难遁形,因此主持人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本色和个性。著名传播学者霍夫兰的传播实验证明:“如果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可能被说服。如果接受者认为信息的来源是来自一个与他自己或她自己相似的人——即具有同一性,就更是如此。”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火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主持人窦文涛潇洒不羁的个性和海阔天空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其次,尽管电视节目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群体只能作为“幕后英雄”存在,他们在屏幕上的“形象代言人”是主持人。如果说,不同的电视节目就像不同的博物馆,那么主持人就是观众游览这些博物馆的向导,他们带领观众细细参观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把一件件收藏品详细介绍给观众,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就受到观众的关注。观众往往会忽略电视节目是由群体制作完成的,而把节目同它的主持人紧密地、直接地联系起来。每个电视主持人都有着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形象气质、行为特征,因此节目也就带上了主持人的“个性化”色彩。在观众的眼里,主持人成为节目的标志和象征。提到任何一个节目,出现在观众脑海中的往往首先是主持人的面孔,对主持人的好恶甚至会影响到观众对节目的收视与评论。

最后,主持人是一场互动的、各抒己见的谈话中的实际组织者。它要求主持人以平民化的风格、平等的视野、平凡的心态、活跃平等的交流氛围,促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以期实现节目效果和传播的最优化。为了有效地调节各方面谈话,主持人常需要在谈话中融入更多的个性色彩,把更多的个人感受与谈话过程中的现场观众及嘉宾分享互动,以拉近主持人与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的距离,促成嘉宾的谈话愿望,增加节目谈资,活跃现场气氛。

如李敖性格放荡不羁,敢言人之不敢言,某种程度上“口无遮拦”,对历史人物和政坛人物也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和詈骂任何人。这样的个人风格,和节目《李敖有话说》“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打破电视制作模式,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的核心理念相匹配。这个类似于专栏性质的栏目,每期由主持人李敖对一个话题自由发挥,这使主持人的内在气质得到了最大的展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主持人的能力评析

不像其他电视节目受到各方面复杂合作的影响那样,“脱口秀”往往会因为一个主持人的高素质,而直接提高节目的档次。因此,尽管主持人的个性会成为这个节目的最显著的特征,但主持人的水平是这种节目到底能不能成功的第一要素。衡量主持人的水平,应着重看其控场能力与沟通能力。

主持人既是谈话的参与者,又是谈话的实际组织、控制者。他负责用提问来维系谈话、负责分配谈话时间,可以打断其他谈话者、转移话题、控制谈话的节奏和进程。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现场调控的艺术。

脱口而出、即兴发挥是“脱口秀”节目的主要特征,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尽管目前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和脱口秀还有差距,但是同样具备了即兴的特征。在即兴的谈话中,主持人通过对现场的控制,不但要充分展现个人和嘉宾的魅力,还要为场外的观众带来“现场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现场充当的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媒介角色——控制器角色。控制器的作用就是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通过一个有组织系统的变换和信息传递发出指令,即时调整受控者的行为,使系统趋于稳定状态以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主持人就是现场起主导作用的组织者、控制者。他的责任在于激活嘉宾、现场观众的谈话欲望,在谈话中间穿针引线、因势利导、有条不紊地调度好发言的逻辑顺序,让人们充分发表意见,把现场琐碎而微妙的谈论组合、串联起来,显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主导”不等于“主说”,控制别人的同时也控制自己。谈话节目现场应由嘉宾“唱主角”,主持人不能喧宾夺主,要学会尊重和倾听。美国传播学者唐·库什曼说:“一个人要想进入人际沟通,不需要首肯对方的每个想法,但必须把对方作为一种独特自我或一个重要的个人加以支持,积极的尊重对这种互动来说是最基本的。”主持人应允许嘉宾和观众发表不同见解,同时要把握好方向、分寸和尺度,注意调节气氛。当嘉宾和观众不理解话语的弦外之音时,主持人要善于启发;谈话跑题时,要及时拉回来;转换话题时,要巧妙地过渡。

在美国,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本意为“主人”,即节目特性要求主持人能够像“客厅”或“沙龙”的主人那样,充满亲和力,有效调动大家谈话的情绪。这便是其沟通能力的展现。

谈话节目是一个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谈话场。主持人通过营造平等语境,唤起嘉宾和观众正常谈话的情绪,从而形成一个轻松、融洽、自由的谈话现场。主持人要营造一个平等语境,真诚地面对观众。谈话节目追求的是随意、轻松的气氛,但是因为摄像机在场,嘉宾和观众很难在节目一开始就进入开放的状态,主持人只有以真诚和平等的心态打动观众,才能缓解现场嘉宾和观众的紧张感,进而形成亲近感、产生信赖感。

沟通之要在于“诚”。有研究表明,对方对于自己的态度,往往是自己对对方态度的反馈。若节目主持人让人感觉是在“作秀”,即节目主持人强烈暗示这是一种角色关系而非人际关系,那么谈话参与者也必然将彼此的关系定位在角色的层次上跟着主持人“作秀”,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人际交流。谈话节目过程中,主持人自身就应处在一个真诚的状态,从而感染其他谈话参与者,得到更为真诚的回应。奥普拉说:“说自己想说的话,给观众一个真诚的自我,不能欺骗观众。”她在节目里一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她曾经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年轻时吸食毒品,这样的经历没有成为她事业的绊脚石,反而让更多的人喜欢她、理解她。因为人们从她那里得到了鼓舞:敢于面对自己过去污点的勇气和力量。主持人这种真诚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可以和她像亲人般畅所欲言。

沟通要有平等的意识,无论是高端访谈节目的“对话”,还是平民参加的“实话实说”,主持人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只有这样,谈话节目才不会变成一些名人的个人演讲,也不会成为主持人的秀场。只有在一种相互平等、尊重的谈话中,嘉宾才有可能真正地说出心里话,挖掘出背后精彩的故事。

谈话节目是主持人和嘉宾或现场观众通过“听”和“说”的形式进行直接交流。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拉里金曾经说过:“谈话的首要规则就是听,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你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听者”。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面对面》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可见电视传播发展到今天,业界已经意识到倾听是交流的基础。现场嘉宾的参与,让主持人的倾听意识得以体现,主持人更多的是引导、调动、调整谈话的发展,让电视节目中的嘉宾与屏幕前的观众真正感受到话语权被尊重。

3.主持人的素养评析

谈话节目中嘉宾和观众表现的不可预测性、谈话内容发展方向的不可控制性,虽然能够满足场外观众的心理期待,使节目更好看,更刺激,却增加了主持人调控现场的风险,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只有在平时打好政治根底、知识根底、理论根底,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瞬间应变的能力,才能在节目现场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台上一句动人心弦的妙语听似信手拈来、顺口而出,其实是主持人长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结果。主持人必须广泛阅读、博闻强记、融会贯通:无论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风情还是天文地理、琴棋书画都应该有一定的涉猎,甚至研究。在知识结构上力求“专”、“深”与“博”相结合,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杂家。汉代思想家王充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主持人有文化、有知识才能赢得听众,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代表着一个栏目的文化品位,没有文化内涵的主持人,永远创造不出名牌栏目。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称得上“学养”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