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体育新闻学
9658300000038

第38章 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报道(2)

第二节电视体育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的诞生带来了大众传播史上的革命,也带来了人类文明中宏伟而壮丽的文化景观。

一、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无线电广播发明之后,人类受其启发,开始研制电视广播。1929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了电视试播。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11月2日,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节目的国家。

之后,前苏联于1937年,法国于1938年,都开始了正式的电视广播。美国正式开办电视的时间较晚,到1941年7月1日,美国一家商业电视台才经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第一个正式营业开播。

二、电视和体育的结缘

从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诞生至今已有70多年,虽然70多年的历史无法与人类体育的历史相比,但电视从问世起,就从不间断、持续地发挥着自己在体育传播方面的影响力。电视在视像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体育运动的强烈动感相得益彰。

电视的产生把体育比赛现场带入了寻常百姓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拳击比赛是第一项由电视定期转播的运动项目。1936的柏林奥运会便出现了闭路电视转播,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到奥运会的比赛盛况,这是电视转播技术在体育界应用的开始。20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电视体育报道主要集中在拳击、篮球、保龄球等项目。到了1950年,世界职业棒球联赛和高尔夫球巡回赛也成为电视台的报道项目。棒球、橄榄球、拳击等运动项目在电视上频频亮相,非常受观众的欢迎。

三、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发展

1.体育栏目的发展

我国电视和体育的亲密接触始于1958年。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立,开播后不久就有了体育报道,并在同年开办了第一个体育专栏节目《体育爱好者》,初为不定期播出,从1960年起开始在固定的时间播出,即隔周的周二、周五播出。《体育爱好者》十分注重报道群众性体育活动,着重宣传介绍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方法,播出的专题节目主要有《怎样做广播体操》《怎样练滑冰》《怎样学游泳》《怎样练长跑》《怎样打太极拳》《怎样下象棋》《怎样打桥牌》等,为广大观众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体育爱好者》栏目中出现较多的还有少数民族体育、中国武术和国防体育等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当时体育发展的状况。之后,上海等地方电视台也开办了一些体育节目。

“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爱好者》因故中断了播出。“文革”结束后,1978年4月,中央电视台为了适应观众需要,重新恢复了专门的体育栏目,开办了《体育之窗》,设有《体坛人物》《体坛漫画》《佳作欣赏》《问与答》等小栏目。主要是普及体育知识,向观众介绍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生活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成就、体育科研动态等,也向观众报道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内外赛事和体育交流的消息。随后,中央电视台又相继开办了《世界体育》《体坛纵横》两档栏目,每周各播出一次。

开地方电视台体育栏目之先河的是1979年12月30日开播的广东电视台的《体坛内外》栏目。随后,北京、上海、广东等许多地方电视台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或者确定了专人负责体育节目。到1984年,全国大多数电视台普遍开设了体育栏目。

1984年我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骄人战绩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体育热。同时,电视转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善,使许多比赛都可以进行现场直播,观众可以在比赛的同一时刻在家中欣赏激烈的比赛过程。但随着观众对体育休闲性节目需求的提高和对体育内涵理解的加深,单纯报道赛事的专题节目已无法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欣赏要求,于是,中央电视台在《世界体育》《体坛纵横》两个栏目中播出了不少国外的体育节目,受到观众青睐。

1985年以后,《体育之窗》栏目不再仅仅以单纯的赛事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寻找赛场外的有价值的、观众又期待的内容,更多地把镜头延伸到运动员的身边和运动队里,让观众能够看到一些在现场直播里看不到的东西。特别是大型运动会开始的前几个月,《体育之窗》节目中就开始播出介绍这个运动会的历史、主办地、各参赛队情况、中国代表团的准备等内容,为比赛期间的报道做了很好的铺垫,既帮助观众了解了赛事,又为观众继续收看以后的节目打下了基础。

1989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体育新闻》栏目,每周播出六次,以“在第一时间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最客观、最专业的体育消息”为宗旨,为国内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国内、国际体坛的最新动态,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荧屏上的体育内容。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电视体育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体育报道方式和体育栏目已不能适应观众的需求。1991年5月,中央电视台取消了播出长达十年之久的《体育之窗》《世界体育》《体坛纵横》,开办了新的杂志性栏目《体育大世界》和展示激烈比赛现场的《赛场纵横》栏目。从此,除体育新闻和赛事直播外,中央电视台每周有140分钟的自办体育节目。

《体育大世界》于1991年5月6日播出第一期后,很快得到了电视观众和同行的好评,当年就被评为全国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这一改革的成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专题节目有了较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观众体育信息需求较高的地方电视台的体育栏目也有显著发展。在各地屏幕上,陆续涌现出像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中国体育报道》和四川电视台制作的《体坛追击》、上海电视台制作的《体育大看台》、山东电视台制作的《侃球评球》等一大批受观众欢迎的体育专栏节目。其中,《中国体育报道》的综合性、包容性强,集消息、评论、专题于一体,资源丰富,依托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广泛报道国内重大体育消息,见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比赛中的动态,及时反映了中国体育的热点、焦点,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省市电视台先后设立了200多个名称各异的体育专栏,每周播出体育节目超过300小时。

