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9632300000021

第21章 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策略(2)

四、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威胁

(一)发展旅游业与保持民族地区“原真性”的两难选择

旅游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点,但发展旅游业与保持民族地区“原真性”却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难题。重庆民族地区是我国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生态环境良好,民族文化深厚,旅游开发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及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冲击,如何将旅游开发与保持民族地区的“原真性”相结合必须慎之又慎。

(二)湘、鄂、黔等周边地区旅游市场造成的竞争压力

重庆民族地区居于渝、湘、鄂、黔四省交界处,湘西、鄂西及黔东北拥有众多著名景区景点,且多以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旅游产品具有同质性,市场竞争激烈,给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造成巨大压力。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盲目模仿决不可行,必须深度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旅游品牌。

第三节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要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性产业来重点培育,并打破传统行政区域的束缚,整体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突出生态和民族特色,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及优势互补。

同时,为更好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民族地区还应从自身所处的武陵山片区出发,加大与湖南、湖北、贵州三省的区域协作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突出“民族”和“生态”两大特色,把握“绿色”和“健康”两大方向,整合旅游资源,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及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从而提高区域文化创意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交通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重庆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重庆民族地区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八小时重庆”工程及“旅游扶贫”战略,多方筹集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力争建成“东接湖北、南及潇湘、西连成渝、北抵长江”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进一步加强319、216国道的干道路网建设及二级公路建设,同时筹措资金重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水运方面,进一步整治乌江和西沱港,拓展“黄金水道”功能,增强水陆联运能力,为游客畅游景区提供保障;铁路方面,充分利用渝怀铁路引发的投资拉动效应及交通体系带动效应,通过这一连接川渝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带动区域旅游大发展;航空方面,黔江舟白机场已正式通航,为重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以此作为营销旅游产品的一大亮点。此外,还可考虑增设旅游专线,为游客提供更为迅捷的旅游交通服务,从而增加客流量,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三、保护重庆民族地区旅游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原貌。在重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自然及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同时进行。首先应加强对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员工、当地群众及游客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应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尽量保持原生态,景区景点内的交通方式也应做到“绿色”、“环保”、“无污染”。其三,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的“原真性”,这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极具稀缺性。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洪安古镇是沈从文先生名著《边城》的原型,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鸡鸣三省”,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城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从而促进当地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打造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形象品牌

旅游形象品牌的塑造对于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至为关键。重庆民族地区虽然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小南海地震遗址、秀丽的乌江峡谷、间歇喷泉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方面拥有周边诸多景区无法比拟的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较之周边地区也更为典型,但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上却没有很好彰显特色。因此,在文化创意旅游形象品牌打造上,重庆民族地区应充分考虑相邻的湘、黔、鄂三省对该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应提供异质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此外,重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为提升旅游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必须构建创意宣传网络。如:为彰显天门山旅游品牌,张家界市策划了世界特技飞行大师“穿越天门”活动,该活动以其大胆的创意、强势的宣传,使天门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天门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关注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为了让秀丽的巫山风景为世人知晓,巫山定期举办“重庆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大大提高了景区知名度。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促销方式也应从自身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创意宣传作用,通过打造专业旅游网站、投放旅游广告、组织节会活动等进行立体营销。如:黔江可围绕“神秘黔江,欢乐之旅”的主题进行创意宣传;秀山可针对“花”、“边”、“古”、“少”特色大做文章;彭水可深度挖掘郁山古盐业发展孕育的“黔中文化”;石柱可围绕“风情土家、五彩石柱”进行整体营销;酉阳可以其纯朴淳厚的人文历史和神奇久远的流风遗韵吸引游客驻足流连。

五、丰富重庆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形式

(一)发展田园生态旅游

田园生态旅游主要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为空间载体,以各种农事活动为旅游吸引物,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事、享农家乐”,将农村田园生态、农事乐趣、农家风情与旅游休闲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满足城市居民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心理诉求。

重庆民族地区拥有原生态的乡村自然风光,可以此为基础开展田园生态旅游。如:彭水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富集县,其中品位较高、开发潜力较大的有“乌江画廊”、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阿依河等。近年来,彭水依托其引人入胜的原生态自然美景,围绕“乌江画廊” 品牌,突出”风情画廊,生态苗乡”的特色,大力开发阿依河、茂云山、摩围山、乌江库区等旅游景区的田园生态旅游。2011年,彭水生态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以及充满浓郁民俗特色的民俗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全年共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亿元,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田园生态旅游的发展,重庆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打造“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特色田园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项目,使游客更深入地感受田园生态旅游的魅力。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当注重带有本地特色的“名、优、特、新”土特产品的深度开发,从而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并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