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9632000000004

第4章 社会经济学思想渊源与理论流派(1)

一、 社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社会经济学,作为一门介于社会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从其思想发源开始,就承受着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不同思想和方法的影响。虽然迄今还没人系统整理过社会经济学说史的内容,但这肯定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注定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譬如,哪些问题应该纳入社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哪些不应该纳入而被视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如何评价那些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学的内容却被冠以其它学科名字的研究?怎样看待一些“伪”社会经济学著作?等等。因此,要想真正界定这一交叉或边缘学科的思想与研究范畴,完全有必要简单的回顾社会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它的产生、早期发展,以加深我们对研究该问题时所处背景的了解。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经典研究模式。

(一)第一种经典研究模式的形成

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学的概念首先是由萨伊(J.B. Say)提出来的(Dietzel,1895,p.54),尽管其在1803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就已使用过“社会经济学”的概念,但萨伊指出直到其后期著作才对之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概念(Say,1837,p.6)。萨伊认为,社会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是对整个社会的剖析,是一种社会哲学思想。如果用更精确的语言来描述,社会经济学就应该是以经济学为轴心的一门广义社会科学。或者可以简要概括为:“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来研究社会内在特点、功能和观念的科学。”(Say,1837,p.5)。

在1840年到1850年间,“社会经济学”这一个相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术语很快被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一些经济学家所采用(Dietzel,1895,p.5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 S. Mill)率先将社会经济学一词介绍到英国,使这一科学解释逐渐被世人了解。因而,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和萨伊一样的突出贡献。小穆勒把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理解成为道义科学而把人在社会中的生活状况看作是社会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之一。后者是关于人的本性同社会属性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也包括了以敛财为目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分支。穆勒提出了如下关于社会经济学的概念:“关于人类本性同整个社会融合的一般真理和原则恰好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分支——社会经济学”(Mill, 1844, p. 135)。因此,这种将社会经济学看成是“以经济学为核心的广义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就是所谓的第一种伟大的社会经济学研究模式。

(二)第二种经典模式的发展

第二种关于社会经济学研究的经典模式主要盛行于十九世纪的德国。1873年,杜林(E. Duhring)发现了社会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本质上是和经济学本身密切联系的,而不是一般广义的社会科学(Duhring,1876)。后来真正让社会经济学这个名词深入人心是Heinrich Dietzel在1883年发表的论文和1895年出版的一本专著(Winkelmann,1986,p.12;Dietzel,Arndt,1935)。和杜林一样,迪策尔主张社会经济学不仅仅是一般的科学,而是务必要扎根于经济本身研究的过程。同时,他还指出,经济学被叫做国民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都是不恰当的,经济学实际上不宜与国家或政治混为一谈的(Dietzel,1895,pp.56-57)。

如果说第二种经典模式包含了以经济学研究为重点的这一层意思,那么,另外一层引申意义就是: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经济。这种提法除了在迪策尔的论文中能找到以外,韦伯(M.Weber)的著作堪称是做了最精彩、最清楚的描述。韦伯对社会经济学的理解既有深邃的一面也有朴素的地方,在研究社会经济学背景时,韦伯对方法论的争论几乎导致经济学分裂的这一境况深感震惊。一方是以施穆勒(G.Schmoller)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另一方是以门格尔(C.Menger)为首的奥地利学派 (Weber,1949[1904],p.63)。韦伯一直努力改变这种可悲的对立局面以使冲突的两派能够相互包容,共同走到社会经济学这面共同的学术旗帜下面来。为了求同存异,韦伯提出了一个较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学概念,以求不仅能解决方法论上的对立,还能扩大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外延。韦伯主张为了更有效的研究经济现象或与经济有关的现象,充分利用社会科学内容的广泛性特点是十分必要的,特别要将经济理论、经济学史、社会经济学的众多相关知识纳入其中。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1908年编篆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

(三)第三种经典模式的发展

对于社会经济学研究的第三种模式,主要是指把社会经济学看作为一种富有科学依据的伦理事业的真实描述。该研究模式主要体现在十九世纪的某些经济学文献中,并没有形成第一、第二种模式的影响度,也并不那么流行。该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瓦尔拉斯(L.Walras)、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艾特琼尼、青木昌彦等。在瓦尔拉斯看来,作为经济学的分支之一,社会经济学应该坚持正义和财富合理分配的原则(Walras,1954[1874],p.79;cf.Walras,1936)。相反熊彼特是绝对不赞同把价值判断直接引人科学分析的,艾特琼尼 和青木昌彦的观点与熊彼特的观点较为相近。