2.体育赛事转播的发展

电视转播创造了全球化时代的真正魔术——让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村落。体育的普及离不开电视的转播,正是电视转播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才使体育运动获得更多人的青睐。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人类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次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转播的比赛。

1958年,优良的照明系统在体育界得到更多的应用,法国马赛维洛德罗姆球场看台上安装了聚光灯,使体育场可以举行夜间比赛了。同年,电视转播权被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而奥运会越来越高的电视转播权价格,也给组委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体育赛事转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电视转播体育比赛零的突破

1958年6月19日,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转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友谊比赛。篮球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可以称之为第一运动,部队、机关、厂矿都有自己的篮球队,周末许多年轻人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篮球场上度过的。因此体育工作者选择了这场篮球比赛作为中国体育电视史上也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次实况转播。这次转播使用了日本在北京举办展览时留下的一辆两讯道转播车。

电视转播综合体育赛事始于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后对中国体育的一次大检阅。北京电视台转播了运动会开幕式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重要场次的比赛实况,在新闻节目中报道了比赛的消息,还在全运会结束后播放了电视纪录片。

(2)1978年,中国体育电视转播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1978年6月25日、26日和7月2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两场半决赛和决赛,这是中国电视第一次通过国际通讯卫星传送国际体育比赛的实况。也是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高水平的国际足球比赛实况。世界杯足球赛的精彩画面和激荡人心的声音经由太平洋国际通讯卫星传到北京,播音员看着屏幕配加普通话解说向全国播出。

1978年12月4日至22日,第八届亚运会在泰国曼谷举行。我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比赛,我国电视机构也是第一次派专人在海外进行现场直播,体育评论员宋世雄在曼谷为我国观众现场解说了开幕式和女排、男篮决赛的实况。

中央电视台对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和第八届亚运会的转播,是中国电视体育报道“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始。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这是中国篮、足、排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比赛过程中,中央电视台转播了中日、中美、中苏、中古等重要比赛的实况,许多观众通过电视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中央电视台先后接到4000多封观众电报、信件和大量电话,对中国女排表示由衷的祝贺以及对电视转播充分的肯定。这是中国电视同步报道中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辉煌成绩的初次尝试。

(3)与香港地区和海外电视机构联合直播

1981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央电视台出动近200人,动用16台摄像机、30多辆车,与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联合直播了比赛实况。

1982年夏天,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通过购买报道权的方式,从“亚广联”获得了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道权,并派出了四人报道小组到香港通过卫星收录了52场比赛。收录的同时对画面配加解说,转播了其中的24场,另编辑制作了19部每集一小时的特辑。对这次足球赛的转播,为中国电视此后的重大国际赛事的报道探索了一条路子,即派编辑和解说员到香港,借助香港的电视力量现场转播在各大洲举行的重要比赛。同时,每天将赛事编辑成特辑,由民航机组带回北京播出。此方式一直沿用到1992年奥运会。

(4)电视技术日趋成熟,艺术质量节节高升

1984年7月,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出五人电视报道组,与在香港工作的报道组密切合作,成功转播了开幕式、闭幕式、体操、游泳、跳水、举重、击剑、手球、篮球、排球、足球、柔道等精彩比赛,并播出了每集一小时、共30集的专题报道《洛杉矶奥运会》,播出新闻53条,发表评论三篇,总计约播出70多小时的节目。这次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和所有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及专栏节目,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后方演播室,开设了早间专题,每天6∶30至7∶00直播,比赛高潮期间不间断播出,观众的收视热情也非常高涨,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播出90小时的纪录。运动会期间共播出各类奥运节目250小时,充分体现了电视传媒的优势。

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罗开会,决定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是有力的角逐者之一,举国关注此事。中央电视台首次使用国际通信卫星多点双向传送申办情况,同时,派出多个报道组分赴有关地点组织报道,所有报道组采制的信号、素材汇集台内,统一经中心演播室处理播出,并与事先制作好的节目相穿插,形成了一个以事件报道为主线,新闻、文艺、体育相结合的大型直播节目。尽管北京这次未能申办成功,但中央电视台通过申奥报道锻炼了队伍,检验了由新技术设备组建的节目制作系统,为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报道做了一次成功的预演。

1994年10月4日,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在日本广岛举行。中央电视台派出了由53人组成的报道队伍在广岛亚运会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租用了25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海外设立了自己单独的播出制作中心,租用了一条单独的卫星通道,所有广岛亚运会的节目都从这里直接播出。它标志着中国电视技术日趋成熟。16天时间里,中央电视台从广岛向全国成功播出了240小时亚运会报道节目。

1995年5月1日至14日,对在天津举办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转播可以说是技术力量和艺术质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届世乒赛的国际公用电视信号由天津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提供,并向全国播出。美国的ESPN有线电视网购买了全球报道权,全球电视覆盖人口为20亿。在世乒赛期间,天津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转播了开幕式、闭幕式及男女团体、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的各项比赛共68场,播出105个小时。这是我国首次向世界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传送世乒赛实况,国外电视同行对此次转播信号的技术和艺术两项指标均打了满分。美国ESPN公司经理评价说:电视图像清晰,构思美妙,切换流畅合理,具有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