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9631600000005

第5章 本体论视角:性和谐与社会和谐(4)

性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倾向,表明处于大变革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系统和行为方式,人们在性价值方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选择理论认为,价值观实际上是主体选择通过反思自我存在的一种道德评价。 “自我”在作出每一个选择时,所要考虑的是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我选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的过程。21在性存在领域,人们对性行为方式的自我选择体现了其对于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道德评价,是作为个人的“自我”对于作为社会的“他我”的反映。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现性行为自我选择的多样化并不奇怪,问题在于,自我选择的多样化若不受到合理的干预,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善恶标准向自我需求的偏离将导致严重的性失范和社会情感的消亡。

4、传统的颠覆与西方性革命的反思

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观念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涌入中国。娼妓现象、同性恋现象、一夜情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出现的精神出轨、无性婚外恋等现象,使得国人在短短的20年间就颠覆了先辈们维持了近2000年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其“性解放”的速率和开放程度都令发明“性解放”这一概念的西方人感到自叹不如。传统的颠覆和性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与性越轨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多,如离婚率上升,家庭危机扩大,绝迹已多年的性病重新传播,爱滋病肆无忌惮地侵入,单亲家庭子女中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数增加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颠覆已使人们失去了约束自己性冲动的羁绊,婚姻道义感和责任感的丧失已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危胁。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性的商品化也在所难免。性的商品化包括卖淫、嫖娼、以金钱和权力为筹码的不平等婚姻等。其中,卖淫,即性交易是性的商品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性交易是通过与他人发生性而获取报酬的社会现象,卖淫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交易。从1970年以来,卖淫卷入了一个深刻工业化、正常化和全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性的工业化”。性的工业化表现在成千上万的男女参与其间,性服务“正常化”成为一种“职业”,性服务者甚至被尊称为“性工作者”,其市场规模以亿计,性服务甚至成为一些地区旅游业的支柱。

90 年代以来,卖淫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先表现为公开化。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农村,无论是夜总会、宾馆、发廊、茶座还是各类出租房、饮食,甚至出租车都可以作为卖淫嫖娼的场所。色情行业正在演变成一种时髦的“公关”活动,“小姐”这个称呼在特定的场合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其次表现为组织化。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查获的卖淫组织在2000至5000个之间,涉及成员数万人,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再次表现为职业化。完全靠卖淫收入作为生活和消费来源的群体正在扩大。最后表现为全球化。跨国越境卖淫情况日渐突出,我国的色情业正逐步进入全球色情业的地下经济网络。22

卖淫等色情行业兴起的一个可怕后果就是性病的蔓延。传统意义上的性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等。近20年来,性病概念扩大为性扩散疾病概念,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性病,而且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支原体感染、艾滋病等20多种。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其扩散能力非常强。1999年度的报告表明,性病的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1.3%),其次为配偶传播(占17.75%),另外是母婴传播。23由此可见,性病的急剧扩散是与非婚性活动的增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卖淫嫖娼活动更是性病传播的重要渠道。性病不是单纯的传染病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艾滋病的扩散已造成了民众的恐慌,一些学者以及各类网络论坛开始对婚外性关系进行反思。一个话题被重新提起:“婚外情和婚外性是否应当受到制裁?”

无论婚外情和婚外性在事实上是否受到了制裁,这个话题都触到了整个社会最敏感的那根神经。首先是性的商品化的利益刚性使得我们要在短期内绝对禁止诸如二奶、卖淫这样的婚外性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政府下决心要做,其社会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其次是伦理向人性的复归使得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性权利和性自由,甚至希望这种性权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法律的保护。例如,有的学者就认为:换偶的性质可以等同于夫妻二人共同参加 一次周末活动。“如果他们的行为是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如果双方都不觉得受损害,只能认为是他们所选择的一种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在此类活动的参与者全部是自愿参与的这一前提之下,法律绝不应当认定为有罪。”24

中国人对于婚外性行为“罪”与“非罪”的争论才刚刚开始,西方的“性革命”已经以失败而告终。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性解放运动,在其发生之初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的确使人获得了空前的性自由。但是,当性成为人类最开放、最自由、最可以为所欲为的领域时,当性解放达到极端、彻底的时候,它就开始走向反面,其消极后果日益显露出来,并对人类的生存发生负面影响。性解放最重要的消极后果就是性无忌。所谓性无忌,就是人类在性生活领域无任何禁忌,可以不顾生理功能和社会规范的限制,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不断刺激性欲,并采一切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性药或器械)谋求花样翻新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性无忌使得人类的性生活中再也无所谓洁不洁、爱不爱、德不德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种性放纵。这种性放纵导致了人性的堕落、精神的颓废、社会文化的衰败、少年儿童的成长受到不利影响,”25最后导致艾滋病的泛滥。

