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9651600000005

第5章 时代需求是节目设置的准则(2)

五、民族性、地域性是时代性节目设置的参照

民族性、地域性以地域文化特色为核心。文艺创作中的民族性往往是以地域性的形式来表现的,受众对文艺作品中民族性的认知也是通过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作品来完成的,包括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国内的广播重视地域、民族特色的自觉意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创作实践的逐步成熟与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如何立足于本地域的文化平台,创作出优秀的时代性广播节目显得越发重要。地域文化决定了节目的语言基础、叙事方式以及美学追求。创作者要立足于本地域独特的题材资源、风土人情,充分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和音响(音乐、音响承担着另一部分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功能,其时代性、区域性与民族性对于广播节目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力量),并深谙该地域特色对人的影响与塑造,将各地区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用该地区喜闻乐见的语言与叙述模式来表现,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紧紧抓住听众的心,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的魅力。

以广播作为媒介,使得民族性和地域性在相当大的范围里完成了艺术交流,以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纽带,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样,无论是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普及,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政策为广播搭建的这一平台上,广播较之电视尝试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例如,可以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选择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广播大台,区域中的其他省市则改办各类专业台。以西北五省为例,可以在西安建立区域性广播大台,播放中央及各省、自治区的重要新闻,覆盖整个西北五省;其他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地方专业台(如民族电台、经济电台、文艺电台、旅游电台等);各省、自治区内部的市台还可办服务性更强的社区性电台,如路途电台(适应行车路途中的每一个人)、谈话电台(各种方式的谈话、讨论,主要是热线电话)、社区电台(播放不同类型的节目,服务于本社区)、成人电台(播放适合成人收听的音乐及婚恋、家庭等内容)、女性电台(专门为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及生活指南方面内容)、大学电台(专门服务于大学生的电台,以播出音乐节目为主)等类型电台。

广播办区域性大台与地方专业台的设想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在我国现行的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各个区域内生活的人,一般具有较为一致的区域特点,通过区域性大台来反映这些一致性,通过地方专业台来反映各区域内的个体差异性,这样做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办广播。其次,专业化道路是中国电子媒介改革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广播改革,必然要走服务于“细分市场、定位受众”的专业化道路。借鉴广播诞生地美国的广播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自20世纪50年代电视兴起以来,广播已无法以综合取胜,只能以专业化求生存。目前美国的广播节目都是类型化节目,即一家电台主要播出一种类型的节目,当前美国电台已多达23个基本类型。区域性大台与地方专业台的分工正顺应了这种潮流。

此外,广播工作者还要寻找到地域性与全国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连接点,并将人物与故事植根于多重的文化平台,将我国“厚德载物”的文化推向极致,从而使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六、听众的需求是时代性节目设置的要求

由于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社会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在以前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其性质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工作方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实际的服务对象是以工农兵为主的人民群众。而在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分化以后,媒介必须适应新出现的各个阶层的实际需求,否则就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换句话说,在现阶段,每一种媒介都要找到最需要自己的阶层,并尽全力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广播节目需要在当代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具体的地域、民族和时代的背景中,关照不同阶层听众的收听需求和审美观念。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而媒介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使者,广播节目的创作者通过对传播的节目内容进行选择、吸收、融合、创新和提升,重视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艺术美对听众的感染作用,从而使听众在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自由融合中,加深对所听节目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领悟和理解。

第二节 时代性节目的类别

一、按节目样式分类

广播文艺节目是广播文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广播文艺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广播文艺节目不断形成、发展、分化、组合、定型、成熟的历程。广播文艺节目之间相互渗透和影响,彼此促进和发展。同时,不同的节目类型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一)音乐节目

音乐是听觉艺术,以电波为载体传入千家万户。目前,各电台都开设了音乐频率,专门为喜爱音乐的听众提供不同的音乐节目以及介绍各种音乐知识。尤其在调频立体声广播出现以后,音乐节目以其音质纯净、音色清亮、声音层次分明的特点更显示出其光华。在音乐节目中,大量播出的是中外流行音乐及各类音乐会,同时介绍音乐作品、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方面的新闻。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音乐太阳能》、《音乐深呼吸》、《中国民歌榜》、《华夏原创金曲榜》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广播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音乐故事》等。

(二)戏曲节目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武功、美术等诸多因素,通过唱、念、做、打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以京、评、豫、越四大剧种为主,各地方台则根据听众的需要,适当突出当地的地方剧种。戏曲节目同时也向听众介绍戏曲知识,评介一些优秀剧目、音乐唱腔和演员,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戏曲与曲艺》。

(三)曲艺节目

所谓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节目多数以叙事为主,附带方言演出具有一人饰多角的特点,其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说和唱。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曲艺节目主要有“华夏之声”的《华夏书院》、“都市之声”的《七日书场》等。

