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系到国际话语权
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进行报道,不仅是媒体的义务,同时也是媒体抢占国际话语权、影响国际事务议程的一个契机。而为了在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的报道进行周密的策划,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中国媒体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的报道,是与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紧密相关的。中国一度是许多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的旁观者,但如今则成了几乎所有此类活动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即便是像西方八国集团(G8)这样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组织的会议,中国近些年来也以对话国的身份应邀参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的报道越来越重视。一些媒体不仅对在中国境内举行的重大国际活动或会议部署“重兵”,对在境外举行的此类活动同样不惜“重金”派记者前往报道。以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例,前往报道的中国记者有近百人之多。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外设有众多记者站的国家级媒体外,不少地方媒体也开始派记者前往国外采访。
随着国际传播理念的进步,中国媒体近些年来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不仅拉近了国内受众与此类活动的距离,也在此类活动的国际传播中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尽管参与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的中国记者数量并不少,但由于积累的相关经验较少,再加上西方媒体在全球的垄断地位,中国媒体在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或者说国际传播效果仍相对比较弱。
中国媒体要想提升在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中的话语权,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通过事先周密和巧妙的策划,仍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说,中国2008年和2010年先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如何报道这两次超大型国际活动,中国媒体才能正确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向世界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追求和平、进步、文明的国家形象,以及中国人友好、自信、开放的心态?几乎所有的中国媒体都制定了自己的报道策划方案。其中不少方案,值得其他媒体借鉴,在下一节的“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案例”中将有详细的解析。
二、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的原则
与日常性报道和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不同,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由于具有可预知性、重大性,因此,其策划显得极为重要。可以说,成功的策划往往是一次成功的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的前提。在这类报道的策划过程中,一般要掌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富有前瞻性
像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活动,往往数年前就已经定下了举办的地点和时间。大部分年度国际会议,也通常是在上次会议期间就会确定下次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即便是非定期举行的国际会议,甚至是一些紧急会议,其举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也会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前确定下来。这使得对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进行前瞻性的策划成为可能。
此外,很多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参与人员众多,涉及项目或议题广泛,发展走向难以预测,采访跟踪难度大。这也要求此类报道的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策划做得好,可以减少报道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当然,对此类报道的策划,也要避免过于注重前期策划,而忽视后期的控制协调。
(二)富有创新性
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的策划,往往比较难以进行创新和取得突破。这是因为:其一,由于这类报道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予以重视,并派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其二,由于媒体对这类报道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报道经验,因此容易出现思维定式,形成相对固定的选题和比较单一的传播模式。为了吸引受众,为了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各媒体在策划时应力求在报道的理念、角度和手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出奇制胜。
(三)富有可行性
对于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的策划,不少媒体容易陷入一味追求轰轰烈烈的误区,导致最终“雷声大雨点小”。由于对报道策划的可行性认识不够充分,对报道难度估计不足,对物质条件等方面缺乏系统周密的考虑,策划可能会陷入虎头蛇尾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做这类报道的策划时,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不能只凭一时的激情,只求一时的轰轰烈烈,而要进行长计划、短安排。对报道过程中各种细节进行全面的考虑,把事情想得越周到越好。
三、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的要素
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由于报道内容多,涉及的人、事和问题都很广泛,因此其在报道力量配置、报道进程的控制、报道方式和角度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策划。根据许向东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一文中对于新闻报道策划要素的论述,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的要素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报道范围与重点
报道范围是全部报道对象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包括哪些人、事和问题,报道面有多大;报道重点是报道对象中最重要的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核心事件和核心问题。对于报道重点,媒体需要投入最多的报道力量,在媒体上也要予以突出表现。
(二)报道规模与进程
报道规模是指报道持续的时间、投入的人力及媒体资源三方面因素的组合,即报道要持续多长时间、动用多少采编力量、占据多少版面或栏目。报道进程是指报道全过程中时段的分割和安排,规定报道分多少阶段进行,何时开始,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以及各阶段之间如何转接。为具体落实报道规模与进程,应大致确定每个阶段每篇稿件的主题、篇幅,刊用或播出的位置和时间。