艾滋病的泛滥使西方人意识到,纵欲必然会使人类自食其果,艾滋病的祸首是是人类自身,而不是什么病菌或病毒。性无忌的消极后果表明,人类要更好地生活,在性生活方面也必须像在经济、政治等其他社会生活方面一样,不能无所顾忌,而应该有所禁忌。人类应该对这个星球及人类社会所发生的灾难负责,人类必须为自身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负责。这就是说,人类是繁衍还是毁灭,社会是发展还是没落不是上帝或者神的意愿,而是人类自己的责任。 “一个宣扬性自由的世界就必须重新找到爱与情感的意向,这并非以身体为代价使人精神化,也不是以牺牲其精神与情感为代价,使人堕落到只是身体反应的机械系统,而是通过重塑整个人的意识,使人在爱的活动中将身心融为一体。”26

西方人对“性革命”的反思说明,性作为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决不仅仅是“身体的权利”的问题。它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他人的幸福,社会的稳定,甚至人类的存亡。性是社会和谐机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齿轮,人必须按照社会的需求对自己的性行为加以约束,才能在和谐的社会系统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 为什么要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性和谐

之所以要从本体论角度研究性和谐,不仅仅是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还因为,哲学具有一种反思作用,它使得人类保持着超越盲目和偏见的能力,从而免于性伦理的沦落所带来的无可救药的灾难。针对全球化时代西方性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挑战,针对转型时期性伦理的沦落、性价值观的混乱,以及由此引起的快感至上的享乐主义思潮,从本体论上研究性和谐问题,能从本源上理清性伦理学诸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解决“应当怎样”和“为什么应当”的问题,为社会对性伦理、性犯罪的干预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稳定。

1、本体论研究有利于“性存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本体论泛指以存在、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基本理论。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实体,而实体或本体的问题是关于本质、共相和个体的事物问题。他认为研究实体或本体的哲学,是高于其他一切科学的第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本体论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逻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研究中,被看作是关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理论问题和一般发展规律的哲学。如,海德格尔就认为,唯有从特殊的“存在者”,即作为“人之存在”的“此在”(Dasein)的“生存”(Existenz)结构出发,才能真正地走上追问存在的意义的道路。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本体论称作为“基础本体论”。 海德格尔还说,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所以人一定会继续形而上学的思考。27他所说的这种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考就是哲学本体论。

卡尔纳普在1950年发表的《经验主义、语义学和存在论》一文,直接发表了自己对本体论的看法。他认为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问题:一是对象在语言构架内部的存在问题,可简称为内部问题;二是对象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问题,可称为外部问题。我们必须把外部问题、即关于新对象整个系统的存在或实在性的哲学问题与内部问题清楚地区别开来。28实际上,对性伦理的研究也应当区分“对象在语言构架内部的存在问题”,如各种性规范及其相互关系和“对象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问题”,如,性存在的本质和性伦理的构建问题。

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性和谐,也就是研究性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与一般的伦理学研究不同,本体论研究不涉及具体的性道德规范,只是从本源上探讨性存在的结构、要素,性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即从作为性之“存在”的“此在”的“生存”结构出发,探讨性价值与性伦理的辩证关系。性,是一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存在。性存在既服从于生产方式发展运动的总规律,又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这种特殊性就在于,性这种社会存在直接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相联系,具有很典型的价值特征。

首先,从本体论上研究性和谐,有利于我们对于“性存在”本质的认识,解决性伦理中的一些理论冲突,对于化解转型时期的性伦理危机有很大的益处。斯宾格勒在分析西方世界的伦理危机时指出,西方世界所面临的深刻危机并不是外在的、偶然的,而是内在于精神世界的,是西方人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所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只有以尼采式的眼光重新审察并理解这个世界,西方文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境。29在此,我们可以说,只有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性”,我们才能走出偏见与无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性开放”所带来的思想混乱。

其次,从本体论,也就是哲学的角度研究性和谐,具有三大导向和建构功能:即,世界观的探索、建构和导向功能,思维范式的探索、建构和导向功能以及价值规范的探索、建构和导向功能。人人都有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受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哲学层面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价值规范的建构和导向无疑具有核心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对社会而言,还是对个人而言,哲学都具有形上境界的探索功能。而这一功能,可以说是由哲学所特有的形而上学属性所派生的,是哲学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功能。这是因为,无论就本体论、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哪一种内涵性研究对象而言,哲学的研究都属于一种形而上学的研究。“而这种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思辨性、普遍性、抽象性、超越性和不定性等属性,必然使哲学自身具有一种永恒的形而上追求,从而使社会和个人在形而下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一种形而上的境界,并由此获得一种推动形而下发展的形而上动力。”30哲学,特别是本体论作为探索客观世界一般发展规律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无法替代的。

2、哲学探讨有利于性伦理学元理论的构建

性伦理学的元理论不直接研究具体的性道德和性规范,而研究性伦理学体系的基本问题。如性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性伦理学的基本属性、性伦理学的社会功能、性伦理学的发展动力、性伦理学的发展模式、性伦理学与生物学、心理学、生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互动关系、性伦理学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性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论等问题。人们对性伦理学元理论的关注与包括“元数学”在内的各种“元理论”的问世直接相关。“元数学”的概念来源于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对整个数学的基础研究。他主张使整个数学基础成为高度形式化的无矛盾的理论系统。这种有关数学形式化的系统,即是“元数学”分析的对象。“元数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得到各国数学界的普遍承认。随着“元数学”的出现,其他“元”学科,诸如“元伦理学”、“元美学”、“元哲学”等也纷纷问世。31