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9662300000028

第28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改进策略(3)

第二节 以人为本:网络中更加人性化的国际新闻报道

这是一个人的尊严被珍视的时代,无论是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如果谁不尊重人的价值,就一定会受到指责。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网络时代,因为人们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并且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说教的信息一定会被打入“冷宫”。只有在媒介行为中真正实现对人的重视,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才可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市场。

一、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合理性价值。以人为本理念的出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知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历史形态的划分方式,而根本不去关注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划分三阶段的理论。而这个三阶段理论恰恰是站在了人的立场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解读。“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类历史最初阶段的人具有依附性的品格,而第二个阶段的人则走向了独立,但这个独立是以异化为前提的,因此是必须扬弃的,而这种扬弃的结果就是人类社会向真正的文明社会的迈进,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应该说,这种解读是从人的不断走向自由发展的角度对历史的一种解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学内涵。这正是我们今天确立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正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我们看到了人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标尺所具有的衡量价值。

一个社会是否伟大关键要看这个社会之中的人是否获得了全面发展,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并不是同个体相对立的存在,个体的人始终都是社会要关注的主体。“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忽略了个人根本也就无所谓社会,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人获得了空前的全面的发展,作为主体的人在中国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都展现出了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如果我们的发展理念不能站在人的需要的立场去理解,就是失却了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任何空洞的发展模式都是人的缺席造成的结果。

今天的中国不再希望人处于缺席状态,人的需要成为现代中国所必须关注的基本维度,人正是以自己的需要为基本动力,才可能构造良好的主体性自我。社会的发展必须能够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加以理解:“人是自由的主体,自由包括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尺度成功地改造世界。因此,人的面貌如何,自由的特征也就如何。人类自由高度发展的一个核心的标志和不可忽视的根本条件,是作为主体的全体个人的全面发展。”人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尺度去改造世界,这就是人的主体性体现,也正是人的自由的前提。今天的中国不仅将人当做要珍视的个体,从而去尊重人的价值,而且还将人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源泉,充分发挥人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马克思当年也正是在弘扬人的价值的同时看到了人自身所具有的主体性力量。

以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前提,我们今天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尊重人、依靠人才可能使得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也使生活在社会中的无数的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所期望达到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想象的发展,而是一种现实的发展。“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由此而来的是把他自己的历史作为过程来理解,把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也表现为支配自然界的实际力量)当作对他自己的现实体的认识。”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空洞的口号上面,而必须依靠行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撑下的民生问题自然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合理的逻辑结果,我们所推动的时代命题是要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落实。

著名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探讨媒介演化时,就提出了“人性化趋势”的理论。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涉及网络媒介,但他的观点在网络时代显得更加适用。他说:“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我的媒介演化理论可以叫做一种‘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的理论。”这与我们上一节所论述的增加网络原创新闻的举措也是一致的。

为了真正地贯彻并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应当行动起来,用对人的关怀的理念引导自身的行动,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这样就不仅要求媒介去关注那些宏大的报道(即便是关注宏大的报道也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而且要深入到社会中去感受和把握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同时,在报道普通人的生活的时候,不能仅仅用一种同情的视角,而是要体现出对于每个人的尊重。只有在尊重人的媒介行为中,我们的新闻报道才可能真正迎来一个以人为本的崭新时代。

二、以人为本在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在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获得展现和对象化。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网络媒介在进行国际新闻报道时,尊重人的存在价值,体现对人的关怀,并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充分考虑到人的信息需求。人是一个有着多方面需求的存在主体,各种信息的提供为人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国际新闻报道时,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提供政治性的新闻,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真正满足国外受众广泛多样的新闻需求,我们的新闻媒介就不可能在国际新闻市场立足并有所作为,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落空。”

网站要满足人们的国际信息需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针对网民的求知心理,网站应提供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发挥传播媒介监测环境的社会功能,充分满足网民的知情权。网民求快,网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技术优势,报道更多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新闻”。网民求新,网站就要不断出新,在策划、选题、编辑、制作方面不断给人新鲜感,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追求令网民耳目一新的效果。网民求真,网站就要小心呵护自己的声誉和品格,报道真相,追求真理,不为抢时效而错发假新闻,不为求点击而大肆进行煽情主义报道,不过分炒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八卦新闻,浪费网民的宝贵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网民求易,网站在报道时就要注意讲述方式上深入浅出,加强故事性;用语行文上轻松活泼,增强亲和力;编辑方法上化整为零,不搞大块头,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快速阅读、轻松求知的心理。只有充分考虑到网站受众,即网民的需要,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说过,不管怎么改版、怎么变化,网民的声音始终都会在人民网上占据较大的比重。人民网就是要把党的事业、党的宣传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结合起来,做成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网站,努力成为中国最权威的、真正让群众满意的网站。

其次,网络传播是真正的个性化传播,只有网络才能满足个体的需求,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是“面对面”的“自媒体”。美国《连线》杂志把此比喻为“由所有人面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也可以这样理解,网络传播中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面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网络传播彻底改变了以往“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并使“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成为现实。在网络这个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众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这也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一种体现。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受众”是一个模糊的集合概念,它不是特指社会的某个阶层和群体,而是指大众传媒信息的所有接受者,可以被看做只有一种性格的整体(单数)。但实际上,受众是无数个体的相加(复数),受众的构成非常复杂,不但有因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学历不同而形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的差异,而且还有因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和群体属性不同而形成的对事物的立场、观点和看法的差别。“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受众因其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接受习惯的不同而显现出更大的选择上的差异。”因此,他们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需求、接触和反应方式更是千差万别。然而他们这种个体的需求在传统媒介时代很难得到满足,只有网络才可以真正地满足每个个体的需要。比如现在的报纸越做越厚,但大多数读者只阅读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余随手扔掉。但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以及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权利,而不必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编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或节目。将来,“我的报纸”、“我的新闻”、“我的节目”将大行其道。就像尼葛洛庞帝所说的,“黄金时段就是我的时段”。“在后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真正的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了。”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阅读终端也被不断地开发出来,所以以后无论在电梯间、公共交通工具里,还是自家的厕所,人们只要手持一种阅读终端,就可以随时浏览通过网络传播的最新资讯了。

再次,网络媒介互动的特点有利于以人为本精神的展现。在传统媒介时代,主要是大众传播为主,虽然也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但却是有缺憾的,因为单纯的大众传播环境中互动是十分有限的,但在网络中对任何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都可以由读者进行评论,而参与评论的读者之间实际上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注人的存在价值,不是从外部的关怀,而是一种内在论的关怀,人的参与才是国际新闻报道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因。在网络中,已经不再是国家垄断一切信息资源,每个人都可以发布重要的国际信息并与他者分享,一起参与讨论,一起加以评论。正是在评论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再一次得到了弘扬,每个人的价值在这种主体性的发扬中光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