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9662300000027

第27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改进策略(2)

其次,网络采访在中国受到严重限制。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拟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必须向国务院新闻办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规定还包括由非新闻机构设立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这意味着商业网站仍然没有采访权,只能登载中央、省、区、市新闻媒体的新闻,或者只能攫取平面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原创新闻,经过汇集、整理、加工,再将这种“二手信息”加以发布,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网站内容的严重同质化。

再次,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否以及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也决定着网络新闻的单调性或复杂性。“新闻依附的根本理由被认为是资源的匮乏,以及较富裕国家新闻供应的充足和易得(主要是通过通讯社)。同时,在新闻上自给自足的国家也被认为局限了世界观。在发达国家中,不仅到达受众的新闻供应非常有选择性和不完全性,而且这些新闻也只是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而且,即使在信息资源比较充足的国家,网络新闻的重复率也很高。2010年1月,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计划(Pew Reserach Center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根据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媒体研究分析发现,83%的报道基本上重复,没有新信息。其余17%有新信息,不过几乎全部来自传统媒体,不论是旧有或数字形态。

研究还指出,28%的新闻采访是由电视台进行,新媒体仅占4%。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做客CCTV.com的《中国网络媒介论坛》时指出,“网络媒介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新闻的竞争。就我们国家而言,国家政策是网络媒介的直接影响因素,国内新闻媒介网站的原创信息的确有巨大的局限,除了上述的政策因素以外,其实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储备,信息资源的运用能力,还有就是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等等。”目前,中国在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储备上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分类还很不完善,有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存,而有的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也使得记者在做新闻时思路就不够扩展,所以容易做出同类的新闻。

最后,电子媒介的可复制性特点是后现代的一个主要表征。德国学者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认为,电子媒体是没有“本真性”的,它是以机械“复制”为特征的。美国文化理论家杰姆逊(又译詹明信、詹姆逊)也认为后现代中最基本的主题就是“复制”。“我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正是具有这种特色。形象、照片、摄影的复制、机械性的复制以及商品的复制和大规模生产,所以这一切都是仿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复制逐渐走向了数字复制,以前还借助于不同媒介——如照相机、电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的批量化生产,如今都转换为计算机中的0和1两种状态,复制已不单单体现在视觉图像领域,而是延伸到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数字复制带来了高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国际新闻作为信息大军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也免不了被不断地复制,不断地重复传播。

三、如何增加网站的原创新闻

既然原创新闻直接影响到一个网站的生命力,那么增加国际新闻报道的原创性是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个原创性的、可操作的报道设想,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然而它有时会被新闻、广播与其他传播机构所忽视。学会识别和创造一流的新闻,是真正的新闻学的最重要的一课,它也是界定什么是真正的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人在网络中做新闻,不过是炒冷饭,说得好听一些,是‘内容重组’(re-purposed content),我们要防止这种倾向。”

原创首先要求我们做到“原”,即追寻事物或事件的原本样态,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后的新闻采访、编辑与报道将会同步进行,一边采访,一边就将新闻发送出去了。这对记者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快速反应、即时创作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就曾反复强调过该网站运作的核心是内容,指的就是原创内容。他指出,原创内容是一个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它的根本之所在,就像一棵大树,没有树干,这个树是长不大的,但是这个树干不是孤立的、独立的,要它长大需要树叶吸收阳光,需要根须吸收水分,还需要很多外部环境,才能促使它生长。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原创性作品。置身生活一线,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迅速地进行采访,并快捷地加以报道,是原创新闻的基本要求。深入生活,就要求记者从细微的事件入手来选取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就是说,要设法将国际新闻报道引向具体的层面,从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人愿意仅仅听取一些大话和套话,更没有人愿意听取一些假话和空话,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由于媒体自身空间的无限性,完全有条件将基本的理念和价值转化为更加具体的报道,将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细小但却具有新闻价值并能够很好地确立中国正面形象的事件及时地在互联网上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潜力以及这种潜力所隐含的中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如果网络媒介不能够做出细致而具体的深度报道,就很难真正地赢得自身的市场地位,更难以真正成为媒介世界中的领头羊。中国的网络媒介必须在具体化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生存空间。比如中国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以粘贴、整合、转发为主,所以在传播效果上远远落后于人民网和新华网,但近几年它开始向自采自编、发布独家的方向转变,比如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地位对国家的重大活动进行实时报道,对国家的权威信息进行优先发布等,所以传播效果有明显提升。

