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实践力
9656200000045

第45章 理论探寻:从纷繁现象揭示媒体本质形态(2)

以上关于《阿凡达》电影的媒体宣传可以用狂轰滥炸来形容,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都从多角度对《阿凡达》大肆报道,无论是各大书店,路边的小报亭,当下出现最多的词汇,想必就是《阿凡达》了。从期刊市场上的《第一财经周刊》《南方人物周刊》《VISTA看天下》到《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文章几乎都是《阿凡达》。

如今是一个“酒好也愁巷子深”的“全员营销”时代,在同一个时间内,谁的宣传出彩,谁的宣传上天入地,那么谁家的产品就不愁卖,在这一点上,《阿凡达》电影的出品商21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做到了。

三、《阿凡达》是一只“科技金蛋”

《阿凡达》的导演曾经说过,没有维塔数码,没有索尼,没有幕后那数十家公司和2000名工作人员,《阿凡达》还和14年一样,就只是一个剧本。

《阿凡达》之所以成功,推动电影的幕后推手当然离不开电影先进技术的多角度运用。

对于这次3D的应用,詹姆斯?卡梅隆本人的说话是相当保守的,他称并不想用狂轰滥炸式的3D效果来刺激观众的眼球,而是要慢慢来,通过放缓脚步,让技术真正融入于电影激情中。

实际上,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电影,早在《阿凡达》这个项目启动之前,詹姆斯?卡梅隆就已经与搭档文斯?佩斯一起开发出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高清晰度立体摄像机装备,这部分的器材花费高达1400万美金,研发时间长达六年,《阿凡达》60%的画面是采用CG动画制作技术,40%的镜头是由真人演出,为了克服传统CG人物面部表情僵硬、眼睛没有神采的缺点,导演运用了两台索尼HDCF950HD摄像机进行拍摄,这两台摄像机的镜头酷似人类的双眼,可以提供多角度的画面效果。

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吸引人,詹姆斯?卡梅隆还专门开发出一种虚拟的摄像机,以便在拍摄真人表演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预览,这种摄像机可以实时地观察演员的动作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让导演即时调整和指导每一场戏。

在电影特效的制作方面,《阿凡达》的创作团队同样是世界第一,个个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精英,《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旗下的“工业色魔”,电影中的机械战斗机群、机器人都是这个团队制作的;詹姆斯?卡梅隆旗下的Raelity System公司主要负责3D效果的拍摄,如哈利路亚山的秀美风光,长有很多触角的精灵树,《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旗下的Digtal Domain主要负责细微粒子化特效制作,比如潘多拉星球的云层、尘埃和海洋就是出自这些精英之手。

四、后《阿凡达》效应势必会日益突出

《阿凡达》虽然已经上映两个月的时间,随着后期的陆续下映,有人说,《阿凡达》的效应想必会在短期内消失。其实不然,后《阿凡达》效应不会随着影片的下映而有所消失,恰恰相关《阿凡达》冲击波还会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例如在2010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今年最热的科技产品是3D电视,在这次展览上,索尼、松下、三星知名大公司主推3D方面的科技产品,因为《阿凡达》是用索尼生产的摄像机拍摄完成的,所以索尼2010年会推出全新的3D液晶电视XBR—LX900,虽然比索尼原有的产品高出100~200美金。

在索尼2010年液晶电视新品发布会上,索尼正式公布了2010年液晶电视四大业务目标,即:强化和消费者的沟通、确保大尺寸的领先地位、扩大索尼的目标用户、确立3D领域第一的地位。索尼在会上同时宣布,将于今年在国内市场推出3D电视新品。2010年夏,索尼将开始销售支持3D的液晶电视、蓝光播放器、支持蓝光播放的家庭影院;在2010年内,将发售支持3D的家用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此外,PS3游戏机通过网络进行固件升级后即可支持3D立体游戏,参观者对此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三星电子在2010年会推出一款三星LED3D电视,这款电视是一款戴着3D眼镜的电视,在这次国际消费电子会上,占据LLVC中央展厅大门入口处松下参展商。他们搭建起一个临时影院,一方面让参展者观看当下正叫座的3D电影《阿凡达》片段,还宣布在2010年春季推出全系列的3D产品,其中包括3D等离子高清电视、3D蓝光播放器和3D眼镜。

综上所述,《阿凡达》的观影热潮一定会继续下去,相信在这一两年内,势必会带来一个崭新的3D大众传播时代!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页。

[2]李田:《工程师卡梅隆的新尝试》,载《CBNWEEKLY 第一财经周刊》第93期(2010年1月11日),第72~73页。

[3]《1858人的阿凡达》,载《CBNWEEKLY 第一财经周刊》第94期(2010年1月18日),第41~45页

[4]徐涛、高宇雷、唐丽君:《大公司的拉斯维加斯》,载《CBNWEEKLY 第一财经周刊》第94期(2010年1月18日),第63~65页。

[5]韩旭:《阿凡达启示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6]《阿凡达让数码动起来》载于《三秦都市报》(2010年1月29日)

作者廖莹,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曾就读于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福州海峡摄影时报和图书文化传播公司,具有丰富的图书编辑经验,先后编撰多本有关社科类、青春文学类和版权类图书,广受读者好评。

