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9654100000103

第103章 浅谈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3)

三、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今后的发展思路

我国内地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今后要实现科学、协调与健康发展,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适当控制规模数量,走内涵提高发展之路;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作用;实现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协调发展;扩大办学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等。

1.适当控制规模数量,走内涵提高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内地的新闻院系激增,招生规模一扩再扩,一些新闻院系一时间学生人满为患,有的连基本的教学秩序和要求都难以保证。因此,要保证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其声誉,首先应当确立“控制数量,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适当控制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教学点的规模和数量,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下有计划地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以促成其稳步、有序、平衡、科学的良性发展。

新闻与传播院系自身应当量力而行,要以对国家、对社会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掌握和控制好办学的规模,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维护好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一些具有一定基础的新闻院系需要尽快从外延扩展转移到内涵提高的轨道上来,在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上多下工夫,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那些办学条件欠缺的新闻院系应当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稳定规模,夯实基础,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严格教学秩序,加强内部管理,争取在逐步达到新闻教育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新闻与传播院系要在内涵提高上下大工夫,就需要注意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调整办学思路,整合教学资源,挖掘内部潜力,形成自身特色。

三是革新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

四是创新培养模式,充实师资队伍,更新试验设备,健全实习基地。

2.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

当前我们面临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趋势,以提升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为核心的国家间的“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和新传播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传媒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媒体与社会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新闻教育的理念、方向和定位,反思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重视对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新闻与传播人才。

在新闻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一是重实践教学轻理论教学。前者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主张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打好理论基础,不必急于进行采编实践;后者则过于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写作水平和发稿数量看做衡量学生能力的首要标准,因而放松了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从近年来的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后者似乎表现得更突出些。这其中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论偏重了哪一方都会导致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某种缺欠,影响其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注意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又注意强化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训练,使他们不但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动手能力强,成为兼具深厚理论潜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人才。

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提高其理论修养,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理论原理和理论思维方法,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政策水平,并能运用这些原理、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理论教学”,一是指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新闻理论课的教学,二是指专业应用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业务课中的理论教学。

新闻理论课旨在向学生讲授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新闻理论课在整个新闻学课程体系中处在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学好新闻理论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原则、知识和理念去做好新闻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牢固的职业信念,从而能够自觉献身新闻事业。

新闻理论教学应当注意紧密联系新闻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界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使他们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成为悟性好、层次高、敏感性强、后劲足的新闻从业者。

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它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感知、体验和消化所学的理论,并最终通过掌握新闻采编的实际能力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新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重要特点。

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很多新闻院系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包括实行课堂实践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等,特别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阶段到媒体进行实践教学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闻院系要格外重视对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努力培养愿意自觉献身新闻事业的德才兼备人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有志者”、懂理念的“有识者”、讲理性的“有德者”。

“有理想”,是指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新闻职业理想,做忠于人民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懂理念”,是指要教育学生坚持科学的新闻专业理念,做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文情怀的新闻工作者;“讲理性”,是指要教育学生遵循基本的新闻职业规范,善于理性把握自己,做品德高尚、行为理智、行动自觉的新闻工作者。

同时,根据媒体和社会的需要,还要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融合型、专家型各类人才。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业务熟练动手能力强;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拥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所谓“融合型人才”,是指能够掌握多媒体采编制播技能;所谓“专家型人才”,是指具有某一领域丰厚专业知识。

总之,新闻教育一定要注意体现新闻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新闻学科的学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3.充分发挥新媒体和新技术作用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媒体和新技术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改进新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他们融合各种新的传播技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需要的能力。

在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传播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与新闻媒体产业化及新闻教育专业化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的新闻专业理念和专业素质,能够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能够适应新闻媒体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新闻人才,建设一支能够从事新媒体、新技术下的现代新闻传播的高水平的新闻队伍。

4.实现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协调发展

前面谈到了混淆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弊端,因此,要促进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新闻学教育中,要坚持“新闻教育为体,传播教育为用”的原则。即要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专业理念,掌握熟练的新闻业务技能作为基础,作为根本,一切新闻教学和教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而把适当的传播教育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使学生借助所掌握的一定的传播学知识原理和方法,促进新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而在传播学教育中,需要体现“传播教育为主,新闻教育为辅”的思想。即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学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与社会传播活动相关的新闻学的理论原理和业务技能,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以使他们能够以更加敏锐的新闻视角,审视各种传播现象。

在新闻院系的全盘工作中,则要实现“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协调发展”。即要安排好新闻学教学与传播学教学的配合与衔接,积极促进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相互之间能够各扬其长,各取所优,最终实现协调、双赢的发展结果。

5.扩大办学视野,加强国际合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把国家的综合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物质资料方面的占有力量,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它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硬性的、有形的力量,如“施加压力”或者“施予恩惠”。

“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量,包括思想凝聚力、文化影响力、信息渗透力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它主要靠“吸引”和“影响”的方式来发挥作用。这其中“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是发挥“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及条件。

新闻媒体具有信息传播、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因此它是实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对社会和受众施加思想和文化影响,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团结一心、共建国家的合力,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如果把新闻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放到增强“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度,那么在当前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国际合作,其意义十分重大。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新闻教育实现国际合作的内涵及条件,要注意开阔办学思路,扩大办学视野,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新闻与传播院校的长处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同时又要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尽力体现和张扬自身的特色,努力实现新闻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