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小学老师喜欢管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老师要求孩子听讲时,必须把双手放在背后,上身挺直,背靠椅子坐正。这样的要求,小女孩特别容易做到,而许多男孩子就不太容易做到。不像美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姿势采取“自由式”,可以坐在地板上,甚至躺在地板上,与老师围成一个圈,又像上课,又像做游戏。
所以有时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会对我说:“您的孩子什么都好,学习也好,品行也好,就是有时上课做小动作。”
我虽然在大学读书时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道有的男孩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是精力旺盛或“吃不饱”的表现,也知道我国的小学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要求过于刻板,但是我更懂得做家长的必须尊重孩子的老师,尊重老师的意见。因此答应班主任要在家庭教育中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克服做小动作的行为。我所以如此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刚刚步入学校大门,我必须非常注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高大”形象,不能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任何的“看法”。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他很高兴很轻松的时机,轻声地对他说:
“你上课时,是不是老师一讲你就懂了?”
他的回答总是:“是呀!”
我就问他:“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是老师一讲就懂了?”
他认真地想了一想,回答说:“好像不是!”
我就说:“老师面对的是40位同学,她要让40位同学全都学会知识,所以有时她会反复讲,因为有的学生一听就懂了,像你,可是有的学生听两遍才能懂。如果第一遍你就听懂了,老师讲第二遍时你还需要耐心地坐着,因为有的同学还在听,而你听第二遍也是复习和巩固,对不对呀?”
他说:“对。”
我接着说:“所以,上课时不论老师讲几次,你都要耐心地听。老师让怎么坐着,你就怎么坐着,听老师的话。”
他点头:“嗯。”
我深知我们的教学法有枯燥的地方,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对小学生行为的刻板要求,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弊病,要想改变现状,需要时日。而我作为母亲,必须注意与老师配合默契,不能让自己的想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赖。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如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简朴生活利于孩子成长
勤劳节俭是人的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德。
过去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有人就提出了“享受生活”的口号。
特别是一小部分在短时间内“暴发”了的人,如果他们的修养不是太好,他们就一心一意地追求物质享受。他们的生活条件比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优裕得多,他们食求山珍海味,衣求外国名牌,住求毫宅别墅,行求高档轿车。他们成了物欲横流的代表性人物。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他们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灌输渗透。
据报载,有的暴发户的孩子,还是小学生,就已经学会了在同学们面前摆阔,显摆自己的家里多么有钱,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小小年纪过生日时要聚餐,开“派对”,身上穿的是外国名牌服装,手腕上带的是瑞士名牌表,家里的玩具不计其数,出门就坐汽车。这样的孩子,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难想象,他长大以后,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踏踏实实地坐在教室里或图书馆里,苦读钻研。万一家里再发生什么变故,比如说,突然破产了,他就会很难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在现实生活里,在文学作品里,我们看到过许多类似的人物——少时家里有钱,任意挥霍;长大后没出息,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谋生本领。而父母总会先你而去,或者是家庭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家道中落,等等,成年后没办法,只能过着贫穷潦倒的日子,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读者朋友看过巴金的小说《憩园》吗,还记得里面的那个死没出息的少爷吗?
即使是经济状况很普通的家庭,有时也不能免俗。尤其是在城市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小孩就成了父母双亲、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共六个成年人的生活中心点。这六个大人都赛着爱他,除了在感情上爱他之外,在物质方面,也满足或超额满足他的一切需求。报纸上曾经披露过,现在全国儿童的零用钱储蓄数字十分惊人。有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向大款孩子学习,穿名牌,戴名表,过生日时也要请同学们“聚餐”开“派对”。总而言之,物质生活向“高标准”看齐。
孩子的父母,其中有些人自己小时候生活很苦,有的出生在偏远农村,一年吃不上几顿肉,靠着发奋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又继续奋斗,考取了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了大城市大机关,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回想自己儿时的艰苦状况,更加心疼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生活得幸福,于是自己继续拼命工作挣钱养家,给孩子创造出优越的生活条件,这是做父母的共同心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显示,生活条件太优越的孩子,往往缺乏奋斗精神。这样的例子很多。仅举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国内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小留学生”,中学刚毕业或者尚未毕业的孩子,就被送到发达国家去留学。有的孩子好学上进,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也知道留学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都很珍惜。然而也有少数“富翁”子弟,到了万里之外的异国,远离了家长的管束,获得了百分之百的自由,新鲜的刺激和诱惑够多,钱又来得容易,所以连最起码的英语还未学会,就很快地学会了染头发,泡夜总会,疯狂购物,小小年纪婚前同居等行为方式。有的就沿着不健康不成才的道路往下滑,个别的甚至走向堕落。
北京有一所人人皆知的中学,叫“宏志中学”,里面的学生大部分是家境贫寒的,他们自尊自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受到了全社会的爱护和尊重。
看看宏志中学里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大概很多人家的条件都比前者要好。做家长的,为了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爱惜财物的观念,不妨适当地控制孩子的花销,不能轻易地“给钱”。也不必要与别的孩子“比较”,尤其不“比较”物质生活条件。人生的路很长,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信心。而且天外有天,比不胜比,永无尽头。只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踏踏实实地学习,前途就是无限光明的。许多年青父母的个人奋斗史,就是很好的证明。
曾经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介绍美国的亿万富翁如何教育孩子的。读过之后,我觉得很有意思,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说的是小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事。他让孩子们从小就参加劳动。二儿子纳尔逊和他的一个弟弟负责擦全家的皮鞋。他们的爸爸还亲手教给儿子们如何缝补自己的衣服。就是这个纳尔逊,20世纪60年代参加总统竞选时,在飞机上,他的裤子破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自己的旅行带里取出针线包,把裤子缝好。他终于在70年代,成为美国的副总统。这个实例,很值得所有做父母的人参考。
仍然是在报上,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也是一位美国的千万富翁,病逝前立下遗嘱,把他拥有的8000万美元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只给他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留下了零头。他的见解是:“安乐窝里养大的小鸟飞不出远门。”
还有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已经公开表示,不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遗产,要把大部分财产捐献出来。
这些例子都说明,明智的人,懂得财富对孩子是有负面影响的。
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希望孩子学习好,是所有家长的愿望。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必须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不能帮助孩子写作业,不能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不能做孩子的“陪读”。所有的功课,都靠孩子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
我儿子上小学第一学期的时候,遇到的第一次考试,是期中考试。因为他们的小学是历史老校,所以不太理睬社会上的风吹草动,那时正是有人掀起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阶段,学校和老师们照样抓紧教学,按时考试、测验。
一年级的小孩儿,只有两门功课——语文和算术。某天下午放学后,儿子拿回来一张分数单,交给我看。
两个分数我都不太满意。说心里话,我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的成绩优秀、领先。可是我也知道,他刚走入校门,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里的生活。他是个男孩子,开化晚,贪玩儿。我必须帮助他逐渐地步入正轨。
他对自己的分数抱着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他认为,把分数单交给了我,他就完成了任务,因为老师布置他们,请家长在上面签字。
我不能着急,我问他:
“你觉得自己考得怎么样?”