BBS受众心理研究

邹旻芝

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不能忽视,BBS逐渐成为网络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并且在网络传播中显示了巨大的威慑力。纵观这些年BBS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推动BBS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源自于BBS受众的心理需要。本文以BBS受众的心理研究为基点,剖析了受众在BBS中的各种心理状况,并对各种受众心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揭示出BBS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为BBS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BBS、受众心理、大众文化

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加,网民的年龄层次、社会阶层日益丰富,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忽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包括BBS在内的网络媒体成为传统媒介之外的重要民意表达渠道。有人这样定义网络时代的“舆论”,“舆论是一种事实或意见通过公共论坛传播与流动并被广泛接受的状态”,并认为“公共论坛是各种形式的开放的言论管道或集散地”,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的传播媒体,也可以是新兴的互联网。BBS正是作为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传播渠道,显示了它巨大的威慑力。

随着时代发展,用户对BBS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受众的心理需要推动着BBS的产生和发展,受众又因为各自的需求,会对不同种类的BBS做出不同的选择,使BBS受众出现分众和小众化的现象。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对BBS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一、受众在BBS中的地位和作用

受众在BBS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看待受众的态度。受众的地位如何呢?受众是BBS的基础,先有受众对BBS的需求,然后才会有BBS。正如马克思所说“需要往往直接来自生产或以生产为基础的情况”。受众又是BBS的终点,BBS都是为受众服务的。没有受众的参与和响应,BBS就会像没有目的地的列车那样,失去运行的方向。但是,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内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的传递、讨论和劝说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才得到扩散、分析、解释、理解和反应。因而受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BBS受众心理探因

我们迎来的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媒介的诞生,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接受的更加民主和有更多大众参加的形式提供了可能。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变革的必然。它不仅为促进文化生产与消费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明显地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文化辐射,活跃了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共享,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时代文化强烈的参与愿望和体验热情,使文化在市场化、生活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最直接地切入了最大众化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空前的泛文化热点效应,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在工业化精神、商业化意识和世俗化赏悦中获得飞跃的发展。波兹曼有一个重要论点:媒介即认识论。也就是说,媒介的变化导致了并且意味着认识世界的方式变化。正是这种变化,让我们由大体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逐渐形成了大体相似的文化形态与审美情趣,即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赏悦需求,瞬间化与碎片化的文化消费形态,游戏化与释放化的文化参与冲动。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家享受着通俗文化带来的无尽快乐。菲斯克和布迪厄指出,大众的快乐通常与一种更加轻松的肉体态度联系在一起,因为享受娱乐的感觉能使人从社会的通常需要里释放出来。

多元文化的侵入,使得整个媒介文化发生了转型。从80年代的精英文化到如今的平民文化,我们看到网络文化就是引导大众文化潮流的先驱。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就是游戏式的生活,在后现代的社会里,大众文化从边缘走向前台。后现代艺术消解深度,悬置意义,它只是一些文本,一些言语,一些形象和碎片。正是由于文化转型,使得BBS在中国发展十几年来受到了如此多人的青睐。作为“文化快餐”,它通过各种眩目符号、色彩以及光的组合来唤起对原物的幻想和影像,从而满足了人们感观的直接需要。人们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光看不想”,或者“一看就照着做”,于是就形成了像看漫画、唱卡拉OK一样,边看边唱,边玩耍边思考的思维方式。因此一般都认为后现代是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深度的,其实网络文化也亦然,受众不需要理解,只需要体验就足够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BBS受众群体的心理,大致呈现了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沟通交流心理

这是人类基于本能的心理需求,在互联网诞生后变得尤为突出,没有人再甘于被动的成为一个接受者,受众也需要有选择的接受和参与。网络颠覆了传统的传播者和受者之间的角色划分,在BBS的互动过程中,二者的身份一直不停地在进行交换,受众成为了传播过程中的一个推动因素。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网络受众接受新闻信息所产生的人际互动、交流、辩论和思考,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亮点。这种互动也充分展示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交流、思考,对问题的不断分析和考察也更加直接和深入。同时,BBS一改传统的书信,报纸,电话,电视等交流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自由程度增大,在这个基础上,网民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交流,它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更重要的是这种相互讨论的情景,使得沟通变得无比的畅通,只要是可以使用计算机,那么无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网友都可以实现自由便捷的沟通。

(二)宣泄心理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提供适当的宣泄是减少侵权行为的方法之一。在心理治疗中,通过言语表现的方式,使患者把自己思想里某些讨厌的思想说出来,并且得到澄清,身心得到纯洁,从而就收到了治疗效果,这叫做宣泄。根据这种假设,那么最好的减少侵权行为的方法,就是让人说出他心中的痛苦。都说BBS是一个“社会安全阀”,因为它给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可以让不同的人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身份大放厥词。科隆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的功能,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残酷的社会竞争使得许多人心里承受着压力,许多人利用互联网的隐匿性化成各种身份在这里排解心中的苦闷。于是我们发现,很多时候BBS就是一个宣泄的渠道,人们在这里可以完全不去顾忌别人的任何想法,想说就说,而发泄的结果就是他们找到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