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传播战略
9662400000039

第39章 国家传播战略的国际比较(7)

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是GDP的总量,而不是人均GDP水平。2009年,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分列世界GDP排名前八位。主导当代世界国际传播格局的,也是美、日、英、法、德等GDP总量最大的西方强国,而不是人均GDP超高的北欧和中东富国。半岛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卡塔尔政府投入巨资并引入英国BBC的记者和技术人员,采用发达国家优秀媒体的运作模式,打造了号称中东“BBC”和“CNN”的半岛电视台,成为中东地区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但其影响力基本局限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并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为卡塔尔和中东国家营造强势舆论环境。

国际传播能力依赖于国家经济实力,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形成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离不开世界公认的大国地位。大国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大国的行动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来自大国的声音天然地成为最吸引世界注意的声音。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一样,一国的国际传播很难脱离国家地位实现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形成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离不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强大国家实力。硬实力带动软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传媒表达水平。现代传媒既是强烈依赖科学技术进步的行业,又是需要持续大量投入的行业。这是传媒作为软实力的“硬”的方面。国际传播尤其要拥有全球采集、全球发布和全球覆盖的能力,只有依托整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实力,才能提供国际传播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财力支持;只有伴随国家经济力量对世界渗透和影响的步伐,一国的国际传播才能真正形成对世界的影响力。

任何一国的国际传播,都是输出本国价值观、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理念的重要渠道,都是为本国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争取舆论支持和价值认同。有效的国际传播,能够加强国际交流,加深彼此了解,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舆论环境,实现传媒促进发展。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同时,国际传播具有鲜明的产业属性。可以说,国际传播本身就是GDP。当今世界,传媒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每年全世界GDP的7%产生于文化产业,而支撑文化产业的平台正是发达的传媒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5%,美国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影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了20%。英国数字娱乐产业总值占GDP的7.9%。世界传媒巨头所面向的,远不是有限的国内市场,而是具有无限潜力的全球市场,传媒产品裹挟着政治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这是当今国际传播的重要现象和规律。我们发展国际传播,同样要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统筹考虑。

(五)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国际传播能力也是生产力。软实力不只是消耗资源,而且是社会财富。也就是说文化可以创造财富、创造产值。所谓文化产值,指的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行业所创造的产值。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美国,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成为国家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遍及全球,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目前,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影视产品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美国的电影业及其附属产品每年获利300多亿美元,几乎等于朝鲜和越南两国GDP之和。又比如,日本家用游戏软件约占全球份额的50%以上;CD销售额近8000亿日元,约占全球的17%;动漫产业总产值已逾1亿日元,占世界动漫市场的60%左右。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期,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增长。特别是在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要员甚至提出“动漫外交”的口号。再比如,英国从1997年开始,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目前,其创意产业产值与金融服务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英国音乐产业占全球音乐产业的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占全球的16%。法、德两国都是图书生产销售和出口大国,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2800万会员。法国维旺迪集团拥有欧洲11个国家的1550万用户,占全球22.5%的音乐市场份额。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文化产业及其影响的软实力。韩国从政府作为服务者的立场出发,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文化产业国家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在短期内实现了文化产业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飞跃,尤其在内容出口、增强影响力和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先优势。

国际传播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传媒总体规模在全球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教育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1739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200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56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02部。出版各类报纸437亿份,各类期刊31亿册,图书70亿册(张)。但我国传媒实力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国内传播规模上,国际传播和传媒经济实力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14%和6.5%,传媒经济实力与日本相比也只相当于其1/4。这表明,我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传媒大国,但远未达到传媒强国,大量的投入难以转化成经济效益和国际传播效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目前,我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目前的消费总量只有8000多亿元。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超过3%,也就是说,全社会97%的产业部门都在生产物质产品,只有3%的产业部门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这一比例显然是过低了。这充分说明,一方面,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远未得到开发;另一方面,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量还不够,这都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平均年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15%—20%,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15%。同时,我国文化产业效益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日益齐全,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抓住当前文化产业顺势成长的良好机遇,牢牢树立文化产值观念,注重和强化传媒产业功能,既是我国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传媒实力差距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国际传播媒体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全面、科学推进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长效举措。

二、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是我国媒体的发展方向

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媒体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迫切需要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依然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但是经济总量在2010年已位居世界第二,且依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政治上,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和20国集团成员之一,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热、汉语热已悄然在全球兴起。然而,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特别是国际影响力却相对较弱。在世界各国的首都或主要城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但很难看到中国的文化产品,特别是信息产品,中国的舆论影响力,远远达不到“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力。在联合国的大厅里,摆放了众多的图书资料,却鲜有中国出版物。

纵观近代史,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级强国,必须在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国际政治和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或者说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都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近代以来,只有英国、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达到或者曾经在特定时代达到世界级强国水平。而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试图成为世界级强国,但均以失败而告终,除了它们采取的强国路线即军事战争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外,还有它们三国也只是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或者说硬实力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强国的标准,在全球政治和文化影响软实力方面,远没有成为世界的代表或被全球接受。盛唐时期的中国,在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除了要复兴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以外,还要加快文化实力的复兴,特别是在国际舆论竞争中占据话语权制高点。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世界强国。

(二)现代科学技术和媒体传播形态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信息技术的变革,是媒体发展的推动力。20世纪中期以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信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媒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新传播形式不断涌现,媒体信息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纵观世界传媒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由报纸“一枝独秀”,到广播与报纸“并驾齐驱”,再到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然后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强纷争”;如今进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介形态相融共生的“多媒体融合并存”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传媒业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媒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20世纪50年代,是党报一统天下的媒体时代;其后,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先后普及,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家传统媒体“三分天下”;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门户网站、个人网站、视频网站和以移动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兴媒体逐渐吞食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份额,而传统媒体也不断在互联网上占领制高点,开发自己旗下的新兴媒体。这就使我国媒体进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存共融的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