(三)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报道方式是指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成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篇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报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报道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并且可以灵活多样地同时采用多种报道方式。一般说来,越是选题重要、报道规模大的报道,越需要组合运用多种报道形式。
(四)报道资源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报道资源配置是指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报道运行机制是指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报道资源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是根据报道的内容、报道规模和报道方式确定的。报道越重要,报道规模越大,报道方式越多样化,报道需要投入的力量也就越大,运行机制也就越复杂。
四、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的制定
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的制定,一般需要经过策划预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方案修正阶段三个阶段:
(一)策划预备阶段
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是“集体性”操作。在策划预备阶段,策划负责人应该把整个团队的智慧、创意、能力调动起来,通过讨论、观点碰撞,逐渐形成比较明晰的策划意见。有媒体形象地将这个阶段称为“头脑风暴”阶段。在这一阶段,还应根据本媒体、本部门的现实,大致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规模、投入的人力和媒体资源等。
(二)方案设计阶段
在形成大致的策划意见后,策划负责人应该将制定策划案的任务交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队去执行。该人或该团队应该贯彻策划预备阶段达成的一些共识、遵照之前确定的策划方向和策划精神,制定具体的策划方案。该方案应该对报道将涉及的所有方面进行细化,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报道参与者,并对报道的人力、资金、技术和设备进行具体的配置。由于策划对象是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因此这一阶段最好能拿出多套设计方案,以供上一级决策部门进行选择。
(三)方案修正阶段
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对上一阶段形成的报道方案进行选择、审核和修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报道效果将是重点的考察标准,并最终出台一个最佳方案。由于一些重大活动或会议的结果难以预测,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最后的方案最好包括应对此类情况的预案。
第三节 重大国际活动及会议报道策划案例分析
一、中央电视台有关北京奥运会报道的策划本案例材料来源主要为央视网及中央电视台主编的《电视研究》杂志。
(一)事件概述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中国举行。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奥运会,有近百名国际政要出席了奥运会开幕式,另有上百家国际媒体的3万名记者进行了全方位采访。奥运会以及东道主中国成为当时国际舆论关注的中心。
(二)情境分析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全球体育界的盛事,也是世界传媒精英荟萃的竞技场。对中国媒体来说,这届奥运会是一次发生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事和重大国际传播战役。而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持权转播商,中央电视台有义务完成好“内重舆论引导,外塑国家形象”的任务。为完成好奥运报道,央视进行了历时两年半的策划,最终制定了一份非常详尽的策划方案,涉及报道的目标、规模、资源配置等,并具体规定了各个频道、各个栏目的节目原则、节目内容、角色分工、技术配置,甚至连每个演播室的风格都作了明确说明。
(三)策划案简介
1.报道目标
充分利用奥运各个品牌资源和东道国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实现奥运传播效益最大化。
2.报道规模
在整个奥运报道中,央视共投入3000多人,在新台址、现台址和国际广播中心设立了三大制作中心,制作3000多个小时的节目在全台14个频道和新媒体中播出。
3.各频道定位
策划方案确定了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报道北京奥运会时的差异化定位。其中,赛事频道着重呈现精彩比赛;新闻频道全面跟进,以客观、深入、准确、及时的资讯第一时间满足观众需求;央视国际频道则以“赛场、赛事外活动”为报道重点,为海外华人华侨及时了解奥运赛事提供便利,成功抢占“第二收视”的制高点。
4.面向国际传播的报道原则
策划方案所确立的面向国际传播的报道原则,表明了其所拥有的全球化视野。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在报道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文化”,多用讲故事的手段,来报道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各国运动员。
(2)坚持平民化视角,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以亲和力打造影响力。
(3)奥运会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包装手段来报道国际化的盛事;通过对国际政要、外国运动员和游客的采访,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现中国日益开放、成熟、自信的大国形象。
(4)在坚持国际化视野的同时融入中国元素,大量介绍中国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奥运协办城市风情,有效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5)建立多层次、大范围的报道网络。除了国内各种报道力量组成的网络外,还要充分发挥北京、香港、台北、美洲、欧洲5个演播室采、编、播功能,实现全球范围记者联动。
(6)充分发挥华语媒体协作机制,联合22家海外电视媒体、59家海外平面媒体,为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及时搭建了解奥运的平台。
(四)策划特点和效果
1.策划特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堪称中央电视台历史上最重大、涉及频道最多的报道活动之一。这次报道既是一次重要的对内报道,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传播。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央视有关奥运报道的策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报道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奥运报道策划的亮点之一便是“特别强调关注人,也就是强调‘人文化的报道’”。实际上,无论是“人文化的报道”概念的提出,还是强调平民化视角,都说明中国主流媒体正在逐渐摒弃一度比较常见的宣教的模式。这无疑是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媒体在传播理念上的一大进步。
(2)强调奥运报道的文化内涵
奥运会首先是国际体育盛事,但同时又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奥运会为各国运动员和参加者提供了接触、了解、欣赏东道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可以说,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赛的舞台,还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央视奥运报道策划强调文化因素,无疑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实现中国元素与国际化视野的平衡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奥运报道中突出中国元素,无疑是吸引海外受众的一个手段。但与此同时,央视的奥运策划也非常强调国际化视野。比如,邀请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等畅谈对中华文化的切身感受;通过外国游客、外国运动员的视角,来评价这次奥运会,都是国际化视野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