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9659600000057

第57章 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1)

■张子扬

国家广电总局在《电视剧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在12000集左右,电视剧创作生产数量每年平均以12%的比率递增。据不完全统计,以平均每集制作费35万元计算,全年总制作投入资金量应不少于42亿元,而就是这样一种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不算高的资金投入,承担着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主要文化生活,承担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的巨大社会任务,并且成为全国上千个电视台、电视频道播出的主要内容和广告运营创收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由此所带动的就业、广告、产品销售、利税等相关产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影视文化产品在国家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电视剧产业不但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要进一步提高其制作品质,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在促进各国文化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价值观的侵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电视剧产业发展的规模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形成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其龙头作用并带动整个广电产业的发展和改革。

一、后戏剧现象——电视剧时代的到来

毋庸讳言,中国是电视剧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电视观众的精神生活已经进入了“电视剧时代”。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为戏剧文化的本质标出了高度: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首先要看它的戏剧史。可见,戏剧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索引。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最初精神活动就是以原始歌舞和戏剧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艺术开始分支为各个门类,这其中最具备精神、文化综合性的,最有普遍传播价值的就是戏剧艺术。在这个过程当中,戏剧在人类的精神历史上直到今天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中,我们更能辨析出戏剧的这种价值与意义。而中国更是以戏剧作为“高台教化”来为政治服务,为时代服务,为民族救亡与阶级斗争服务,自然也娱乐于大众,它亦是凝聚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载体。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像美国这样一个最年轻的国家把电影院变成了剧场,它的取材、时间长度、仪式化程度发展成为戏剧形态的一种延展。应该说,美国的电影在技术的影响下变成了美国主体的戏剧。中国电影的起步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电影只是做出了技术性的完成和一种艺术领域里的实践,而不像美国的电影成为大众的第一娱乐——演进到今天,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中国的电影还远没有发展到美国的程度。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虽然起步较晚,但因技术的普及与受众物质精神需求的提升,飞速地取代了市场化尚不成熟的电影业,进而成为大众娱乐的主导产业。到现在,我们还在“寻找”《一口菜饼子》——正是这“一口菜饼子”,喂养和奠定了中国电视剧的事业和产业的今天——这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第—个单本剧时长的电视剧,因为是直播,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又因为是演播室直播,其艺术形态一定仅限于“三一律”封闭式的舞台剧的样式。但是,就是这个《一口菜饼子》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较早有影响的电视剧有《何日彩云归》和后来的《有这样一个青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部引进的外国电视剧为南斯拉夫的《巧入敌后》等,这些都是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化事件。再随后,引进的电视剧和国产电视剧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这其中有曾经造成“万人空巷”的《姿三四郎》、《霍元甲》和反响甚大的《渴望》等。与此同时,电视剧专业的生产部门也应运而生,比如被号称为“中国电视剧001”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其他省、市级的电视台、电影厂的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些生产制作机构的出现和成立既有时代的标志,同时,又因为制作机构多为本台频道提供作品,便也带有计划经济的“自产自销”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上世纪末,由于电视剧生产数量的增加和观众对电视剧需求量的增加,中央电视台首先设置了专门电视剧频道,日播量(含重播)达到了近12个小时。频道专业化的趋势使生产者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与鼓励。作为一种良性循环,电视剧的生产量又开始提高。社会的开放也使得观众对电视剧内容的需求趋于多元化的态势。

因为中国的特殊经济结构和社会群体构成,使得中国的观众一直徘徊在剧场和电影院之外。戏剧(话剧、歌剧、舞剧及戏曲等舞台演出)的欣赏是大家的渴望,但是由于交通、工作时间及生活节奏等种种原因,同时也因为戏剧演出形态的陈旧化,使得观众远离了戏剧剧场,特别是话剧剧场。中国现有的二三百个剧种的地方戏剧,更因为这种形态的陈旧而远离当代观众,有些甚至濒临灭绝。尽管中国观众对戏剧的渴望依旧,但是戏剧的载体和形态已经不适于观众和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节奏。同时,再加之中国电影生产数量的有限,内容相对体制化、概念化,更加之微薄的票房收入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上综述,我们不难看出:电视剧的出现,使得广大观众有了一个和戏剧文化对话的平台。虽然电视技术最初观照戏剧的时候,其主要的功能仅是用来转播话剧和戏曲在舞台上的演出实况。然而,随着电视媒介的转播,又逐渐演化出了以类似电影镜头叙述电影场面调度的“电视剧”的特性节目,随着实践的发展及借鉴境外电视剧的经验,电视剧逐步演变成为了一种长度自由、剧可分多集、播出可连续、直接进入受众家庭的“新的戏剧形式”。

传统的戏剧时代不可避免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淡出了主流文化平台。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依赖于戏剧审美的大国,观众对戏剧的渴求和欲望并没有消失,生正逢时——电视剧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社会的这个需求。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电视剧,越来越多的频道播出电视剧,电视剧对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最大的主导、影响、抚慰和激励的作用。人们把原来需要通过剧场、传统戏剧的演出及电影院放映等方式来接受的审美体验,逐渐转化在电视剧之中并形成了稳定趋向。

从艺术形态上看,电视剧、电影故事片都是戏剧的延伸。但是电影还残留了剧场的“聚会”和“仪式”的痕迹。而电视剧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变成了受众在家中即可直接去面对的戏剧,这不仅免除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甚至也免除了国界的障碍、语言的障碍,完全满足了人们对于戏剧世界的精神依伴。电视剧时代标志着“后戏剧”时代的到来。这种“后戏剧”现象也标志着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进入了一个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崭新时代。

二、优质电视剧——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精神画廊

优质电视剧是民族精神气质的标识与走向。所谓“优质”,首先是指一部电视剧所能表达的精神思想的高度,它表现的应该是在先进文化思想观照之下的题材,其次要有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故事,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同时更应具备本土文化的原创精神。

作为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者,它塑造的人物,可以丰富民族精神的文化长廊;作为电视剧的受众群,人们会在电视剧的丰富剧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此,一部优质电视剧应该具备如下几大特征:要有先进的思想观照,具有本土文化的原创性,代表着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精神,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表现魅力——也就是作品本身应具备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同样,它更不能离开戏剧文化的各个基本的元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人物命运等。

目前电视剧的状况并非使人满足与满意:市场的不规范与需求量过大,使内容品质及制作品质皆受影响,其外在表现为辫子剧、滥情剧、神魔剧及“伪现实”题材等过多过滥。某些作品的制作和播出,虽然满足了部分观众的感观需求,但是从根本上尚不能启发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更难以与剧中人物同思考、共命运,进而导致受众的精神世界在非传统的、非生活化的境界当中游戏得太久,更导致观众过于沉浸于低俗的精神游戏和幻化当中。作为精神生活的互动,若长此以往,将会使受众逐渐丧失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的判断,从而影响一个民族完整的、健康的精神生活的传承。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重视和尊重电视剧的基本规律——因为戏剧文化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电视剧则更应是这样:它的普及层面是有年龄、有民族、还有社会职业的诸多不同。多元的要求,分类的收视是正常的,但是主流媒体中的优质电视剧,则更应该具有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有非常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又有非常符合艺术规律的编剧、导演、演员和其他门类的综合的美学追求。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让人受到启迪,获得去思考个人、家庭、民族以至于人类的审美上的快感。同时,也因为传播的普遍性带来很好的市场效益,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跨民族、跨国家的文化交流——让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观众能够了解和进入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画廊——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优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