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96628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

3.执行、监督与决策的互动机制

总编室是决策层与执行层紧密联系的重要枢纽。总编室在做好日常工作基础上,着重负责全台宣传报道策划、协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主持编前会议、协调台领导和各地区广播中心及时了解中央有关宣传指示精神和报道方针。总编室还委托中文节目编委会(由新闻采编中心、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环球资讯节目中心成员组成),定期召开宣传报道策划会议、制定宣传要点和报道选题,由总编室负责重大活动报道的宣传组织和协商工作。例如: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两会”、“上海世博会”等活动,均在相关台领导和总编室的领导下,成立了“采访报道办公室”等跨职能部门、跨编播中心的机构,对大型新闻活动做到了提前规划、操作有序,致使“采访报道办公室”调动全体人力、协同作战,从策划到实施,与技术部门和各语言广播部门进行了良好的合作,较好地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全台宣传管理运行和改革创新的有序推进、节目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传播实效的持续追求,国际台除了制定相应的规章进行监督与约束,还建立了台级考评体系,定期对各编播中心进行包括媒体管理、节目管理和传播效果等三项指标的业务考评。

第三节 国际传播战略分析

(一)核心资源

1.语言文化资源

(1)实现多语种受众母语传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使用61种语言全天候向世界传播的能力,这是国际台跻身世界三大国际电台的核心资源之一。国际台多语种的特色优势,使信息传播抵达更多更广受众群成为可能,增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在中国重大事件发生或国家重要信息发布时,国际台作为中国官方权威信息发布机构可以使用目标受众国自身语言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传播。例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咨询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年度例会(又称“两会”)报道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国际台采用几十种语言向全世界目标受众传递资讯。同时,由于使用当地语言与对当地文化了解的优势,国际台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根据报道主题的差异性突出不同的报道特色,针对报道内容和受众的变化实行差异性传播,这种报道不同于对信息直接的语言翻译,它加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传播内容更贴近、更丰富,传播效果更鲜活。

(2)开展多语种受众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学习汉语言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成为热点。国际台利用自己的全球网络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强强联合,合作组建广播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以三千一百多个海外听众俱乐部为基础,以广播孔子课堂、无线广播、在线广播等为载体,用目标受众国母语和几十种语言网站教授汉语。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广播孔子学院主要分布在亚、欧、非三大重点地区,国际台还积极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利用丰富的对外资源,加大广播孔子学院的推介力度,尝试在瑞士、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设广播孔子学院,同时还出版了第一批38种语言版本《汉语900句》广播教学节目。国际台与国家汉办的互补合作,以中国文化为核心,以教授汉语为内容的新思路,这成为国际台进军国际目标受众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2.技术覆盖资源

(1)国际在线实现时空跨越

国际台一直以多语种覆盖而闻名,但是在信号传输方面有相当长的时间多采用短波,而短波的受众群毕竟有限,造成信息传播效果弱化。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际台通过组建新媒体管理中心,通过国际在线网站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跨越和品牌提升。国际在线已经成为国际台国际传播的著名品牌之一,访问者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1900万,在全球同行业网站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最知名的互联网评估网站Alexa“最具知名的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排名中,国际台的国际在线也超越了美国之音、BBC等世界著名国际广播电台网站而稳居第一。

国际在线的成功与优势主要表现在,国际在线的稿件被大量转载并被广泛链接;境外页面的访问速度较快,根据Alexa网站监测,国际在线网站页面速度快于世界上58%的网站。探究原因,国际在线并非将原来的广播节目照搬后上传网络,而是通过新媒体管理中心,在各地区编播中心的协助下,根据集中管理、分类指导、分散操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各语种的网站管理。根据各语种在线广播的目标定位、受众定位和内容定位,通过应用AJAX等新技术开发多语种播客系统,开创了“定向签约制”播客管理新模式,增强网站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加强网站的互动性和服务功能,通过网络论坛、网络视频访谈等方式与各国网民进行交流,如活跃的中日网络对话系列活动等。国际在线对几十种语言网络的文字、图片和音频内容进行全球CDN推送,大大提高了访问量和影响力。其中,国际台与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联手创办的藏语广播网就是成功的案例。藏语广播网用藏语发布文字信息,用拉萨语和康巴语发布广播节目,这不仅成为西藏人民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境外藏族民众了解西藏发展变化的重要渠道。

(2)落地电台融入当地市场

国际台的国际在线解决了节目跨越时空传播的技术问题,但是若想真正融入当地市场,主要还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国际台制作播出的节目与对象国电台的节目形式以及当地受众的收听习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第二,当地国家对境外电台节目准入的限制。为此,国际台积极探索在重点国家和没有播出语种的国家开播落地电台的探索,通过与对象国有实力的媒体公司合作,由国际台提供成品节目,或由双方联合制作节目素材,再经过合作方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习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本土化”包装,然后在当地的主流中波、调频电台和网站播出,或者直接由合作方制作符合当地受众需求的内容播出。

