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9651900000016

第16章 广播电视的艺术语言与构成要素(4)

二、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内涵

播音主持到底是否属于一门艺术?这一直是业内外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节目中只是起到承上启下、串联节目的作用,他们用的只是一些演播的实用技巧,根本谈不上艺术,不能与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门类相提并论。艺术的原始含义是“有用的技艺”,后演化成为“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从审美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审美体验、认识和掌握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但艺术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艺术门类又是互相关联的。自20世纪初,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发动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叛以来,艺术世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美学、文艺学界的一些学术实力雄厚的中青年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被命名为“审美日常生活化”的理论,他们指出:“文化的转向又一次把生活作为文化拉回美学与文艺学的视阈。它所关注的是全球化、视觉、图像、媒介、传播、性别、新历史、后现代、后殖民、文化研究、时尚、身体甚至经济、技术和产业。”新的审美原则关注的视阈,几乎涵盖了当下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以声音和形象作为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节目主持艺术当然也可涵盖在内。可以说,“节目主持是当代电子媒介节目形态表现中一种具有专业理论指导和相应技术技巧性的艺术,又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包含大量创造和探索的技术艺术。这种技艺包括有声语言的生动表达,表情手势的优美运用,以及临场即兴发挥与巧妙编串等等富于创造性、经验性的主持行为。”因而,我们认为,在节目制作分工中,主持人有其自身内在的特殊规定性,具有一些符合其艺术特殊规定性的特有的美学内涵。

(一)赏心悦目的形态美

主持人在电视荧屏上或广播中出现时,给观众和听众的第一印象即是形象和声音。不可否认,端庄美丽的外貌、悦耳动听的声音,是赢得受众的第一要素,当受众不了解主持人时,这些外在的形态和声音关系到主持人能否被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视台在遴选主持人时,把形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虽然外表美给观众带来的悦目感是观众更能接受节目及主持人的首要条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观众要求越来越高,对节目不仅仅限于“悦目”、“赏心”,还越来越希望看到主持人具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深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能够给他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获得思想和心理上的愉悦、感悟和启迪,成为他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观众对主持人的外貌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于是,一些有特点、有内涵、长相并不符合传统审美观的主持人活跃在舞台上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但我们依然无法忽视外在形态美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2000年举行的第三届“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的总导演田永明说:“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控制能力、广博的知识和相当的艺术修养以及亲和力,如果再加上一张好面孔,那就算是锦上添花了。”对于女主持人来说,她们秀美靓丽的外形,或温文尔雅或落落大方的气质,得体的装扮,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或干练、或活泼、或善解人意的个性,赢得了观众的好感,使观众更易于接受她们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她秀丽的外形和大气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全国数以亿计的观众的喜爱,连王小丫自己都说,许多观众认为她很有“亲和力”,她为此感到很高兴。这种亲和力从何而来呢?亲和力即心理的认同感,这与王小丫的赏心悦目的形态美是分不开的。

节目主持人在做出镜前的修饰时,切记化妆及服饰的选择要和栏目的风格、自身的肤色与气质相吻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打扮不适宜的主持人,既破坏了栏目的统一风格,又使自己的形象遭到了破坏。如有的新闻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要么浓妆艳抹,要么油头粉面,极大地破坏了新闻的庄重性、严肃性;有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奇装异服、化妆怪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年轻观众,但却失去了大部分观众。托尔斯泰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真正使人产生美感的是大方、得体的衣着和打扮。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镜头前的服饰和化妆都很质朴、大气,从不做花瓶似的装扮。正是她的这种端庄、大气,缩短了她与观众间的距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不仅是形象、气质、化妆、发型、穿着打扮及悦耳的声音让人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主持人还应有落落大方的举止,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都应该恰到好处,不矫揉造作。这些外在的形态美都会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如《新闻调查》的主持人柴静,其坚毅沉着的眼神、从容淡定的表情都凸显了她内在的聪慧干练,也非常符合《新闻调查》的栏目风格,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她。

(二)鲜明生动的个性美

古罗马哲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于活跃在荧屏上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千人一面、千人一声无疑是令人讨厌的,荧屏和观众呼唤那些有着鲜明个性风采的主持人出现。“个性”(personality)也被译为“人格”,这个概念从词源上来说是来自于拉丁文“persona”,指的是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后来经过演变,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智慧性和独特的思维性,依附于人格基础。

世纪之交的2000年仲夏,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首次提出了“探索先进的主持理念,发掘个性化电视主持”的比赛宗旨,其选拔标准侧重于个性能力的考核,对电视主持人基本素质的标高做了一番新的阐述,对电视主持理念进行了一次反省和深思。

个性是主持人的一种品质,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和延伸,是思想的包装方式。在现实的电视实践中,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白岩松、崔永元等这些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在表述,这便是我们抽象意义的个性在现实中的体现。白岩松曾不止一次地说:主持人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格和个性。《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塑造了真实的主持人形象。这种人格化的主持态势用真诚与个性支撑起来,是感性魅力与理性魅力的有机协调。“个性化主持”这一命题的概念是牢固的,是充分建立在电视节目实践基础之上的,是节目主持人把握媒介角色与自我关系的逻辑起点,更是受新闻改革理念驱动的受众认识方式的进一步使然。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其表现形式或机智、或诙谐、或儒雅、或大气、或稳重、或活泼,总之是个性彰显、异彩纷呈。主持人个性化传播的效果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个性化的主持人与栏目融为一体,他们就是栏目的形象、栏目品牌,吸引着大批如期而至的忠实受众;二是个性化的主持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黏合力和拉动力,他们的个人魅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广告效应,一旦他们去主持新的栏目,就会带走一大批受众。

随着文化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特点,这一切都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不再仅仅是“话筒架”、“传声筒”,而需要个性和内涵的多元化呈现,观众需要电视荧屏提供符合个性化欣赏标准和欣赏习惯的节目主持人,这便是个性化产生的客观社会推动力。

个性化主持的出现与兴起背后是传播主体“实事求是”、“真诚面对观众”的切实体现:在国际化大环境下,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各国正阔步走向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大众传播的传播特性要求节目主持人以亲和的态度,平等的交流,不事雕饰的生活常态,真情真意的个性展示,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三)真实自然的人格美

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在荧屏上矫揉造作,或故作深沉,或故作天真烂漫状,哪怕只有一次,都会被观众所厌恶的。原因很简单,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20世纪80~90年代比较成功的主持人如沈力、徐曼、倪萍、杨澜、宋世雄、崔永元、敬一丹等,其成功的关键都是以“真”为准则,并将其作为主持人角色定位最基本的心理依据。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自然流露的真实的个性往往最能打动观众。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毕竟不同于演员,演员是扮演他人,塑造艺术角色,而主持人却在节目中展现本我,一种真实的自我,并把自我和节目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就因为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实自然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在生活中谈吐幽默、机智风趣而又平和可亲的一面,才受到了观众朋友的喜爱。

主持人应该是有真情实感的人,应该在节目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真实地告诉受众,要抒发真感情,靠真诚去吸引和感动受众。如《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在与嘉宾交谈时,会全身心地投入,仔细聆听,并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与嘉宾共同回味、品评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他的真实自然的主持风格和随之体现出的人格美令观众折服,因此他成为一位颇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