他大大咧咧地说:“还行。”
我继续问:“你的成绩在全班排第几?”
他想了想,说:“中上吧,也许比中上好一点儿,是前面的偏后。”
我说:“你的成绩排在这样的位置,你自己满意吗?”
他又想了想,然后又大大咧咧地说:“还行吧。”一会儿又补充说:“其实还应该再好点儿。”
我让他把发回来的卷子拿给我看。其实,他丢分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粗心。这是男孩子们的通病。
我故意问他:“看样子,减分的地方你都会,怎么就答错了呢?老师认为你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答:“粗心呗。”
我赶紧抓住这个话茬,问他:“比你考得分数高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想不到他还有一点儿男孩子的优越感,他很不以为然地说:“都是女生。”
我可不愿意他有这种性别不平等意识,追问他道:“比你考得好的女生,她们的优点是什么呢?仔细地想一想。”
他立刻回答道:“细心呗。”
我问:“细心是优点还是缺点?”
他答:“优点。”
我说:“那么好,学习她们的优点。你刚才自己说了,你丢分的原因就是粗心,不细心。你答完题后,交卷子之前,再检查过一次吗?”
他说:“检查过呀。”
我把卷子拿到他的面前,一一地为他指出丢分的地方,之后问他:“检查过了,为什么这几个地方还是没有查出来呢?还是有点儿粗心呀。你很聪明,老师讲的你都会,以后再考试时,一定要细心,好不好?”
他说:“好。”
等到期末考试时,他每天去学校之前,我都会提醒他:“注意,细心点儿,细心。”
从此以后,他就走上了正轨,期末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
我的心却并没有放松,一直密切地注意着他的学习情况。发现了他有松懈的迹象,就及时地提醒他,督促他努力。但我从来不帮助他写作业,也不帮助他检查作业,更不做他的陪读。而是帮助他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帮助他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帮助他形成自我制约的能力。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正是因为从儿子刚一进入校门开始,我就引导他在学习方面养成了“自治”习惯,所以他从小到大,读书这件事,没有让我太操心。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之后,直到大学毕业,他都能够自觉读书,而且一直成绩优秀。
对孩子的学习,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越俎代庖。一切都要靠孩子自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地图成了他的至爱
上了地理课以后,儿子忽然对地图着迷了。
我家屋里的墙上,一直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他以前对这张地图的兴趣一般。可是自从上了地理课之后,他一放学回家,就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放,爬上地图旁边的椅子,用手指在地图上画来画去,指来指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知道他对地图着迷了。这是多么好的现象啊。
为了鼓励他的求知欲,我和丈夫专门去新华书店为他买了《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这两本书不久之后就成了他的至爱。每天放学回家以后,做完了功课,他就把《中国地图册》或者《世界地图册》打开,一页一页地仔细看。
小学尚未毕业时,他对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哪个国家位于哪个洲、哪国的首都叫什么名字、它的位置在哪里,以及全世界的著名山、河、湖、海,等等,都已经了如指掌。至于自己的祖国中国地理,更是烂熟于心。
有一次,他放暑假期间,我已经开学上班了,就带着他一起去我教书的大学。我们的教研室里,恰巧挂着一张世界地图。我儿子一看见这张地图,立刻来了兴致,他马上就扑到地图前面,专心致志地看。
我的一位同事,是位青年教师,并不知道我儿子喜欢地图,他大概是觉得一个小学生站在地图前面很有意思,他决定考考我儿子。
他问:“小明(我儿子的乳名),你学过地理吗?”
儿子头也不回,应声道:“学过。”
“我考考你。阿根廷的首都是哪里?”
“布宜诺斯艾利斯。”
“它在地图的什么地方?给我指出来。”
“出题者”的后半句话还没有说完,儿子的食指,已经点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上面。
“冰岛在哪里?”
儿子立刻在冰岛的领土范围上画了一个圈。
“它的首都是哪里?”
“雷克雅未克。”这回不等“考官”发问,儿子的食指已经点在了雷克雅未克的上头。
“地球上有几大洋?”
“四大洋。”
“哪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名叫什么?”
“马六甲海峡。”
儿子的回答既准确又快速,令“考官”又满意又惊奇。他笑着对我说:
“这孩子真聪明,记忆力真好,没想到他的知识这么多。现在的孩子真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