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9659600000058

第58章 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2)

三、健康的产业化运作——优质电视剧生产的保障

优质电视剧应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是观众精神文化欣赏品位或者是欣赏水准的坐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是民族文化艺术欣赏的引领者,同时又是艺术原创的先行者——即所谓文化产业精品创新的“航标”。

产业化方向是电视剧市场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优质电视剧只要定为产品,就一定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因为优质电视剧一定是具备文化属性、政治属性的,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更具备和更不可缺少的是商品和产品的属性。所以,产业化的运作是对优质电视剧的一个良性保障,换言之,健康的产业化链条是优质电视剧生产的重要保障。对于有形产品来说,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生产完成、销售——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而透视到电视剧生产中,就是从题材的选择、拍摄的制作、质量的把关、电视台送播——直到与观众见面,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循环,是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流程。

纵观中国电视剧40多年的历史,在电视剧从单一生产到完善流程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已经创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运作模式,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国际电视总公司这两家为生产基地,以央视为播出平台的创、播模式,就已良性体现出了这个产业的各个环节。

同样,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剧行业,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电视剧生产的管理政策和产业政策也是对电视剧健康运作的必要的补充。

四、有效播出——优质电视剧与文化版图的拓展

何谓有效播出?作为电视剧生产、完成后的播出,文化份额与市场份额占有最大的空间,便为有效播出的实质。其内涵可分为如下两个层次:一个是国内的有效播出,一个是国际的有效播出。通俗地讲,再好的产品不完成播出环节,甚至卖不到海外市场,本土的文化版图自然就在精神与现实的世界里缩小了。换言之,本国的电视剧在本国都受众甚少,外来的电视剧产品自然会有更大份额的占有了。可见,有效播出是优质电视剧文化与市场份额双重占有的重要保障。

“文化传播”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生活方式的传播。生活方式最有效的传播,就是通过优质电视剧直接展示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即价值取向。这其中还有故事、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命运,没有这些就谈不到所谓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优质电视剧是“文化版图”最有效的具体形态,亦是文化传播的具体形象。不同题材电视剧的生产,体现了本土多元文化的共存。如此,优质的电视剧必须代表本土的一元的文化,而传播广泛则要进行交换才能变成多元共存。

五、培育优质电视剧发展壮大的几项建议

如前所述,归纳“后戏剧”的特征,使我们对电视剧的特殊存在状态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萧伯纳说:艺术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哭,对他笑他就笑。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电视剧则不然,恰恰变成了相反——电视剧中的人物哭观众就跟着哭,电视剧中的人物笑观众就跟着笑——电视剧已经使观众与之同步体验。如此,夸张地讲,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指导、引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如此,推出优质电视剧更是强健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推进的需要。

可见,电视机从单一的科技产品成为今天家家必备的文化生活消耗品,无疑是我们生活在电视剧时代的结果,也是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更是文化版图拓展的一种必然。因此,优质电视剧就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趋势。

基于如上认识,思考推进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的现状,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1.科学立项制度,增加政府投资

首先,应当肯定电视剧立项制度的必要性:政府的监管体现了政府对投资者所负有的责任。电视剧立项审批制度避免了投资的重复,避免了选题的“撞车”,同时还淘汰了不够资质的充数者。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非常良好的迈进产业化循环门槛的第一步保证。但是,应该进一步地细化和完善审批中的一些专业化项目、专业化环节。比如,演员的稿酬、创作人员的资质、拍摄周期、资金的来源与使用、选题的准入等等,如上细则,可以使立项的审批遵循产业化链条的环节,同时,一旦发现具有优质电视剧潜质的选题,政府也可以直接投资,这样就将电视剧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各个环节施以量化。作为重点投资与政策倾斜,具体可以由立项委员会发现、判断、决定哪一些项目属于政府可以直接投资的,以此来支持创作具有国家级(国内称优秀,国际可交流)水平的作品。

2.加大激励机制,推动对外传播

鉴于优质电视剧对于民族文化的提升,以及扩大对外文化影响的需要,我们应该加强激励机制,来奖励和鼓励在电视剧创作上,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真正影响、做出较大努力的传播机构及其获奖节目、作品。比如,针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其对外成功销售的电视剧等节目,可以根据销售的营业额,建立一个按比例而颁发的奖励制度。

再有,就是有些电视剧作品如能达到像韩剧《蓝色生死恋》那样的对外传播之影响,对于成功塑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象并扩展了本土“文化版图”的作品,也应进行奖励。此外,对于个体表现突出的,如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等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个人也要给予奖励,这个机制的确立,亦是优质电视剧生产的一个关键保障。

