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9663100000030

第30章 电视谈话节目评析(2)

5.综合式节目

在形式上,上述谈话节目以人们的“说话”为主,主要是言语语言传播,较少运用电视传媒的其他表现手段。综合式谈话节目则充分利用外景录像、三维动画、片花隔段等丰富的电视手段,并吸取文艺、游戏、竞技等其他节目的成分,使谈话节目立体化,增强艺术性,如《天天向上》。这一类节目的特点是活泼、谐趣,适用于谈论轻松的生活、情感话题。在我国,这类节目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演进,在同类电视节目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位与选题评析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位分析

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位包括节目的基本功能定位、受众定位及节目样式和风格定位,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指南针,一般在节目开播前就要做好,但也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不断予以完善,实在不行则进行改版。

1.评析节目的功能定位

每一个节目在开设之初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开办这个节目?节目究竟想让观众在哪一方面获得满足?等等。

粗略地看,电视节目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功能是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另一种功能则是满足观众的娱乐诉求。

中央电视台二套有一个关于健康话题的谈话节目《健康之路》,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解答观众关于某些疾病的疑问。本着这个目的,《健康之路》对自己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定位:解疑答问/提供信息的知识类谈话节目。这样的定位使《健康之路》把节目的内容集中在提供疾病诊断、治疗的信息上,每期节目都针对某种特定的病症,邀请有关专家谈论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并在现场解答热线电话及网上提出的问题。整个节目非常紧凑,所有信息都围绕病症的表现、治疗展开,主持人、专家及观众之间的交流知识性特别强。其他一些信息,如病人的家庭背景、患病经过以及如何求治等都忽略掉了。这当然是因为节目的基本定位锁定在满足观众求知的需求,所以那些故事性的、带有情感色彩的部分应该排除,整个节目也因此就显示出了非常鲜明的风格。

2.评析节目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通俗的说法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它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基准,既是节目制作的出发点,也是节目制作的归宿。选题的内容、节目的结构、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语言的运用等都要受到它的制约。节目只有明确了目标受众,将其牢牢抓住,才能保持稳定的收视率。

对受众定位进行分析,要了解节目不同的受众心理。受众心理可以分为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个部分。一般心理是指绝大多数观众共同具备的心理,例如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的观众在收视时所具有的个别心理。譬如男性与女性、老人与儿童就有着不同的收视心理,因而其收视要求也就不同。

在中国现有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根据观众一般心理制作的节目占据了大多数,如《实话实说》、《朋友》、《艺术人生》、《锵锵三人行》等节目,老少咸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并不影响到观众对这些节目的收视。除了这些根据观众一般心理制作的节目,也有一些谈话节目是根据特定观众群的需要制作的,如《相约夕阳红》主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生活,《五环夜话》侧重于满足体育迷的需要,《当代工人》关注的是工人的心声……这些立足于观众特殊收视心理的节目同样也受到了那些观众的喜爱。

现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重视根据不同受众群的需要来制作节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节目评析的时候,应该注意节目的受众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全面了解了观众的特殊收视心理,使节目能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

3.评析节目的样式与风格定位

样式定位与风格定位也是节目定位的组成部分。

样式定位是一个节目在策划过程中下工夫最多的一个环节,因为样式即谈话的架构,直接关系到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的形态,所以样式的设计非常重要。一个节目的样式设计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主持人、嘉宾、现场、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样式定位,可以使节目在播出伊始就以较为清晰、稳定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便于观众的辨认和记忆。

电视谈话节目需要进行风格定位。虽然在任何节目的创办之初都无法确定节目的成熟风格会是什么样,但是节目风格的基调还是必须考虑的。严肃、沉重、热闹、活泼,这些都是节目的风格定位范畴。风格定位和其他的节目因素是互动的,不是单一的。尤其是主持人的风格与个性直接影响了节目的整体风格。崔永元的风趣幽默、王志的尖锐犀利、朱军的亲和真诚、王利芬的精明干练,他们的个性气质和外在风度已成为节目的标识。同时节目的风格定位也制约着主持人风格的塑造,主持人的风格不能背离节目风格任意发挥。成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总是能游刃有余地把节目的特色和自身的气质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谈话节目的风格定位,应找到节目风格和主持人个性的契合点,节目衬托主持人,主持人烘托节目,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同的电视节目经过精心策划之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定位。在评析中,要从功能、受众、风格样式三个方面评析节目定位的细分特点。例如央视二套《对话》评析:

《对话》以经济话题为主,节目树立的核心理念是“永远贴近时代,把握时代脉搏”,“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关注思维前沿、热点话题和重量级人物,并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这些资源”。

围绕这个核心理念,节目的内容定位就是最大程度地把握时代脉搏,将注意力集中在时代人物和时代话题上。通过与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等这些时代人物进行对话和交流,由突发事件、焦点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对话》节目捕捉鲜活的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和演绎故事冲突,达到真正紧扣时代主旋律的目的。

这一内容定位决定了节目的受众定位,即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其风格定位与内容定位息息相关,还需符合该节目受众的欣赏口味。所以这个谈话类节目不同于《艺术人生》的感性,不同于《实话实说》的平民,不同于《超级访问》的轻松活泼,它关注思想上的前沿视点,重理性思辨而轻娱乐性,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风格上以严肃高端为特点。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评析

电视谈话节目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紧挨着节目定位的是节目选题,节目制作人必须从节目的定位出发,每一期节目选择合适的题材或合适的角度。进行节目评析,往往将两者结合考虑,不仅分析它们各自的具体特征,也要梳理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1.选题的类型评析