2005年,国际台通过与芬兰大众媒体公司合作实现了落地节目的“本土化”;2006年国际台在肯尼亚内罗毕开办了FM91.9调频电台,覆盖当地二百多万人口,每天播出19个小时的节目,内容涉及中国与肯尼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和世界重大事件,成为两国信息传播的重要桥梁。截至2011年4月底,国际台已经在全球开办了56家整频率电台,未来的目标是150家,积极推进落地电台,有效地实现了节目的收听率,如国际台芬兰落地节目能在信息渠道发达、媒介竞争激烈的芬兰,收听率达到5%左右。此外,近几年国际台落地电台很好地加强重点国家的覆盖范围,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的落地电台采取“合作办台”、“代理建台”等方式覆盖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落地电台发展策略较好地实现了融入当地市场,丰富我国主流媒体的境外落地模式,增强了中国国际广播的整体传播力并且卓有成效。

(3)CIBN拓展国际传播平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沟通成为国际台国际传播的新趋向。为此,2011年1月1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简称CIBN)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一个拥有61个传播语种、全业务媒体形态和浓厚国际化特色的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的建设全面启动。CIBN是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发展条件下,以多语种、多类型、多终端的形态面向全球受众传播的国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致力于全面打造多语种的网站集群、在线广播集群、网络电视频道以及移动服务终端。

CIBN作为国际台国际传播重要的核心资源,广泛涵盖了网络视听节目、手机广播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CMMB等各种新媒体业态,以视听互动、资源共享、语种集合为特色,向全球受众提供时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社会和汉语教学等综合信息服务,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有效平台。CIBN开启了国际台以新媒体化为方向、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特征加快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新的时代。

(二)国际传播战略

1.成本领先性战略

国际台作为中国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的目的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介绍世界”,成本优先战略并非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加剧与加快发展的需要,国际台提出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目标。因此,实施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即成本领先性战略成为必经之路。根据国内外媒体市场的发展,联系国际台自身的实际,推行内部成本核算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区分不同频率、部门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划分节目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划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这样便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频率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节目片段、新闻稿件、技术服务、设备使用等,采用内部价格进行相互结算和转账,形成内部价格制度,发挥管理合力,不断提高整体效率、增进发展动力,成为一个整体协调、层次分明、良性互动、创新开放的综合系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庚年台长认为:“现代广播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在硬件上缩短同世界发达国家国际广播的实力差距,还可以在软件方面不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中,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的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软件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市场主体经营管理层面的重要战略,国际台的差异化战略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传播语言与传播平台三个方面。

在传播内容方面,国际台对内、对外因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国内听众,国际台利用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为听众带来独家国际资讯;针对国外听众,国际台利用中国三大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势给外国听众带来最新的中国资讯与国际资讯的中国视角。在传播语言方面:国际台使用63种语言对海外听众进行母语传播,是目前全球使用语种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电台之一,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传播平台方面,实现落地电台、网络、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的全媒体传播。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当今全球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媒介组织融合、资本融合直至传播手段的融合。传播手段融合既包括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同时也包括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统一采用“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实现资源共享。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传统媒体意识到应该改变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需要采用新技术手段扩大业务范围,增强自身实力,同时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国际台以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为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拥有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和新媒体传播手段,一个结构齐全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已具雏形。国际台在传统媒体方面包含广播、电视、报刊等完整的产品矩阵。目前有三套国内调频广播频率;截至2011年4月底,除庞大的境内对外发射短波、中波覆盖网外,还有境外整频率电台56家,41种语言落地节目覆盖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落地总时数达1100小时。国际电台还主办有《世界新闻报》和38种外文内部刊物以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现有的雏形为全媒体传播战略搭建了基本的平台。

3.本土化战略

为了成功突破外国对境外电台节目的准入设置的限制,扩大信号覆盖与提高收听率,国际台曾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其中,始于1993年的国际台节目境外落地业务效果较为显著。国际广播节目境外落地,即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卫星直播、有线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以商业运作的方式,购买或租用重点国家城市电台时段播出我国落地节目,确保国际台传出的广播信号与制作的节目能使对象国家和地区的听众听得见、听得清。这一方式有效拓宽了国际台在海外的落地渠道,扩大了节目覆盖。然而,随着国际传播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受众争夺的日趋激烈,探索新的传播战略以适应国际竞争成为当务之急。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与传媒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作为大众媒体的受众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同质性、匿名性等多种特点,所以通过单方面的节目落地只能显著提高覆盖率。若真正提高传播效果需要从了解当地对象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当地官方语言或民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风格向受众传递有效信息,符合对象国受众的收听、收看习惯,适应其民族心理与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和贴近性。因此,落地电台本土化战略成为各国竞争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