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日报》经历了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三次改版,使《中国日报》的整体运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写作风格和版面设置上向世界一流报纸看齐,采用国际流行版式,符合国际传播的需要。例如在2010年的改版中,报社聘请国外设计团队,设计国际化的版面等。这些举措缩小了《中国日报》与西方主流报纸的差别,使《中国日报》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口味。
2.区域化战略
《中国日报》于2000年6月加入亚洲新闻网。该新闻网于1999年3月在曼谷成立,是亚洲第一家英文报纸联合组织,几乎包括了亚洲所有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被邀请为该组织的第10个成员。这个机构包括亚洲19个国家,21个主流媒体,通过这个平台,各媒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亚洲传媒的发展。通过加入亚洲新闻网,《中国日报》得以与文化、地域相近的亚洲国家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整合,从而加强了《中国日报》进入当地市场的能力。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1.产品和服务出口
《中国日报》从创刊开始,一直非常注重报纸在国外的落地和发行。日报发行至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日报(美国版)》、《中国日报(香港版)》等地区子报,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纽约、雅加达等设有印点和发行网点。
《中国日报》还是承办大型国际会议会刊最多的中国媒体,授权独家出版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官方英文会刊、奥运村报、残奥村报,是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英文合作媒体;承办了几乎所有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的会刊,其中包括财富全球论坛、APEC峰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
在突破渠道瓶颈方面,《中国日报》借船出海,利用西方强势媒体现有渠道把内容送到目标读者手中。例如2010年6月25日,《中国日报》分别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版面刊登了上海世博会专刊,总发行200万份,吸引了大量美国读者阅读。
2.战略联盟
《中国日报》可以说是开展国际媒体合作最多的媒体。旗下《中国商业周刊》随泰国《国家报》在泰国发行,期均达7万份;随马来西亚《星报》在马发行,期均达30万份。主办亚洲首个洲际新闻图片网站,拥有2000名签约摄影师,向全世界发布纪实新闻图片。
《中国日报》是唯一代表中国加入由亚洲19个国家,21个主流媒体组成的“亚洲新闻联盟”的成员,通过该组织的传播途径,《中国日报》将中国的声音覆盖亚洲。
《中国日报》还非常重视运用其影响力,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中外交流平台。2005年与日本言论非营利组织联合创办“北京—东京论坛”,这是中国新闻界和学术界首次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加强中日相互了解,促进中日关系发展而搭建的民间高层交流平台。《中国日报》成功举办了多次世界级企业参加的“中国日报总裁圆桌论坛”,为促进政府官员、财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沟通搭建了交流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与亚洲新闻联盟合办的“动感亚洲——亚洲新闻图片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等。
四、经典案例解读——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世界一流英文媒体
2010年3月10日,《中国日报》实施自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
口号:“把全方位及时的新闻覆盖交给网站,把深入的分析解读和人性化的故事留给报纸”。
报道主题:解读中国,点评世界。
目标: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世界一流英文媒体。
1.原因概述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30多年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近两三年来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二是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三是世界金融危机。这三个事件将中国从后台推到了聚光灯下,使得世界对于中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为所有的国家共同感受的今天,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变化,中国的一举一动也特别受到国外的关注,日报选择在这个时候改版,要以全新的面貌对外说明中国。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媒介融合趋势,使得单一媒介的时代结束,媒体要拓宽自己的渠道,在多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把传统的平面媒体和网络进行不同的分工,有利于发挥平面媒体和网络各自的优势,将即时新闻和深度评论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次改版以2010年两会的召开为契机。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中国的“两会”为世界所关注,这一时期实行改版,力求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2.改版描述与评价
这次改版主要想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增加互动性与趣味性。(2)把草根、民众多元的、理性的一些声音传递出去。《中国日报》有责任把多元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传递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3)着重回答五个问题:中国在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下一步的趋向会是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
为此,《中国日报》做出了如下安排下文内容:
(1)在人才资源上。重组国际部,向海外派出记者,在一线以中国人的角度和视角点评事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2)在版式上,从美国聘请设计专家为《中国日报》设计全新的、符合报纸发展趋向的版式。新版《中国日报》更换了沿用近30年的报头,启用了新报头和标识,运用世界报业最前沿的设计元素,整合图片、图表、漫画、插图和版样等,把《中国日报》打造成适合“读图时代”的视觉精品,适应整个网络时代的需求。
(3)在内容上,重塑报道理念,彻底转变文风,把全面及时的新闻覆盖交给网站,把杂志化的深度分析作为报纸的基石。通过报网融合,与亚洲最大英语新闻网站之一中国日报网共享读者资源,强化读者反馈,主动设置议题,深度解读中国万象,积极点评世界风云。
(4)在北京地区发行的北京版由四版扩为八版,这使《中国日报》在北京的旗舰报达到32版。北京版面向每年来京在京的数百万外国读者,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服务性,以亚洲一流英文都市报为发展目标,包括都市要闻、社区热线、理财指南、热点分析、京城人物、生活服务等版面和栏目。北京版模式将陆续在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复制,推出当地英文版。
(5)增加一系列新的栏目。“封面故事”关注民生,关注世界人关注的焦点,关注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及时回应国际社会以及老百姓与新闻事件的关系。“中国面孔”。讲述非常草根的老百姓的故事,派记者深入寻常百姓家,与百姓一起聊家常,一起生活,搜集动人的细节,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评论版上开了一个栏目——“碰撞”把专家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容纳多元的观点,不同角度,不同价值观的理念一起碰撞。让受众在了解各方观点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也是《中国日报》转变文风的尝试。
(6)增强报纸的互动性,打造“读者友好型”报纸。将读者调查、读者见面会常态化和制度化,与读者交流,倾听读者意见;号召读者为报纸投稿,顺应“受众创造内容”的媒体时代。
《中国日报》的这次改版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好评。国内媒体如《人民日报》等对这次改版做出了正面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也对这次改版进行了报道。改版后,《中国日报》及所属网站平均每周有四百余条稿件被国际三大通讯社及《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转引三千多频次,较改版前上升近30%,有效地通过“二次传播”覆盖全球受众。
思考题
1.结合国内外经验,谈谈如何让新华社的新闻信息产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
2.与新华社相比,中新社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有什么不同?
3.中新社在新形势下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4.“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对于中新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起到了哪些作用?
5.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战略有什么影响?
6.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7.《中国日报》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有哪些?
8.《中国日报》于2007年年初推出“电邮报”,2008年又推出了“手机报—China Daily”。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报纸的“多媒质化”,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对于《中国日报》国际传播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