(四)文学节目

文学节目的节目形式较多,听众面也较广。如长篇小说连续广播、广播小说、广播小品、阅读与欣赏、配乐诗歌、配乐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学节目主要有《诗文赏析》、《小莫读书》等。地方台如西安台的《长书联播》等。

(五)广播剧

广播剧是由多种声音组合而成的,专门诉诸人们听觉的一种戏剧形式,是“以声音描画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打动听众思想情感的听觉艺术”。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青春的脚印》、《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

(六)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是以烘托节日的气氛,满足听众对音乐、戏曲、文学、曲艺等各类文艺节目的欣赏要求,提高听众的欣赏水平为目的的节目组合,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播出。它融欣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通常采用主持人的形式播出。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天地喜洋洋》、《千里共良宵》、《旋转剧场》以及每年的特别节目《春节联欢晚会》。

二、按受众群体分类

(一)对农民广播节目

对农民广播节目是以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为主要对象的节目,是广大农民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央台的对农民广播节目主要有《中国农村报道》、《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化农业广场》等。

(二)对少年儿童广播节目

对少年儿童广播节目主要是对我国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清新健康、活泼向上的环境,节目内容有时事政治、祖国建设、科学知识以及教育方面的新闻和改革及国家的政策等,如《教育节目在线———小喇叭》。

(三)对老年人广播节目

对老年人广播节目是为全面反映和报道老年群体,引导人们关注日益严峻的老年问题,关心老年人生活的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桑榆情》、《老年之友》,江苏台的《长青金钥匙》,郑州台的《燃情岁月》等。《桑榆情》以“夕阳无限好,桑榆情更浓”为片头语,整个节目在温馨的气氛中以拉家常的方式讨论老年人的服装、理财等问题。《老年之友》节目经常围绕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进行讨论,听众通过发手机短信和拨打热线电话的形式参与到节目中。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长青金钥匙》节目则以亲切温婉、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设置了“生命写真”、“养生广场”、“岁月留香”等板块,被听众誉为“思想情感的家园”、“文化消遣的驿站”和“老年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老年听众群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郑州人民广播电台AM549新闻综合广播的《燃情岁月》节目是一档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收听群体的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听众可以听到难忘的老歌、同龄人的故事以及过去的历史等。

(四)对残疾人广播节目

对残疾人广播节目是用广播特有的形式,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生活信念和进取精神,争取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关心和帮助,褒扬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一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的节目。它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怀残疾人的生活为宗旨,真实具体地反映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况,融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残疾人之友》节目。

三、按节目制作方式分类

(一)直播类节目

直播类节目是节目没有经过提前录音和复制,而是由主持人或演员直接播出,有的是剧场实况转播,有的是在演播室直接播出,还辅之以记者连线、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等形式,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二)录播类节目

录播类节目,即采用提前录制节目,然后在特定的时段予以播出的节目制作播出方法。

四、按节目表现形式分类

(一)互动节目

在网络、电话和手机短信出现以前,听众只能靠写信与电台进行反馈、交流;现在有了方便快捷的网络、电话和手机短信,听众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广播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沟通。广播从以往点对面的传播发展到点对点的沟通,传受双方有了最快捷、最直接的沟通渠道。目前,采用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与听众即时互动的节目不在少数。直播节目的制作形式简化、效率提高,听众的参与可以为主持人增加节目话题,创造丰富的谈资和交流的空间,听众不再只是被动地、静止地收听节目,而是积极参与到节目中,与主持人、嘉宾甚至新闻现场的记者和当事人形成互动。

(二)情感类节目

作为最人性化的传播媒介,广播给了听众想象的空间,也激起听众沟通的欲望,而科技的发展也日益使广播人性化的一面得以展现。同时,也正因为广播传播的人性化特点,使得广播在与听众进行情感沟通、互动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感类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心声代言人》、《情感世界》、《风景丽人———单身咖啡屋》和西安台的《家庭港湾》等。

(三)广播纪实性节目

广播纪实性节目是采用典型音响,通过提炼、再创造的手法,对时代、对历史、对民生进行忠实记录与重塑的一种广播形态。由于声音不可捉摸的突然性和间隔性,纪实广播能使人产生一种本能的好奇感,它的联想性弱于文字,强于画面,给声音制造思想空间保留了一定的余地;它的直接还原性又弱于画面,强于文字,从而能制造一种模拟真实的情境。纪实广播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体裁,而且是一种建立在相对真实基础上的感觉体裁。以上特征赋予纪实广播在表达民生、记录时代方面广阔的发展空间。分获1998年、1999年亚广联大奖的《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和《刘健和他的瑶歌》是纪实广播的代表,是纪实广播节目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