二、早期社会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思想探析

(一)西斯蒙第(J.Sismondi)的经济浪漫主义社会经济学思想

社会经济学的早期创始人当属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发展经历了从信奉英国古典经济学到反对联英国古典经济学两个时期,这与西斯蒙第所处的时代:法国、瑞士的经济状况以及小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和要求密切相关。西斯蒙第前期思想代表了对资本主义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推崇和赞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主张,其思想主要体现在1803年的《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一书中。该书出版后,西斯蒙第对经济学的研究搁置了15年,转而从事历史著述,并导致其经济学观点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遂后称该著作为“年轻的过失”。1818年,当《爱丁堡百科全书》编辑部邀请他为百科全书写一个《政治经济学》词条时,他又重新研究起政治经济学来。1819年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发表,标志着西斯蒙第社会经济学的诞生。在该书中,他放弃了原来所坚持的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原则,提出了与斯密和李嘉图截然相反的结论,成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对者。1837-1838年,西斯蒙第出版了两卷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其此时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受排挤和发生分化的小商品生产者对资本主义失望后,企图走改良主义道路的要求。

西斯蒙第宣称,我们给政治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一定的国家绝大多数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该国政府可能提供的物质福利的方法的科学”。他强调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两方面构成的,研究精神方面的幸福,即研究使全国所有各阶级普遍得到自由、文化、德行和希望的恩泽,是政治学的对象。政治经济学应当是政治学的经济部分。财富只是一种使人们获得物质幸福的手段,人类进行财富生产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强调政治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其研究重点应该是如何使公民从社会共同体中获得好处,免受共同的灾难和其他私利熏心对社会成员的伤害。

其次,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学不能只考虑少数人致富的问题,更要关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福利问题。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在社会各阶层人民中也造成了可怕的痛苦,流氓者与乞丐同伦敦最豪华的市区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强调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政府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公民都可享受到富裕生活的快乐。西斯蒙第强调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关心少数人致富,更要保证社会上大多数人致富,更要保证社会上大多数人摆脱贫困。他坚信,一个真正繁荣的经济应该是把国家财富恩泽播洒到每个公民,包括穷人也可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衣、食、住、行方面均获得较大改善。体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学构建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再次,西斯蒙第强调经济学的目标是公共福利。仅仅关注消费者利益,关注如何尽可能地生产便宜物品是不够的,经济学家必须超越消费,意识到“生产者(指工人)应该首先被考虑”。社会利益的追求要求“生活的确定性比消费低价商品重要得多。经济发展应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劳动安全、增进社会福利,减少失业风险,提供失业救助,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力求避免社会的悲惨化和分散化。很显然,工作质量是人类社会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工作有助于增进个性的完善,并使爱好变得高贵,而低下的工作往往对经济行为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西斯蒙第至今仍被认为是反对自由放任和要求政府干预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强调政府除扶持商业、控制垄断、铸造货币、完善公路、海运、桥梁及通讯设施外,还应当是穷人和弱者的保护人。西斯蒙第试图通过经济和政治激励因素,使资本和劳动重新结合起来,实施制度再造以有效解除竞争性工资体系造成的社会有机体的各种病痛。他强调历来的生产活动是一个具有团结一致精神的自然合作过程,而现行体制则完全与之背离。西斯蒙第创新性地提出,让雇主(不论是农场主还是资本家)法定负责养活萧条季节的劳动力、病人和老人,由雇主按部分成本支付全部保险金,以此作为该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补偿。西斯蒙第由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追随者转变为社会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可能是提出社会保险思想框架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经济与哲学思想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其基本思想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其主要著作《资本论》却写得很晚,第一卷和后面几卷的一些部分写于19世纪60年代。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第二、三卷是在他去世之后的1885年、1894年才问世的。

马克思不单是一位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它所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他的思想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经济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同时代的其他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未曾要求科学的不偏不倚,而是深深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中,因而,他的经济学著作也仅仅是他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认为知识具有实践的特性,这是他试图把科学研究同政治活动结合起来的依据。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是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领域,并将他们融为一体,凸现了马克思的独到的社会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哲学的突出贡献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各种社会关系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产条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一直试图证明,在哲学、法学、历史领域存在着一种先验的进化的过程。对所有这些进化过程来说,核心是他的“辩证法”哲学。对黑格尔来说,历史演进取决于思想的发展,每个历史阶段都受到时代精神的支配。马克思保留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更信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决裂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而把黑格尔的精神与物质进化的关系颠倒了过来。对马克思来说,决定思想演进的是物质演进,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取决于流行的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又是辩证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各种内在矛盾,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最终会导致它被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在马克思看来,他所处的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其特征是生产资料被一个阶级占有,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就是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所引起的。因此,马克思所致力研究的就在于对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崩溃的这些矛盾做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