选题即电视谈话节目的讨论对象。如同人们日常生活中种种对话和交谈一样,“谈什么”从来就是电视谈话节目的首要事务和核心事务,是节目操作中的第一要务,也构成区分不同类型谈话节目的根本依据。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有宏微之分。宏观选题是领域性、范畴性的“类”问题,如前所述,有新闻类选题、社会话题类选题、情感类选题、心理类选题、娱乐类选题和人物类选题,等等,还有许多待开发的领域。电视谈话类节目宏观选题的策略,通常是把社会问题文化化、文化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理念化。即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把深奥的文化问题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概括为种种理念。美国著名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是将选题定位在社会、家庭生活领域。在美国“9·11”遇袭事件后,节目的总主题是“怎样向你的孩子解释9·11”,切入到该事件对美国普通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触角敏锐,视角独特。

微观选题即一期期电视谈话节目所谈论的具体问题,有宽窄之别。比较宽泛的选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物价问题、公平分配问题、拉动国内消费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廉政勤政问题、文化观念问题、发展文化产业问题、“剩女”问题,等等,都可以拿来进行大众化讨论,成为某系列或某一期电视节目谈论的对象。比较窄小的选题,则是对上述宏观选题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充分考虑受众当下的需求,切入其中的某个“点”,单课独进,长驱直入。《实话实说》的选题策略是:“每周一个选题,每题一个热点,每点一次舌战,每战一道火花。”这是成功的经验。

好的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多由宏观而微观,谈论的对象最终细化到具体的人、事、物。这样的选题是经过精心选择后确定的,往往成于创意性的发现。其中,节目的编导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如《四合院·石库门·大世界》这期节目,主旨是比较京沪两地文化的差异。京沪两地人们的性格、处世理念有较大的差异,大家都不陌生,但没有人做过电视谈话节目。倘若就从文化比较上进行对谈,很难生动有趣。节目从两地人的居住环境、到生活方式再到文化观念,由人们习以为常而又特别感性的日常生活物事入题,然后一层一层深入,这大大增强了选题及谈话的吸引力。

2.选题切入点评析

好的电视谈话节目选题,总是在“新、众、实”和“文化”等方面下足工夫。

第一,选“新”。新闻姓“新”,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也是如此。一般说来,电视谈话节目虽然不以报道新闻为职志,但大都带有一定的新闻性,而电视谈话节目的观众都喜欢听真话、听新话,拒斥老生常谈和马后炮。电视节目一直以内容为王,选题素来是节目创新的最重要的抓手。所以,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必须喜新而厌旧,要尽量新鲜一些、再新鲜一些,完全剔除陈年旧事和老调重弹。有的时候,要像报道新闻那样,对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对老百姓的意见、呼声和需求,予以如声应响般的反应,把节目做成地地道道的“今日谈”。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一部人类文明史,不过是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而不断应战的历史。”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永远是与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最新“问题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始终保持足够的前沿性。

在电视谈话节目领域,一般说来,往往新的就是热的,热的就是新的。热点事件、热门选题、热点问题等等,皆“当时乃发生”,成为流行一时的社会话语,并且,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昨天、今天、明天并不相同,从而具有很强的时新性,新闻类选题尤其如此。敏感地发现热点,紧紧地抓住热点,及时地追踪热点,是达到电视谈话节目选题新的有效途径。当然,选“热”绝不是一味赶浪头、追时髦、出风头,而是应当有意识地与“流星”般的时尚和娱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有,选题的个性化始终是节目个性化的基础。

第二,选“众”。“众”是公众、大众化、平民化,是尽可能多的节目观众,尽可能广的受众覆盖面,尽可能大的社会共同关注。电视谈话节目是几个人在演播室里对谈,很多人在各自家里看着听着。如果达到此时此刻一个人在荧屏上讲,普天下的人在收看收听,就像当年朱镕基总理每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那样,万人空巷,随即是弥漫在大街小巷的热议,就非常成功了。事实表明,这要从选题做起,抓选题是抓源头、抓根本,选题一定要大众化。何谓选题大众化?就是现在常说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反面是“三脱离”: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如果把“三贴近”合而为一,就是着实“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包括贴近当前客观现实,贴近柴米油盐,贴近喜怒哀乐,贴近实际需求,贴近节目市场,等等。

电视谈话节目选题“三贴近”的具体操作途径是达成三个大众化:选题题意大众化、选题视角大众化、选题语言大众化。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其选题始终是“大众”的,请来的嘉宾也大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空巢老人、居委会的大婶、当保姆的小妹,以及志愿者、修脚工,甚至艾滋病患者等等,虽然间或也有名流、学者和政要出场,但和他们讨论的仍然是如何解决社会底层的问题。这颇似“奥普拉脱口秀”。

第三,选“实“。电视是长于纪实的媒体,电视谈话节目在于它的纪实性,在于实话实说。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应当尽量实落,尽量具体一些,尽量实打实,并有足够的细节去细化和支撑整个话题。题“实”才能说得“实”、话语“实”,实打实的话题和谈话就能够避免节目“标准化”生产和千篇一律。与此相反,故弄玄虚,热衷于不着边际的“宏大叙事”,用空话、套话、大话糊弄人,是不可取的。央视《实话实说》谈论的话题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话题小到一个家庭内部父女之间解不开的小疙瘩,大到通行全国的《婚姻法》的修改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旧”到拾金不昧的人应不应该接受失主的馈赠,流行到网恋应不应该被提倡;轻松到为什么大龄的研究生还没有谈恋爱,沉重到谁来给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等等,特别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