其次,原创新闻还重在“创见”,重在对新闻事实有自己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原创新闻更注重传递智慧、思想、观念、理性、判断和文化,这就要求记者融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造性思维不是短期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记者不仅要做一个“杂家”,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而且要力图将自己培养成专家,即对上述的某一个方面有精深的理解,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在遇到重大或突发事件时迅速做出判断,判断该事件中哪个方面是已经报道过的,哪些是新的特点,从而找准角度,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看,记者的采访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在新闻事实上来不得半点虚假。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论,它对客体的反映并非是机械模写或刻板复录,而是包含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及对发展趋向的预测。报道要力求回答客观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今后发展怎么样等问题,不仅要忠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而且要努力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受众获得通观全局和预见事物发展前景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记者高扬主体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记者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要在理论上多下工夫,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新闻理论,而且要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且穷追不舍,把自己的思维引向纵深的方向。毛泽东同志1958年在对《人民日报》的指示中就说过:“对国际问题应该有研究,有一定的看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发表感想式的意见,对许多国际问题都要有基本的看法,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议论。”这一论断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具体到国际新闻的记者,就应该多学习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的知识,这样在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时记者才能准确地判断事件的实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迅速给出自己的观点。因循守旧的记者只能是重复现成的空话、套话,做不出好的新闻,因而也不具备什么现实价值。网络时代,人们可选择的信息非常广泛,面对如此广泛的信息,人们完全有条件拒绝对于国际事件报道的空洞的话语方式。在网络记者普遍缺乏采访权的情况下,可以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和国际新闻评论上多下工夫,以原创性的话语和观点吸引更多的读者。

再次,新闻越具有地方性,原创性就越强,才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应多报道中国的、本土的、有特色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广大海外受众的兴趣。

在报道重大国际新闻事件时,应注意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等,但不能是板着面孔说话,而是要将其融入具体事件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自己的声音有效地传达出去。在报道中国的文化新闻时,要注意挖掘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由于我们这方面宣传力度的缺乏,国外受众对中国的理解往往十分偏颇或片面,但近年来已有所改观。比如中国已成功地举办了“柏林文化周”、“俄罗斯文化年”、“法国文化年”等,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优势,宣传中国的文化,并登载了大量图片,使有关各国详细地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2010年底中国国际新闻论坛上的讲话指出,当前,我国与外部世界正进入新一轮相互认识、评估和磨合期,我国发展所承受的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使国际社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增进对中国客观、理性的认识。二是在向不同国家报道中国的新闻时,注意目标国的实际情况,要把中国的新闻与当地的特点结合起来,即有人提出过的目标国本土化。目标国本土化是指媒体根据传播对象国受众的价值观念、经济政治背景、信息需求、接受心理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因素,而在传播中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接近性和亲和力的传播措施。

中国网就利用自己多语种的优势,针对不同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关注中国的哪些方面,从而为其提供相关内容。另外,由于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到了中国之后,衣食住行都需要什么,中国网也有相关的关注,从而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服务。通过这些服务让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西方国家在其全球化的战略中正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策略,也说明构造文化价值的多元性是全球文化整合的长远趋势。“如果我们不能在有效地利用政策杠杆和本土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地融入国际传播中去,争取双赢,创造新型的策略选择,将管理政策法治化,那么在被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本土传媒的信息贫困化,或造成内外传媒间的数字鸿沟,这种情形对本土传媒是很不利的。”

但本土化的报道并不是说只关注自身,而忽视其他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否则容易导致狭隘的地方本位主义。以前我国在奥运会的报道中,基本上关注的都是中国人的赛事,对外国的比赛一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比如《人民日报》,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其头版头条新闻都是我国选手的战绩,几乎没有一条新闻是关于外国选手夺金的内容。虽然这也符合传播学中的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原则,但却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相比之下,《纽约时报》则采取了不同的报道理念,其头版头条以奥运会赛事期间当日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为其首选内容,而不仅仅是美国队夺金摘银的消息。近两年,中国网络在国际体育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等方面的报道已有明显改观。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网络媒体都是站在世界的角度,考虑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原创更多时候来自博客们的自愿行动。意大利《共和报》(La Repubblica)网络版编辑维托里奥·祖科尼(Vittorio Zucconi)曾经说:“我们必须记住,在意大利,网络原创通常来自边缘记者(marginal journalists)。欧洲的大多数原创新闻,包括我的Il Calcio in Testa(一个关于足球的日志),都是不付费、自愿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新洲教授在做客CCTV.com的《中国网络媒介论坛》时指出“网络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新闻的媒体,它与传统的媒体最大的差异是:网络媒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一种新闻发布的平台,所以网络媒介之间的竞争不能完全认为就是新闻的竞争。实际上网络门户网站确实还面临新闻的原创性问题,这应该说跟我们国家对门户网站的政策与管理有关。但是由于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国家有关政策对门户网站新闻采播的管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并且由于网络媒介在传播新闻方面具有快捷性,所以,从长远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网络媒介管理规定的完善与发展,原创性新闻会在网络媒介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从粘贴新闻到原创新闻是网络媒介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