3.建立分级、分时段规则,使准入播出制度化

电视剧“分级”、“分时段”播出规则,是业内人士对创作质量、播出效应的综合标准的呼吁。实践证明,“分级”、“分段”的量化,不是将现有播出降低或开放,更不单单是指播出这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电视剧产业链条的全过程。例如,A级的标准是“现代戏”、“主旋律题材”,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创作水准及创作人员的剧目。从选题申报阶段就给予其准入标准,并要求其具备充实的资金,同时,在保证制作质量的前提下,在主流媒体的黄金时间播出。再如,B级题材,应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优秀的创作人员、充裕的资金支持,作品的艺术水准也很高,但由于选题是B级的,则播出时段也只能在次黄金时间。如此类推,不同题材进入不同级别的时段立项准入。就可以避免审查通道的拥塞,使电视剧创作的从业人员按“级”、按“时段”选题、制作。或者说用分级、分时段的方法使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环节单元化、数量化,其实也就是标准化、制度化和规律化。

当然,这种分级、分时段制度并不相悖于现有的审查制度,恰恰相反,它是在现行审查制度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是对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4.增设驻外影视官员,具体协调“走出去”工程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些在文化推广上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其驻外使馆里面除了原有的“文化参赞”之外,还专门设有“影视专员”一职来具体协调本国影视产品的交流、交换,甚至是影视节展上的交流、交换。例如,法国驻华使馆就专门设有“影视专员”,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引进电视剧《基度山伯爵》播出之时,影视专员一开始便做了大量的工作:协调两国的文化机构、电视机构、外宣机构,举办各类推介活动,并专门负责请主人公的扮演者德帕迪约到北京,和中国的电视观众见面——把一个电视剧的推广演变成了一个宣传法兰西文化的“事件性”的活动。此外,很多驻华使馆也都愿意向中国的电视播出机构推荐影视剧及其相关的电视节目。但是,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推介手段,我国在这方面通过使馆推广的方法更需完善。因为,现在我驻外使馆中除了“文化参赞”以外,尚没有专门派出的服务于国家广电体系的“影视专员”。假如有了专派“影视专员”,将更易于沟通和加大双方在影视交流、交易上的对等机会,也更有助于我国的文化对外宣传,拓展影视剧产品的国际市场。

5.开设“引进剧”频道,促进对等文化交流

增设“引进剧”频道,可以强化文化交流对等的原则,更可以量化电视剧引进与外销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世界各国的电视剧数量非常大,这些节目除了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频道和相关频道播出之外,全国各省台、上星台也都有播出。正因如此,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还专门设有“译制片研究委员会”,但是因为这些作品播出时段模糊及不确定的限制,以及引进渠道、译制能力的不同,所以使得作品的内容、成色、品质都良莠不齐。同时有些很好的资源、很好的作品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点推出。

相比之下,统计这些引进片的数字远远大于我们向外推广、向外发行、向外售出电视剧的数字。此外,虽然电视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也进入了市场,但是作为文化商品,因具备了文化属性,同时也具有对等的文化交流的权力和责任。为了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应该把这些国际引进的电视剧归纳到一个专业的频道,既使得收视有了集中时段,同时也使有些好的作品的播出得到突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也可以使我们对外的优质电视剧的推广和交易具备了一个有利的谈判条件。

6.整合国际电视节资源,鼓励参评、参展

除了进一步地完善和做好我国主办的国际电视节之外,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现有的世界上的相关电视节和电视展(包括国际研讨会),这是“宣传中国”、“推销中国电视剧”的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也鼓励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人员积极地参加这些电视节上的评奖活动,支持和鼓励我们派出更多的专业人士去做国际评委。如此,既有助于我们和国际上的交流,宣传中国文化,同时也会有力地挫伤“台独”势力在这些影展上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7.提倡健康、良性的艺术批评,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消费,迅速和大面积的传播,势必对受众产生很大的文化影响,因此,正面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对电视剧艺术批评属于一种“精神文化等待”,同样这更是“受众的”。目前,专业的健康的艺术批评在电视剧领域是缺席的,通常所见大多只是表扬性的、捧场式的“友情文章”,或是带有不良色彩的有“人身攻击”式的花边新闻,最后势必忽略和淡化了观众的审美。出于保障终端消费者权益的立场来考虑,我们应当提供更多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文艺批评,以引导观众、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

因为电视剧的播出不仅仅是满足受众的娱乐功能,也更应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需要,所以健康和良性的艺术批评,对于优质电视剧的生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电视剧历经40多年前从单一部门的创作生产形态,发展成现在已进入产业化方向的规模与趋势,它的影响与作用,对于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国民经济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也正因为如此,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电视剧管理司”,其目的是使政府直接对一种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有了具体的指导与管理,并对创作、播出进行监督和协调。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的电视剧,它的发展也必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讨。以上思考的一些结论与观点尚待实践的考验,但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愿它能够有助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我们盼望优质电视剧的生产和创作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多,能够强有力地占据我们国家强势媒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